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PPP 模式運用到田園綜合體的意義
1 拓寬融資渠道,緩解政府財政負擔
田園綜合體由于涉及一、二、三產業,在前期建設時,所需要的投入比較高,建設的周期也比較長,后期回報率偏低。由于這些原因所限,如果單單依靠政府資金投入到田園綜合體建設中,必將會造成沉重的負擔。所以,要想解決田園綜合體建設問題,首先要解決資金缺口問題,最重要是要轉變過去依靠政府投資建設的模式,通過拓寬融資渠道,實現多元化的投資主體。依托政府發揮“杠桿”作用,撬動民間資本的巨大優勢,挖掘出民間資本的巨大潛力。
2 提高項目建設成功率,分散降低風險
將 PPP 融資模式與田園綜合體建設結合在一起 ,能夠大大降低項目的風險性,其主要的優勢體現在,一是政府部門在選擇民間資本作為社會資本方時,按照流程通常是要通過招標或者競爭性談判等方式,在這個階段會對資本方的整體實力進行考評,能夠參與的都是資金實力雄厚、風險控制力較強的企業。二是社會資本全程參與到田園綜合體項目的各個階段,會利用自身經驗更好地把控相關風險點,將風險化解在源頭。三是更好地發揮PPP模式中政府的監管和服務職能,以及社會資本的建設和運營作用。二者發揮各自優勢,責任明確,風險共擔,大大提高建設效率。
3 增加社會資本投資領域,擴大市場效益通過
PPP模式,將社會資本引入到田園綜合體建設中來,大大增加了社會資本的投資渠道,對于社會資本壯大和成長具有良好優勢。田園綜合體屬于三產融合項目,一旦建成,不僅可以帶動當地的種植業、旅游業、服務業等多行業發展,對于企業的成長也有較大幫助,推動企業向著綜合性龍頭企業轉型。此外,政府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到田園綜合體建設中時,往往會給出豐厚的優惠政策 ,比如信貸優惠、土地補償、稅收減免等,這些優惠政策都會給企業未來成長帶來機會,同時也對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4 彌補村民力量不足,高效整合農村資源。
田園綜合體項目一般是依托在農村開展建設。農民是主要建設力量,但僅僅依靠農民,無論是在資金,還是建設以及后期的運營上,遠遠不能支撐起來。而且就目前形勢來看,留守的農民多是以老幼婦孺為主,缺乏專業的知識、豐厚的資金和廣泛的經驗,難以作為牽頭實施者推進田園綜合體。
二、田園綜合體中 PPP 融資模式參與主體
PPP 融資模式的優勢就在于將多方融入具體項目建設,各方發揮各自專業特長和優勢,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在田園綜合體 PPP 建設項目中,主要涉及 4 方主體的參與,分別是政府方、社會資本方、金融機構方和農民。
1 政府方
在田園綜合體PPP建設項目中,政府方的作用舉足輕重,而且其所扮演的角色也是多樣的。項目早期,政府方主要作為規劃者來制定項目建設方案,既要考慮項目建設地點未來發展的綜合潛力,還要制定具體的規劃、方案、可行性研究報告等內容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在項目中期推進過程中,政府方又扮演了協調者的角色,政府方可以投入資金并授予將要成立的SPV項目公司特許經營權,在公司成立運營過程中做好外圍協調工作。等到項目具體建設和建成后開始運營時,政府方又將作為監督管理者,既要監督項目是否按照規劃方案開展建設,同時在運營期間又要監督是否符合法規制度,如果是合同期后需要移交的項目,政府方如不找后續的管理運營者,還要具體作為運營者經營該項目。由此可見,政府方在田園綜合體PPP 建設項目中的作用格外重要,幾乎是全過程的參與者,是項目健康運行的核心保障者。
2 社會資本方
引入 PPP 模式進入田園綜合體主要就是要引入社會資本方,通過招標或者競爭性談判的方式引入社會資本方能夠篩選出資信優良、財力雄厚、經驗豐富的大企業,為后續推進項目落地及運營打下堅實基礎。但社會資本方作為私營企業,盈利是首要目的,投資回報是企業做出決策的重要影響因素 ,當考慮到合作方是政府,以及政府開出的其他優惠政策,社會資本方在具體項目建設時又不會單單只顧眼前利益,所以社會資本方作為田園綜合體PPP建設項目的核心一環,只有保障其有合理利潤,才能保證項目順利落地。
3 金融機構方
金融機構通常不是主動參與到 PPP融資模式田園綜合體項目中來的,項目推進時通常需要從金融機構融取大量資金確保項目順利推進。融資機構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國家政策導向下的類似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不以盈利為目的的金融機構,但是在資金借貸、審核以及償還等環節,手續相對繁瑣,有時會延誤項目推進,錯過建設黃金時期。還有一類就是商業銀行,這類銀行在提供金融支持時,還會考慮自身收益問題,所以貸款的時間可能較短 ,利息相對也較高一些,但是商業銀行在融資和還貸方面更貼合市場,手段相對更加靈活。所以在引入金融機構時候,可以考慮多個金融機構同步進行,取長補短,既要利用好商業銀行“短、平、快”優勢,又要把握住國家投資類金融機構“大額、低息、長期”的優點。
4 當地農民
田園綜合體項目主要是依托農村建設,農民作為農村的主體方,在參與到項目建設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是項目建設用地就需要和農民做好對接,談好交易模式 ,避免因征地問題陷入僵局;其次,農民還可作為一條重要的融資渠道,可以以入股、土地置換等方式加入SPV 項目公司,既增加了農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也能解決一部分資金問題。此外,項目建設需要大量農民工,項目運營也需要農民作為具體員工加入進來,農民參與能大大解決就業問題 ,實現本地就業,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總結
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手段,能夠實現三產融合協同發展,其所帶來的效益巨大。推進田園綜合體項目建成落地、健康持續運營,就需要充分利用好PPP融資模式的優勢,既要發揮出政府統攬全局、管理服務的職能;又要吸引到實力可靠的社會資本具體牽頭實施,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好金融機構的資金扶持,解決資金鏈問題,更要將當地農民融入田園綜合體建設,發揮出農民在生產建設上的主力作用。(作者:付滿意)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