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時節,走進威海市臨港區汪疃鎮,采摘園、休閑園、農博園連成一片,每逢周末、節假日,周邊市民便前來休閑度假。
汪疃鎮的變化,離不開基層黨組織的堡壘作用。汪疃鎮黨委以全國首批農業綜合開發萬畝高標準農田創新試點為契機,成立現代農業綜合園區黨委,將周邊11個行政村黨支部、農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企業黨支部融合引領,產業鏈上建支部,田間地頭建課堂,創新性采用工業園區的理念打造農業園區,推動農村新舊動能轉換,促進鄉村振興。
實現鄉村振興,關鍵是打造動力強勁的“組織引擎”。著眼于推動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威海市把黨管農村的要求落到實處,提出堅持標準化建設過硬支部,筑牢鄉村組織振興基礎;實施黨員干部遞進培養工程,激發鄉村人才振興活力;推進集體經濟薄弱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升鄉村產業振興質量;完善黨組織和黨員評星定級機制,夯實現代鄉村社會治理基礎;深化農村基層基礎保障行動,提升鄉村振興服務能力。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威海縱向建立以“鎮黨委—片區黨總支—村黨支部—黨小組”為主體的村級網格黨組織架構,橫向建立“黨員聯戶”基礎網格。在全市1萬多個村民小組基礎網格中,由黨員負責,吸收大學生村官、退伍軍人、返鄉人員等優秀人才參與,讓村級治理實現由條塊分治向網格集成轉變,讓村黨組織和黨員的神經末梢進家入戶。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威海下了大力氣。2017年,《威海市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標準(試行)》出爐,農村黨組織和黨員星級評定管理工作配套試行,為提升村級黨組織組織力,推進過硬支部建設和鄉村治理體系創新找到了抓手。威海在全省率先推行了村干部“小微權力”清單制度,重點圍繞“三資”管理、工程建設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和環節逐類逐項進行梳理,形成權力清單,通過公開欄、明白紙等渠道,讓村干部“看圖做事”,讓老百姓“照單監督”。
在人才引進上,結合全市“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威海分步創建100個農村黨建工作示范點,以黨建促農業產業發展、促農民增收致富,讓更多年輕人回歸農村、留在農村。同時,發揮“鄉村之星”等人才工程的牽引作用,加大“鴻雁歸巢”計劃宣傳推介和組織實施力度,落實好優秀村黨組織書記考錄公務員工作、村干部報酬等政策,激發鄉土人才積極性,不斷提升聚才引才硬環境,營造拴心留人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