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是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而制定的法規。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由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自2018年1月2日起實施。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不我待,需要我們在實踐過程中找準重點、突破難點,著重在以下五個方面做好工作。
1.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和支撐。歐美發達國家發展經驗表明,一個國家城鎮化率超過50%,將會進入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的歷史時期。經過幾十年的快速城鎮化,我國大多數地區城鎮化率超過了50%,重塑城鄉關系、推進鄉村振興已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
鄉村振興歸根結底是發展問題,必須抓實抓好產業興旺這個重點。以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為重要抓手。突出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強化科技支撐、開放帶動,推進精細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要緊跟市場需求,立足資源稟賦,大力調整完善農業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深入實施“一鄉一品”“一縣一特”,加快推進農業由產量導向轉向質量導向。如果每個縣都能形成一個或者多個高品質、有市場、能富民的產業或特色品牌,農村經濟就能實現新的騰飛。鄉村振興,既要農業興,更要百業興。
大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發展休閑農業、家庭農莊、鄉村旅游、特色觀光、生活體驗等新型業態,重點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發展冷鏈物流和創匯農業,提高附加值。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打造“線上農業”,帶動“線下農業”轉型升級,為農業發展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2. 推動鄉村綠色發展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農村生態環境好了,田園風光、湖光山色、秀美鄉村就可以成為城鄉融合發展的亮麗名片。
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堅定不移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建設青山綠水、村美人和的新鄉村。要制定鄉村規劃體系,明確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為各類開發建設活動提供依據。要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抓好大江和大湖、水庫治理,構筑山、水、林、湖、濕地等生態安全屏障。
要大力治理好農村突出環境問題,建立起共建共享機制,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要抓好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全面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方案。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進一步加大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力度,抓好環境污染、耕地修復治理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推動鄉村山水林田路房整體改善,積極開展農業綠色發展行動,杜絕工業和城鎮污染向農村轉移,實現垃圾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3. 打造鄉村文明新面貌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既要有傳統農耕文化的歷史傳承,也要有新時代與時俱進的嶄新風貌。
要發掘農耕文化、紅色文化等資源優勢,加強鄉村文明建設,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要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在潤物細無聲中感化農民、涵養鄉風。要著眼解決農村文化供給相對匱乏、文化形式較為單一等實際問題,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切實提高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要深入挖掘利用好,讓有形的鄉村文化留得住,讓活態的鄉村文化傳下去。要引入現代科學文明,給傳統文化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在鄉村形成相信科學、抵制迷信、倡導勤儉的文明新風。要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大操大辦,引導建立由村民代表組成的紅白理事會,通過教育引導和制度制約抵制封建迷信活動,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
4. 建設現代鄉村治理體系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石。要建立健全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要健全鄉村組織體系,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抓好帶頭人隊伍建設,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作用。
對貧困村、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薄弱村,要幫助建強基層組織。要加強監督管理,緊盯惠農項目資金、集體資產管理、土地征收等領域的突出問題,嚴肅查處侵犯農民利益的“微腐敗”。
要健全鄉村治理體系,著力完善村民代表會議、村務公開、村規民約等制度,促進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著力提升鄉村法治水平,強化鄉村依法行政、引導基層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要加強鄉村道德建設,塑造鄉村德治秩序,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風尚。
要推行平安鄉村建設,完善農村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厲打擊危害農村穩定、破壞農業生產和侵害農民利益的違法犯罪活動。
5. 提高農民群眾富裕生活
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擺脫貧困是前提。鄉村振興要實現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做農民成為一件有尊嚴、有體面、能富裕的事。要注意培育典型、加強引導,使之發揮示范效應。
要推進農村改革,盤活用好集體資源資產、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制,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農民宅基地和農村住房改革,以多種形式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各類資產資源增添活力、實現增值。
在農業產業開發過程中,注重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就業帶動、土地合作、收入分紅等多種形式,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要抓好農民教育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要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健康鄉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