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出了重大全面部署。盡管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切實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 但這并不意味著農業企業是鄉村振興的旁觀者, 也不意味著農業企業僅僅是鄉村振興的一般參與者。農業企業應該成為鄉村振興的實踐者和推動力量, 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農業企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主體
農業萎縮是我國“三農”的一個突出問題。在現代化進程中, 農村青壯勞動力、土地和資金等優質稀缺要素不斷流向非農產業和城市, 農業成為農村留守老人和婦女不得已維持生計的產業。解決這個難題, 惠農政策可以發揮決定性作用。國家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優先配備人才、資金和土地, 優先安排投入, 鄉村振興稀缺資源將得到合理配置, 農業農村現代化可以加快實現, 這不能沒有農業企業的參與。
提升農業發展質量, 必須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農業對外開放, 國外廉價農產品或者高品質農產品進入國內市場的壓力越來越大。2017年, 國內農產品增長不足5%, 而農產品進口增長近20%。進口農產品占領國內市場、擠壓國內市場, 反映的是國內農業競爭力偏弱。解決這個難題, 僅僅靠農業支持保護不是長遠之計, 根本要靠農業創新力提升農業發展質量。
誰來推動農業創新?公益性的農業科研和高校機構是一股重要力量, 但是在面向國內外市場和農民有效需求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缺陷。農業組織形式主要是家庭經營, 很難勝任當代農業創新, 推動農業創新最可靠的力量應是農業企業。
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必須注重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 其中農業企業是重要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即使當代合作社等農民組織也趨于企業化。農業企業通過構建與小農戶多樣化的利益聯結機制, 不僅有助于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而且有助于創造自身更大的發展空間。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提高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 國家將實施特色農產品出口提升行動, 還要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糧商和農業企業集團。農業企業在更大舞臺上發揮積極作用, 都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作為。
新時代鄉村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農業企業發展的新時代已經來臨。農業企業必須更新觀念, 突破農業生產是農業產業的局限, 突破農村產業就是農業的局限, 突破與農民關系僅僅是市場交易關系, 突破增效就是要與農民爭利的傳統思維定式, 深刻理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創新作為, 積極在鄉村振興中發揮骨干作用, 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推動力量, 新時代農業企業在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踐中才會更好地發揮、發展。
農業企業要全力推動鄉村產業興旺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實現產業興旺, 一要靠質量興農、綠色興農, 明顯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二要進一步提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 到2020年確保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
產業興旺, 必須加快發展現代農作物、畜禽、水產、林木種業,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農業企業是種業發展的主體力量, 目前,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對農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 制約質量興農的源頭是專用種子保障機制沒有建立起來。專種專收專儲專供是質量興農的根本要求, 而專用種子研發和供應, 是種子企業創新的最迫切任務。
產業興旺, 必須推進我國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 發展各類適宜農業機械和高端農機裝備制造, 不再僅僅滿足于小型拖拉機生產和小農戶對農機的需求。農機企業要加強與科研機構和其他產業設備制造企業聯合攻關, 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
產業興旺, 必須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和智慧農業。國家將實施智慧農業、林業、水利工程, 推進物聯網和遙感技術應用。信息在現代化經濟中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發展因素, 是鄉村發展的新動能。農業高科技企業, 特別是農業信息化企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一方面要加大信息化和智能化應用, 實現農業跨越式發展, 另一方面要與農產品生產流通和農機等有機融合, 實現農業轉型升級。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推進我國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 加強科研機構、設備制造企業聯合攻關, 進一步提高大宗農作物機械國產化水平。
產業興旺, 必須走綠色發展道路。穩步提升耕地質量、實施國家農業節水行動, 對農業生產資料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畜禽糞污處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廢棄農膜回收、病蟲害綠色防控, 這些對農業企業既是挑戰, 也是機遇。
產業興旺, 必須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產業興旺, 與新農村建設要求生產發展明顯不同, 要大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 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能否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關鍵在于農業企業能否在二三產業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 能否在完善利益鏈中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國家將支持主產區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 加快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 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 這不僅給農業企業帶來發展機遇, 而且也為農業企業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環境。
開發鄉村旅游可增加旅游就業機會, 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問題, 緩解農村剩余勞動力對城市的壓力。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國家順應近年來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迅猛發展的態勢, 將大力建設具有廣泛性的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設施, 鼓勵支持包括農業企業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新型農業產業模式, 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 發展鄉村共享經濟、創意農業、特色文化產業等, 既是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村經濟現代化的明確方向, 又具有無限的市場發展前景, 值得農業企業特別關注。
農業企業要積極參與鄉村全面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全面性, 不僅要加快農村經濟現代化, 而且還要推進農村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
和產業興旺一樣, 生態宜居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之一。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潛在優勢和寶貴財富。農業企業要發展走質量興農、綠色興農道路, 開發休閑觀光農業、森林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特色小鎮, 基礎條件和前提是潛在的鄉村生態環境。
農業企業既要通過產業發展和增加農業生態產品及服務供給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 又要切實避免農業農村污染, 著力打造綠色生態環保的鄉村生態旅游產業, 做到化學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 這樣對農業企業持續發展也才最為有利。
農業企業根植于農村和農民, 必須高度關注鄉風文明。具備現代文明的農民是對農業企業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人力資本來源。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提高本身蘊含著巨大商機, 農業企業既要積極參與農村文化建設, 又要做繁榮興盛農村文化的推動者。
總之, 農業將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農業企業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者, 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收益者。為了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推動力量, 農業企業還應在鄉村治理和黨建等各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國家將深化土地制度等改革, 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采取切實措施匯聚全社會力量, 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開拓投融資渠道, 強化鄉村振興投入保障, 這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對破解農業企業發展面臨的土地、人才和資金瓶頸制約必將產生重要作用。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制度建設的重點, 特別是在依法保護集體土地所有權和農戶承包權前提下平等保護土地經營權的“三權分置”制度, 這對于農業企業在市場經濟中持續發展提供了最重要的動力。切實發揮全國農業信貸提供體系作用, 通過財政擔保費率補助和以獎代補等, 加大對包括農業企業在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力度, 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需求, 必將帶來更多資本投向鄉村振興, 緩解農業企業發展融資難、融資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