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果元素為主題,結合田園綜合體建設,構建以果業、旅游、社區為一體的特色水果生產產業鏈是實現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結合鄉村振興的時代要求,系統論述田園綜合體的基本內涵、結構特征及以水果元素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的基本特征,以河南省為例從水果元素主題田園綜合體中的規劃路徑總結出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模式,包括特色產業帶動模式、旅游開發帶動模式以及新媒體視域下的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
田園綜合體是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鄉村綜合發展模式[1]。2017年5月,財政部確定在河南、浙江、山東等18個省開展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試點工作。當前,各地區正在開展綠色興農和品牌強農行動,水果產業作為特色產業支柱,成為田園綜合體建設中的重要組成元素。田園綜合體重在綜合,是結合農業、旅游、文化、生態于一體的綜合發展模式,是助推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策略,也是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必要途徑,更是區域形象的代表,是集文化、品質、經濟、社會、生態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價值體系[2,3,4,5]。果業是鄉村振興戰略指導下的鄉村特色產業,自2017年田園綜合體概念提出以來已有多個田園綜合體建設的成功案例。
當前,各地均在探索農業發展的創新模式,在適應中國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前提下,積極尋求特色農業的比較優勢,以此帶動農村經濟和農業現代化發展[6,7]。田園綜合體是鄉村振興一個新的載體,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將田園綜合體納入鄉村發展規劃中,支持有條件的鄉村積極實施田園綜合體項目,打造集創意農業、休閑農業、生態農業于一體的田園新風景[8,9]。近幾年,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田園綜合體迎來一輪建設熱潮,田園綜合體不只是某個省市鄉鎮發展的個別項目,而是國家謀劃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和頂層設計[10,11]。本文結合鄉村振興的基本內涵,系統論述了田園綜合體的基本內涵和結構特征,分析了以水果元素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以期為鄉村振興的階段性發展及水果產業變革提供合理的參考建議。
1、以水果元素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概述
1.1 田園綜合體的基本內涵
長期以來,果業作為鄉村的基礎產業一直處于低效的狀態,產業融合度較低。田園綜合體順應鄉村發展實際,深度融合鄉村的生態環境、產業基礎、景觀資源和文化資源,是鄉村發展的頂層設計,與鄉村旅游相比,其在概念角度和發展方式上更加全面,如果說鄉村旅游是依托鄉村的農耕民俗、農業觀光、自然環境等資源的旅游發展模式,那么田園綜合體則在該基礎上融入了田園社區的概念,突破了原有慣常思維的單線思維,是跨產業的、多功能的,以農業、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綜合規劃,最終是形成鄉村社會產業發展的廣闊空間[12,13]。田園綜合體的目的是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重塑城鄉發展新格局,是一種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田園綜合體以城鄉元素融合且帶有商業模式的頂層設計對創新城鄉發展、重塑鄉村發展空間意義重大,為鄉村產業變革帶來重大機遇。
1.2 水果元素主題田園綜合體的結構內涵
水果產業作為鄉村的特色支柱產業,以特色水果產業為依托,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體系化發展平臺是田園綜合體發展的重要思路,結合鄉村振興發展可形成獨特的鄉村水果產業[14]。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帶來的人口流失、土地閑置使傳統的鄉村文化逐漸流失,城市與鄉村之間缺乏互動。水果的文化價值、觀賞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等作為果樹產業的重要附加功能,是現代果業發展的新興業態。
從生產層面來看,水果產業面臨下行壓力,許多果園開始出現閑置或荒廢現象,純農業生產后勁不足,這也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之一。但從機遇來看,社會資本開始投資農業農村,科技、服務、管理、渠道等產業鏈逐漸成熟,水果產業化生產形式大好。田園是中國勞動人民最具情懷的地方,尤其是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田園帶給城市人群的鄉愁感是最直接的,這也在無形中促進了水果產業的多元價值開發[15,16]。從生活層面來看,其面臨的嚴峻形勢是城鎮化發展使得勞動力轉移到城市,鄉村社會功能退化,出現空心村、老齡化等問題,但從機遇來看,城市居民對于鄉村生態旅游、領略鄉村文化、體驗農耕文明等方面的需求與日俱增。果業需要培育和開發更多的附加功能,而不僅僅是生產,而水果的文化、觀賞、生態價值是田園綜合體的重要附加材料。從生態層面來看,水果產業面臨的形勢是提高農產品產量的同時降低了品質,同時也破壞了環境。而從機遇來看,生態文明建設為以水果元素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建設指明了方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果業在承擔農民增收、農村繁榮職能的同時,還要承擔生態保護的職能,需要生產經營方式的變革(圖1)。總之,田園綜合體是國家發展農業的新業態、新模式,可以集聚各種資源要素激發內生動力,開啟農村發展的新篇章。
圖1 水果元素主題田園綜合體的結構內涵
2、以水果元素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規劃路徑分析
河南省地處中原地帶,由亞熱帶向北暖溫帶過渡帶,氣溫適宜,極端天氣災害少,光照充足,是很多果樹的最佳適生區。然而,從現狀來看,河南僅僅是果樹發展大省,并不是果樹發展強省,果樹發展特色少,效益不高。因此有必要挖出其深層次原因,找出問題所在,發展特色果樹產業。
一是以旅游為先導。看似匱乏實則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需要匠心獨運的開發,以水果元素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可以充分結合果樹的觀賞利用價值,深入挖掘果樹在樹形、花、葉、果等領域的美學價值,為進一步提升河南省的果樹產業、發揮農業的多功能性提供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將水果元素作為田園綜合體建設的重要材料,是發揮農業比較優勢,踐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并舉的基礎性工作,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二是以產業為核心。果業的主要領域在農村,水果產業融入田園綜合體建設是有效提升水果產業鏈的重要途徑。田園綜合體建設可有效帶動果農轉移就業,果業與旅游業的結合拓寬了水果的經濟價值。三是以文化為靈魂。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果樹文化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旅游開發價值,以其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建設可充分利用水果文化資源進行旅游開發,既可保護和傳承水果文化,又可促進旅游業的健康發展。
3、以水果元素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發展的基本特征
3.1 以融合發展為主旨
田園綜合體作為一種新的鄉村建設發展模式,其最基本的特征在于一個“融”字[17]。因此,基于河南省農村建設實際,以水果元素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建設不是在生產、生活和生態等領域單一的、局部的試點探索,而是把水果產業融入農業農村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改變單一的水果產銷模式。田園綜合體就是要通過三產的深度融合,帶動水果產業的資源聚合、功能整合和要素融合,使城與鄉、農與工、生產—生活—生態、傳統與現代在田園綜合體中相得益彰。首先,應以果業為基礎,運用科技、藝術、文化等培育果旅融合、鄉村康養、民宿度假等新產業新業態,把水果產業做實。其次,以人為本,借鑒城市社區建設經驗,創新管理機制,開展豐富的水果文化活動,延伸產業鏈,從而建設城鄉一體化的新型社區,把人氣聚起來。
3.2 以水果產業為核心
田園綜合體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以空間創新帶動產業優化、鏈條延伸,構建農業發展新動能,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8]。以水果元素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要展現農民生活、農村風情和農業特色,核心產業是果業,絕不能將綜合體建設搞成變相的房地產開發,也不能搞成大興土木、改頭換面的旅游度假區,如何確保田園綜合體建設定位既能創新突破,又不走偏,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基于此,以水果元素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必須要圍繞田園資源和果業特色,推進果業與旅游、文化、科普教育、生態安全、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依托自然之力和科技之力實現田園水果的經濟變現,推進果品物流服務業發展,由此構建支撐田園綜合體發展的產業體系。此外,水果元素主題田園綜合體建設不僅包括果業,還包括農村的綜合發展。因此,要多措并舉,補齊短板,發揮果業的多功能性,使果業生產效率提升的同時形成田園觀光景觀和生態協同效應,村民生活環境改善的同時造就特色民居民宿和果樹文化遺產。
3.3 城鄉融合是關鍵
水果元素主題田園綜合體要業態疊加,關鍵在于城鄉互動,用城市因素解決果業產業鏈問題。長期以來,鄉村的果樹產業拓展模式較少,較為普遍的只有果品深加工和旅游業2種主要選擇,而依托田園社群建立起來的田園綜合體可使水果產業變現。雖然田園綜合體形成了新的發展模式,但還要具體進行小模式的創新,不能照搬模式。水果產業帶來的增加值是有限的,基于鄉村的文化、貿易、加工等特色基礎產業的旅游業發展空間大,可作為驅動水果產業發展的選擇,這也是以水果產業為主題構建田園綜合體的基本路徑,在實現水果產業增值的過程中,要注重用城市因素解決水果產業問題,創造城市人的鄉村消費,促進城鄉互動。
4、以水果元素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建設實踐
4.1 商丘寧陵酥梨園區田園綜合體
商丘寧陵酥梨園區田園綜合體于2019年納入河南省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是利用水果的文化元素進行開發的典型模式,據《豫東史志》《寧陵縣志》記載,寧陵金頂謝花酥梨距今已有700余年的栽培歷史,目前,全縣酥梨年產量達600萬t,產值約16億元。寧陵金頂謝花酥梨在全國水果市場已成為一個具有影響力的品牌,深受消費者歡迎。
1950年,寧陵縣全縣殘存梨樹種植面積不足400 hm2,且產量低、效益差。新時期,基于金頂謝花酥梨深厚的文化價值,寧陵圍繞梨產業和生態農業,積極探索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打造集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休閑旅游、田園社區于一體的獨具特色的田園綜合體,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通過實行“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有效地提高了組織管理水平,梨果質量顯著提升。目前,全縣已有酥梨農民專業合作社20余家,社員3 000余人。
4.2 三門峽甘山果香田園綜合體
三門峽甘山果香田園綜合體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西張村鎮,系豫西丘陵山區,核心區總面積共計180 hm2,其中耕地面積147 hm2、林地面積23 hm2、荒坡地15 hm2。核心區場地內部以農田和林地為主,有6 000 hm2的優質蘋果園資源和獨特的黃土高坡田園風貌。甘山果香田園綜合體深耕特色產業,以特色林果、經濟苗木為基本依托,發展林下經濟,林下種植高附加值農產品,充分發揮土地的價值。通過延伸產業鏈和拓展農業新功能,以產業聯動、產業集聚、技術滲透等方式,對果品進行加工、包裝,拓寬產業鏈;發展體驗性農業,發揮其戶外休閑、科普教育、創意體驗等功能,融入旅游、教育、文化等新功能,創新發展休閑農業、創意農業、智慧農業等新業態。
4.3 禹州市十里蘭河梨花香田園綜合體
禹州市十里蘭河梨花香田園綜合體重點以生態建設、生態農業項目建設、雪梨種植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種植雪梨等水果,主要以休閑觀光、養生度假、文化體驗等旅游項目建設為主,以文化、旅游資源為依托,建設養生度假設施。從發展模式來看,其充分發揮十里蘭河梨花香田園的區位優勢、生態優勢、資源優勢等的組合優勢,以創新型的發展模式,精心開發核心旅游產品,打造成集休閑度假、田園養老、特色民宿、兒童游樂等功能的田園休閑旅游主題村落。另外,十里蘭河梨花香田園綜合體通過培育產業鏈,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完善了居住發展帶和社區發展網的配套服務設施建設,人居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5、以水果元素為主題的河南省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分析
5.1 特色產業帶動模式
田園綜合體可實現田園的價值變現,產業是田園綜合體的基礎,完善的田園綜合體是三產融合體和城鄉復合體,若要提高田園綜合體建設的含金量,必須保持田園綜合體發展的持續性,還需要在拓展產業鏈上下功夫。以河南省本地優勢特色水果產業為主導的田園綜合體建設綜合了果品生產、加工、銷售、經營等環節,以產業鏈條為核心打造優勢特色水果產業園區可帶動形成以水果產業為核心的生產加工型田園綜合體。
河北省遷西縣花鄉果巷田園綜合體、重慶市忠縣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成都市都江堰田園綜合體是以水果產業為核心的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示范項目,對河南省以水果元素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花鄉果巷田園綜合體以梨、葡萄等為核心,以生態為依托,以文化為支撐,以旅游為引擎,以創新為理念,以市場為導向,依托燕山獨特的山區自然風光致力打造特色鮮明、宜居宜業、碩果飄香、歡樂暢享的國家級田園綜合體。2017年7月,重慶市忠縣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通過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評審,納入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成為重慶市和三峽庫區唯一的國家級田園綜合體。隨著基礎設施的建成,給現有柑橘產業鏈注入了更多的科技、信息、文化、旅游等元素,同時延伸出休閑、觀光、體驗、智慧、生態康養等柑橘產業信息業態。
以水果元素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建設,應以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的,切實提升了水果產業的附加效益,鞏固了脫貧成果,促進了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交融互促、互利共贏,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5.2 旅游開發帶動模式
水果的文化價值、觀賞價值、生態價值的開發是旅游開發的一項重要內容,使河南省悠久的農耕文化旅游資源發揮了應有的旅游效用,對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和人民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的提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水果具有很高的旅游開發價值,充分利用水果元素進行旅游開發,既可保護和傳承水果文化,又可促進旅游業的健康發展。旅游因水果元素的滲透而變得豐富多彩,富有品位,水果產業因旅游的開發而變得生機勃勃,富有活力,水果元素和鄉村旅游的融合發展逐漸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新業態,也成為田園綜合體發展的重要模式。水果的文化價值與旅游功能融合,為延伸農業功能,豐富旅游活動內容,完善旅游產品體系,滿足旅游者多元化的休閑需求創造了條件,奠定了果旅融合的基礎。河南省信陽何寨田園綜合體是比較成功的典型,其位于淮河河畔,距離市區15 km,充分利用原有的水域、森林、村落、農業等資源打造集休閑農業、養生度假、田園享老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5.3 新媒體語境下的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
近年來,隨著鄉村旅游的轉型升級,田園綜合體成為鄉村旅游發展的關鍵因素,是鄉村振興計劃中非常重要的實踐路徑。新媒體語境下的田園水果文化傳播具有豐富多樣的傳播形式、跨媒介的傳播主體等特點,新媒體的發展對鄉村水果產業的發展、新型媒體團隊建構、本土人口固有生活方式提供了便利條件。在新媒體語境下,水果元素田園綜合體的媒介傳播在鄉村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媒體的語境下,如何更好地拓寬水果產業鏈,保護農耕文化遺產,拓展田園綜合體的傳播渠道,提升鄉村旅游的支柱性產業發展,讓鄉村成為人們向往之處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1)田園水果文化的新型傳播體驗。以水果元素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建設切實提升了產業發展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促進了產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全面鞏固了產業脫貧成果。新時期,田園綜合體效益的提升還需進一步加強旅游吸引效應,而田園文化的傳播方式是吸引城市游客的重要路徑。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以抖音、微信、微博為主的新媒體不斷涌現,為田園水果文化的多樣性傳播途徑提供了無限的可能,也為陷入困境的水果產業創造了絕佳的發展契機。新媒體語境下的田園綜合體發展必須要特色鮮明,不能僅停留在傳播層面,城鄉融合是田園綜合體發展的基本目標,對水果產業而言,其吸引力主要來自于水果的文化、景觀、生態等附加功能,使鄉村水果文化成為動態的不斷發展的文化。因此,新媒體語境下的水果元素主題田園綜合體不能僅停留在采摘層面,應設計更多的模塊讓游客體驗豐收的喜悅、果林的幽深、果香的濃郁,增強游客的深度參與性和互動性,體驗鄉村的日常生活、文化活動以及其他活動,構建田園水果文化傳播的良性循環。
(2)打破固有的水果生產方式。受傳統思維約束,果農很少了解和主動發展水果的觀賞、生態等附加價值,仍以固有的思維進行水果生產,缺乏水果元素的應用,加之現有的旅游項目大多為散點式,田園綜合體打破了固有的水果生產方式,新媒體的介入可以全方位地利用原有資源延伸產業鏈,將多業態滲透進果品生產過程的每一環節。以抖音平臺進行的新媒體營銷方式幫助鄉村居民對果品進行宣傳、包裝和策劃,提高果品附加值。對水果元素主題田園綜合體的打造不僅延伸了水果產業鏈,更改變了鄉村居民的現有生活方式,有效提高了其生活水平,發展前景廣闊。(作者:李修清 葛暉)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