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綜合體是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綜合發展模式,是在城鄉一體格局下,順應農村供給側結構改革、新型產業發展,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現中國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種可持續性模式。
今天小編幫助大家梳理一下關于田園綜合體的引爆點和一些案例,希望能幫助大家提高“田園綜合體”項目的綜合運營能力。
田園綜合體 5 個關鍵詞
田園綜合體是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綜合發展模式。
關鍵詞 1
主要載體 農民合作社或農民股份公司(以農為主);
關鍵詞 2
六大支撐體系 生產體系(夯實基礎)、產業體系(突出特色)、經營體系(創業創新)、生態體系(綠色發展)、服務體系(完善功能)、運行體系(形成合力);
關鍵詞 3
發展路徑 農田田園化、產業融合化、城鄉一體化;
關鍵詞 4
試點立項條件 功能定位準確、基礎條件較優、生態環境友好、政策措施有力、投融資機制明確、帶動作用顯著、運行管理順暢等;
關鍵詞 5
組成部分 景觀吸引核、休閑聚集區、農業生產區、居住發展帶、社區配套網。
田園綜合體的 8 個引爆點
1 讓建筑重拾魅力
對老建筑進行修繕 尊重每一件老物,它們是生命,也是藝術品。
新建筑的創新特色農產市集、主題餐飲、原鄉民宿、牛欄咖啡屋、香蜂面包坊、竹苑書屋等多種業態的創意集市,形成一個別具一格的田園小村落市集。
通過傳承保護型,創新新建型,挖掘改造型三種形式完成。
傳承保護型
對象 具有典型鄉土建筑遺存的古村落。
對策 以保護性修繕為根本,對原有鄉村聚落環境進行整體性活態化保護。內容包括了街巷形態與格局、地貌遺跡、古文化遺址、鄉土建筑等,并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完善村莊道路、水系、基礎配套設施,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提升鄉村整體文化形象,對古村落進行合理保護、利用開發。
創新新建型
對象 地理位置偏遠、自然災害頻發或基礎設施過于落后的鄉村地區。
對策 完善住房、交通、衛生、垃圾處理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基礎上,實現鄉村人居環境及其面貌全面提升。在村落風貌、布局設計中將鄉土文化融入之中;在建筑樣式、色彩、肌理等方面要有創新;在民居、鄉村景觀等設計方面,注重傳統鄉土文化傳承,尊重傳統生活習性。
挖掘改造型
對象 避免鄉村建設中 “千村一面 ”問題的村莊。
對策 充分挖掘地域鄉土文化本質與內涵,結合被改造村落現狀進行合理規劃改造設計,將村落規劃布局、民居形態、鄉土景觀、產業布局等問題進行整體考慮。將鄉土元素與符號結合整體村落歷史風貌進行表現。
2 讓農田成為景觀
農村風光逐漸成為一種城市中稀缺的自然景觀,人們渴望的田野風光在鄉村里隨處可見,農田通過設計和搭配,在較大的空間上形成美麗的景觀,使得農業的生產性與審美性相結合,成為生產、生活、生態三者的有機結合體。
農田景觀創意 花田景觀、梯田景觀、農田藝術圖案、農田藝術作品、科技創意、農田節慶等。
3 讓在地鄉村文化聚集IP效應
鄉村文化 是當地居民與鄉村自然相互作用過程中所創造出來的所有事物和現象的總和。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鄉村文化又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
鄉村物質文化指為了滿足鄉村生存和發展所創造出來的物質產品所表現出來的文化,包括自然景觀、空間肌理、鄉村建筑、生產工具等等。
鄉村非物質文化就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各種精神文化,包括節慶民俗、傳統工藝、民間藝術、村規民約、宗族觀念、宗教信仰、道德觀念、審美觀念、價值觀念以及古樸閑適的村落氛圍等。
鄉村文化景觀不僅具有使用價值,且見證了先民改造自然的嘗試和努力,印記了鄉村的興衰榮辱和滄桑變化,從而成為具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和教育意義的實物見證。
4 讓農事成為娛樂體驗
體驗經濟在近幾年一直持續上漲,田園生活與鄉村生活最大的本質區別就是對于農事的生活態度,田園生活追尋農事的悠然自得。
將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閑和超脫通過農事體驗展現出來,讓農民覺得幸福感,有強烈的獲得感,同時讓游客在體驗之外能滿足自己的“田園夢”。
5 讓創意農業吸金
創意農業是以創意生產為核心,以農產品附加值為目標,指導人們將農業的產前、產中和產后諸多環節連結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將農產品與文化、藝術創意結合,使其產生更高的附加值,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新型的農業經營方式。
創意農業類型 創意農業產品、創意農業景觀、創意農業飲食、創意農業文化、創意主導理念、創意產業融合。
6 讓田園生活成為時尚
室內設計中有一種風格叫鄉村田園風,在這個層面上解讀人們的心理時,發現我們是十分崇尚田園生活的。喜歡田園的風光,喜歡田園的悠然自得。如何將田園景觀打造成一種流行的時尚風,這也是田園綜合體的一個引爆點。
我們認為時尚往往象征著高品質,設計中可以將田園生活樂趣、鄉村人文、農業文明打造成一種高雅的時尚生活品質。
7 讓田園體驗突顯“意境”
與一般的農村綜合性改革相比,田園綜合體更注重的是“魂”的層面,致力于意境的營造,更多的是依靠自然現象“日出、晚霞、白云、微風、細雨”等。設計中不能忽視這個方面,如果運用的精準,同樣會成為一個引爆點。
8 讓景觀細節加分
突顯一個設計的品質往往看景觀細節,細節處理的完美會給原本理念還不錯的設計本身加分。
景觀細節:道路景觀、水渠景觀、田埂景觀、擋土墻景觀、標識景觀、景觀小品、動植物景觀、鋪裝景觀、柵欄景觀等。
田園綜合體6大模式
模式一 江蘇無錫陽山“田園東方”
2012年,在“中國水蜜桃之鄉”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的大力支持下,內地首個田園綜合體項目“無錫田園東方”落地實踐。田園東方項目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等產業為一體,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融與可持續發展,通過“三生”(生產、生活、生態)、“三產”(農業、加工業、服務業)的有機結合與關聯共生,實現生態農業、休閑旅游、田園居住等復合功能。
模式借鑒
1 農業商業化
田園東方的農業是以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輔助,把農業進行商業化,定位是企業化服務型的農業平臺。陽山本身有優質的水蜜桃資源,而該項目通過公司化、規范化、科技化的運作,使得形成的現代化產業園能作為當地社會的基礎性產業。
2 文旅產業多樣化
文旅是以生態自然型和多樣的旅游產品和度假產品的組合,以此作為產業的根本。比如主題樂園、不同的度假產品和度假村、精品酒店、民宿集群和營地等。
3 居住方式創新化
田園社區屬于居住的一部分,服務于原住民和新移民,以及旅居的客群,最終形成新的社區和新的小鎮。社區分兩類,一是結合宅改、土改的政策和試點,用集體建設用地的方式進行開發。另外,利用國有建設用地為基礎的開發,這兩種社區混合進行。
模式二 上海金山區“田園綜合體”
當都市農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如何通過轉型升級,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是金山區研究的重要課題。為此,金山區積極推動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注重打造一個個田園綜合體,充分發揮都市農業的經濟、生態和服務功能。
模式借鑒
1 靠海吃海
金山嘴漁村里最早開出的天橋飯店,如今已是天天排隊吃海鮮的局面。而另一家永樂大酒店,2016年接待人數也超過了15萬人次。
2 圍繞“漁”字發展文旅
到2016年底,金山嘴漁村累計接待游客達320萬人次。現在,即使到了夜里11時,還能看到咖吧、酒吧的燈火和閑坐其中聊天的年輕人,而一家家民宿里更留住了不少舍不得走的市民游客??圍繞一個“漁”字做足文章,讓金山嘴漁村漸漸成了“不夜小鎮”。
3 發展漁村特色民宿
目前,全村已有100多戶村民的農宅租了出去,被用來開民宿、飯店、咖啡店等,租金已比前兩年翻了一番不止。整個漁村的特色民宿出現了12個品牌,客房數達到了120間,每到節假日必須提前預訂才能入住。
模式三 安徽肥西縣“官亭林海”
官亭林海在規劃之初,就按照多功能、多業態運營去設計,涵蓋了生態農業、休閑旅游、田園居住等復合功能,將新型產業與農村發展進行有機結合。
模式借鑒
1 保留原生態
官亭林海田園綜合體的核心產業是農業。為了改善鄉村旅游硬件和提升服務水平,肥西對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改造甚至重建,但本身仍是鄉村,特別保留了鄉村的原生態,融合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等創新形式,真正展現農民生活、農村風情和農業特色。
2 農民享受權益
肥西利用農民合作社這一載體,通過土地流轉,對土地經營進行中長期產業規劃,發展現代化、規模化的農業產業園區,以此作為建設田園綜合體的基礎。而加入合作社的農民,既可以在其中就業,還可以通過股權、租金等方式獲得收益,做到充分參與和受益。
3 城市和鄉村實現文明融合
在官亭林海的周邊,肥西縣正在對農村進行改造,以官亭林海為中心,逐步向外圍拓展。改造的思路是,讓城市和鄉村實現文明融合
模式四:黑龍江富錦市“稻”夢空間
2017年,富錦市依托獨特的地理、生態優勢,以“大地藝術”、“空中觀賞”、“體驗互動”、“科普拓展”、“休閑娛樂”為構成板塊,通過各產業的相互滲透和融合,以“田園綜合體”為載體,把休閑農業、養生度假、文化藝術、農耕活動等有機結合起來,被譽為華夏東極旅游的“稻”夢空間。
模式借鑒
1 種出彩色稻田畫
在位于富錦長安鎮永勝村的萬畝高標準水稻示范基地,觀光亭的主體架構已建完。這片“大地塊”有4萬畝,核心區有1850畝,景觀區有819畝。在規劃中,景區中心將建一座觀光塔,12座觀光亭,20個觀光平臺,其中玻璃平臺將延展到稻田里,讓游人有站在稻田里的感覺。在觀光塔四周,利用6種不同顏色的水稻苗種出“中國夢”“美麗鄉村”“祖國大糧倉”“海稻船”等4幅巨型彩色稻田畫。此外,還將打造稻田水世界、稻草人王國、黑土泥塘、植物迷宮、熱氣球等景觀。
2 發展全域旅游
富錦利用大地塊周邊附近的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在附近村屯重點打造了濕地共鄰洪州村、低碳養生工農新村、滿族風情六合村、朝陽民俗文化村、赫哲故里噶爾當村以及農家美食村等6個農家樂,依托“田園綜合體”發展吃、住、行、游、購、娛全域旅游。
3 以農業生產為基礎
富錦萬畝地塊共4萬畝連片水稻,富錦東北水田現代農機合作社今年流轉了其中的1萬畝水稻,合作社農戶種植水稻都是訂單種植,每公斤水稻收購價格較之市面價格高0.54元。合作社有38棟育秧大棚,其中8棟將種植蘑菇、木耳,其他大棚種植瓜果蔬菜供游人采摘。
模式五:四川——成都市郫都區紅光鎮多利農莊
2013年入駐郫都區紅光鎮的多利農莊,圍繞打造國際鄉村旅游度假目的地,在郫都區紅光鎮、三道堰鎮等6村連片規劃建設多利有機小鎮。預計總投資150億元,總規劃面積約2萬畝,將建設52萬平方米農村新型社區、63萬平方米家庭農莊和打萬畝有機生態農業示范基地。
模式借鑒
1 高端農業綜合體
該項目已建成600畝有機生態農業示范區、12000平方米溫室大棚和分揀包裝中心的有機農業發展規模。同時,作為依托于高端有機農業發展的農業綜合體,這里還是成都市為數不多的農業“雙創”園區之一。
2 農業雙創載體平臺
農莊內,2000平方米文創空間的農業雙創載體平臺,通過設立都市農業雙創基金、提供涵蓋人才培養、技術創新、投資對接、市場開發等全程雙創孵化服務等支持政策,相繼引入了創客咖啡吧、有機
3 國際化鄉村度假新體驗
作為第一個入駐中國鄉村的全球性度假酒店,法國lux酒店管理集團以運營管理鄉村酒店方式,打造鄉村旅游度假新體驗,帶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目前,已啟動一期4000平方米LUX主題酒店建設,酒店配套的LUX咖啡吧已對外開放。
模式六: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無定河鎮
從2012年開始,烏審旗無定河鎮審時度勢,依托位于“塞外小江南”無定河鎮無定河村的地緣優勢,規劃土地總面積約20000畝。采用企業化運作的模式,以烏審旗無定河農牧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為載體,將農牧民現有的零散土地進行整合流轉、集中開發,打造集農事體驗、觀光旅游、休閑養生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業綜合循環發展經濟平臺,實現企業與農牧民互惠共贏。
模式借鑒
1 發展良好生態的綠色產業
實現地區均衡發展,資源有效整合利用,是田園綜合體發展的基礎,無定河鎮制定立體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規劃,在薩拉烏蘇河兩岸,緊抓綠色農產品有機認證的契機,完成多種農產品的有機食品認證,并且啟動全國有機食品示范鎮申報,發展良好生態的綠色產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2 鄉村旅游實現景區聯動
無定河鎮依托“中國最美鄉鎮”的名片,與薩拉烏蘇考古遺址公園、巴圖灣AAAA級旅游景區、1949年秋后烏審旗委辦公舊址、鄂爾多斯地區第一個黨小組舊址等景區形成聯動效應,在感受自然景觀、紅色文化的同時,還能體驗濃郁的鄉土氣息。田園綜合體已成為無定河鎮鄉村休閑游的新亮點。
3 打造現代休閑養生農莊
推動全域鄉村旅游發展,實現旅游與農牧業有機融合,農業景觀化、村莊景區化和農莊景點化。借助無定河獨特地形地貌、良好環境資源,利用無定河村窯洞、四合院等各式各樣的民居優勢,打造集休閑垂釣、地方民俗民情、特色農家樂、漁家樂、果蔬采摘等為一體的現代休閑養生農業莊園,發展休閑養生、觀光度假旅游和莊園經濟。
最后,田園綜合體的關鍵是整合能力。經營者不僅僅要把握引爆點和經營模式,而是把田園綜合體當成一個平臺,把農業、工業、服務業銜接起來,推動多元化發展。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