鄉村建設要摒棄簡單的“涂脂抹粉”,要讓村落成為城里人歡喜的景點、夢里的水鄉,還要讓農村的“生態系統”達到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要讓天然稟賦和外來資源、農業和旅游等其他產業、傳統發展理念和農村發展“新思維”等共同構成統一整體,相互滲透乃至“成全”。金澤鎮結合美麗鄉村的建設,挖掘和整合資源,通過“鄉村+”的模式,打造“鄉村振興”先行區。
金澤鎮副鎮長莊躍華談鄉村振興
▲金澤鎮副鎮長莊躍華
重點工作進展情況
在推動農業發展方面。一方面做實基礎工作。我們正式啟用上海農交所金澤分中心,引導農戶委托流轉,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日常管理。啟動 1 個糧食烘干中心以及 5 個農機服務中心項目建設,目前糧食烘干中心及托奇農機中心正在進行專家評審,評審通過后,進入正常辦理流程,爭取年內開工。金澤村、愛國村、育田村、雙祥村 4 個農機服務中心建設正在抓緊辦理建設手續,預計 7 月中下旬開始招投標,9 月份正式開工。另一方面把握未來發展主攻方向。結合區委、區政府在我鎮打造“一條魚”的設想,上半年我們對全鎮水產養殖情況重新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摸底,基本確定了金澤鎮土著魚特色養殖核心區域,初步設想試點面積3000畝,從苗種繁殖、特色水產養殖等方面做文章。同時邀請了多名水產養殖專家就金澤水產養殖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專題研討,提出了多項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為我們制定金澤鎮“一條魚”設想的發展方向提供了更強有力的支撐。繼續堅持綠色農產品發展,今年已落實 5851 畝綠色水稻種植,共涉及 5 個合作社,占總面積 27%,爭取通過綠色認證。
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為了凸顯“美麗鄉村”成片建設整體效果,落實三年行動計劃,結合打造萬畝良田和“美麗鄉村”兩個“連片”建設總要求,實現全域“美麗鄉村”。重點結合商榻地區土地整治及農林水聯動項目的政策疊加,今年開展了商榻急水港以北連片建設(明年為港南片),涉及項目為:區級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 2 個行政村(沙港、王港村)2212 戶,總投入約 1.71 億元。村莊改造涉及 5 個行政村(沙港村、王港村、陳東村、建國村、三塘村)12 個自然村 2764 戶,總投入 5528 萬元。同時積極爭取鄉村振興試點村-蓮湖村申報和市規土局“新江南田園”鄉村振興計劃試點—沙港村“特色村”的有關建設要求,做精做實更高標準的美麗鄉村。為金澤的國家農村綜合改革標準化試點項目暨“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工作提供重要參照依據。
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繼續積極培育家庭農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截止目前我鎮發展糧食生產家庭農場 65 家,土地流轉面積 7911.26 畝,基本形成了大戶帶動作用。我們在做好鎮級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的同時進一步深化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努力壯大集體經濟。繼續保持 8 個薄弱村綜合扶持項目的良性運行,今年積極參與區級平臺集體經濟造血項目,促進村級資產保值增值和農民增收。結合民宿經營試點,在蔡浜、蓮湖等美麗鄉村引入社會資本、引導回鄉創業青年連點串線逐步形成規模發展。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重點發展設想
打造“一條魚”的設想。一是形成基本的組織架構。擬成立基礎設施投資公司和“水源湖”牌淡水產品發展有限公司。前者主要負責整合金澤各項魚塘等基礎設施資源并進行標準化的改造,后者為具體養殖實施的單位,租用前者的魚塘進行規模化養殖。二是區域的劃定。經魚塘整合后設想分為土著魚良種繁育基地、特色休閑漁區、特色水產品養殖區三大塊,根據不同功能發展金澤“漁業”產業。三是主要的經營思路。打造淡水產品的產業鏈運營,通過養殖、加工、營銷,推動一、二、三產業的聯動發展。重點以“水源湖”牌清水大閘蟹為引領,提高其知名度,逐步強化金澤鎮農業的支柱產業,吸納更多養殖戶的參與合作,走產業化的發展道路。同時也希望結合金澤的生態資源、“美麗鄉村”等優厚的自然稟賦,打造以“漁”為主題的旅游活動,吸納客流,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
筑起“美麗細胞”的樣板。推動鄉村振興試點村--蓮湖村的建設成效。堅持以生態優先原則,貫徹到蓮湖村發展的每個層面,通過四個“注重”推進精品村建設。一是注重整體風貌保護與重塑,依托青西郊野公園、江南水鄉等風貌要素,以傳統江南民居群、農家庭院風格為設計原則,通過改造、提升一批民居,形成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設計作品群落,重塑江南水鄉之美景,再現生機勃勃的郊野村落。二是注重鄉村文化傳承與培育,充分挖掘、利用和傳承本地鄉土文化,提升村莊的文化內涵,形成不同層次的文化體驗氛圍。主動對接青浦區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活動,并與青西郊野公園積極合作,結合當地風情習俗,規劃建設不同層次的文化設施,如村民活動中心、農村大舞臺、村史館等。并將通過民宿打造,積極引進蒲公英音樂種子計劃、音樂大師鄉村等落戶蓮湖村。三是注重創新創業活化鄉村,拓展特色農業的延展面,培育和打造以“青浦紅柚“、藍莓采摘深加工,農副產品加工、休閑采摘體驗等為主導的農業農事休閑游。依托青西郊野公園為蓮湖村帶來的大客流,積極鼓勵農民創業,引導村民從他們熟悉擅長的事開始,從個體到群體,形成創新創業的環境和氛圍。
探索“空間+產業”的融合。我們將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資源的后發優勢,結合美麗鄉村的建設,挖掘和整合資源,利用項目和政策疊加,通過“鄉村+”的模式,打造“鄉村振興”的先行區,助力農業農村一、三產業的深度融合,真正實現“鄉村振興”。一是未來幾年在商榻地區將集合農林水項目、土地整治項目、萬畝良田建設以及美麗鄉村等項目的疊加,將休閑娛樂、民宿體驗、養生度假、文化藝術、農業技術、農副產品、農耕活動等有機結合,形成產業鏈,旨在打造出淀山湖畔更加生態、更具魅力的田園綜合體。二是依托華為項目、特色小鎮建設、別致的區域設計等,打造“鄉村科創”和“鄉村文創”的實驗區,為我們發展休閑文化產業注入新動力和新能量,同時也會為當地帶來更高“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