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需要鄉風文明,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鄉村振興之“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高度重視鄉風文明建設。
優化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筑牢鄉風文明的底色
提升鄉風文明水平,要立足地方實際,探索創新發展以“山、水、田、林、園”相結合的鄉土農業景觀新模式,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旅游景觀,引領農村農業產業升級和生態文明建設。
大力推動開展建設“一條主干道、一條主街區、一個規范化集貿市場、一批污水垃圾處理設施、一條特色產業示范帶、一批特色文化名村“六個一”工程,實行“五個一點”的辦法(即爭取上級補助一點、本級財政補助一點、幫扶單位支援一點、村屯自籌一點、發動社會各界捐助一點),籌措建設資金,以點帶面,推動農村面貌全面改善。推廣應用垃圾處理新技術和生態養殖新模式,重點加強對主要河流和養殖區開展集中治理,突出抓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創建“綠色村屯”。
著重抓好農村文化建設,增強鄉風文明的感召力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比照城市社區建設,推動實現文化活動場所、健身器材“鎮鎮有”“村村有”“屯屯有”“校校有”,滿足村民對精神文化生活城鄉一體化的追求。
建立城鄉服務聯動機制,依托文化科技“三下鄉”,開展流動文化服務,推動城鄉文化協同發展,促進民間文化繁榮發展。積極開展古鎮、古村落民間文化保護工作,大力推進地方特色文化名鎮名村建設工作,全面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效滿足農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突出抓好農村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讓鄉村文明之風吹起來
以創建文明城市為龍頭,突出城鄉聯創共建文明,深入開展核心價值觀“六進”活動,大力推進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文明校園、星級文明戶等創建活動。
成立衛生、文化、教育等志愿服務隊,深入農村開展助學、助困、醫療、文化宣傳、文藝演出等志愿服務。著重在村鎮兩級建立道德講堂,讓鄉賢道德模范、創業先進代表走上講堂,講述自己的坎坷經歷和感人故事,讓百姓有所感悟,見賢思齊,進一步提升農民思想道德水平。
引導鼓勵鄉賢參與修規立約,垂范德化鄉鄰,做鄉風文明的推動者
組織開展“新鄉賢”評選活動,聚焦鄉村致富帶頭人、公益慈善人士、優秀基層黨員干部等對象,評選一批當代鄉賢先進典型。
利用鄉賢文化研究會、鄉賢論壇、姓氏宗親理事會以及報紙、廣播、電臺、新媒體等平臺,宣傳、頌揚鄉賢的先進事跡,尤其宣傳他們創業增收、報效鄉鄰的好故事,教化鄉里。引導鄉賢參與組織紅白理事會,積極引導移風易俗,倡導村民節儉養德,倡導喜事新辦、厚養薄葬、勤儉節約、文明理事的社會新風尚。成立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襄助鄉村兩委強化監督和教化作用。
鼓勵鄉賢參與村規民約的修改、增刪、完善,引導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開展“十大孝子”“十佳好媳婦”“十佳兒童”“十大優秀母親”“十大孝親青少年”“最美孝善少年”等評優活動,在各媒體開設“鄉賢談家風”“鄉賢傳家訓”等專欄,請鄉賢誦讀家規家訓、講述家族故事,充分發揮鄉賢在弘揚好家風好家規好家訓方面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