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以來,連續1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聚焦于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黨的十七大和十八大也分別提出了城鄉統籌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對推動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但要真正使鄉村富起來,僅靠國家政策的扶持是遠遠不夠的,鄉村要實現自身造血,才能可持續發展。
被國務院副總理、農業農村部部長、浙江省委書記點贊的浙江安吉魯家田園綜合體,屢次上央視,成為全國田園鄉村典范!
魯家村,一度成為全國最火的田園綜合體項目。特推薦其做法,供學習、借鑒。
魯家村的突破和創新
6年前,浙江省安吉縣遞鋪街道的魯家村還是一個出了名的窮村,如今已蛻變為“開門就是花園、全村都是景區”的中國美麗鄉村新樣板。魯家村以“公司+村+家庭農場”模式,啟動了全國首個家庭農場集聚區和示范區建設,將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有農有牧,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的獨特魅力呈現給世人。2016年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32850元,村集體總資產超過1億元。
魯家村能有今天的成績,得益于其開創性的家庭農場集群模式,即利用本村的4000多畝低丘緩坡,建設18個各具特色的家庭農場,通過社會招商吸引外部資本和專業機構投資運營,帶來鄉村旅游的繁榮,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魯家村具體有哪些突破和創新呢?從村莊內現有可利用資源入手———村里有許多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閑置土地、山林等資源,通過土地流轉,將土地資源變資本,吸引更多外來的企業工商資金進入鄉村。魯家目前已引入外來工商資本近20億。
從村莊策劃規劃上突破———
怎樣讓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呢?需要用活村內的舊屋、河道、果林、菜園等素材,而不是城市化的照搬照抄。要按照村莊原有的脈絡進行梳理,策劃新產業,引進新思想,讓更多年輕人回到村莊,將規劃與運營有機結合,讓美麗鄉村產生美麗經濟。要創新產業規劃設計,打造合理的鄉村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促進鄉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更多人愛上鄉村。所以當時魯家村花了300萬請設計公司對整個村子進行村莊環境規劃、產業規劃和旅游規劃。
從產業融合創新上突破———
美麗鄉村的建設發展離不開產業的支撐。正巧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家庭農場”的概念,于是魯家村提出了打造家庭農場聚集區的理念,在全村范圍內建設了十八家差異化的農場,其中包括了鮮花農場的6億資金投入的這個大項目。
同時,魯家村著重關注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正與浙江省農科院合作打造屬于魯家自己的農業高新產業園區。孤立的農業種植不會提升土地的附加值,發展創意農業,把田園變樂園,村莊變旅游景區,就能大幅提高土地的收益!孤立的加工生產也不會提升產品的附加值。要讓生產勞動更具樂趣、讓加工生產更具體驗性,就會提升產品價值。可開發伴手禮等土特產品,擴大知名度,形成收益的互補。
堅持市場導向為主體———
魯家村堅持以市場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的原則,走市場化道路,成立經營公司專注景區的管理和營銷宣傳。通過市場化的機制讓農場開發與之相適應的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規模的鄉村旅游產品,各個農場內休閑項目通過有機組合而成若干條旅游線。旅游休閑項目可融合鄉村觀光、游樂、休閑、運動、體驗、度假、會議、養老、居住等多種旅游功能,打造特有的“田園綜合休閑旅游”,如開設垂釣、果蔬采摘、農事體驗等項目。在具體開發中,可根據各自具體情況側重打造其中某一項或幾項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項目,從而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
“公司+村+家庭農場”模式,讓農田變農場、小村變景區、村民變股民!
魯家村成功模式解讀
那么,魯家村的家庭農場集群模式究竟是如何打造的?這樣的模式到底有何獨特之處?
頂層設計———
為建設美麗鄉村,發展家庭農場,魯家村不惜出資300萬元,聘請高端專業團隊,按照4A級景區標準對全村進行規劃設計。先期設置的18個家庭農場,則根據區域功能劃分,量身定制各自的面積、風格、位置、功能等。其中包括一個核心農場,位于中心村,其余17家農場錯落有致分布在四周。18家農場分別以野山茶、特種野山羊、蔬菜果園、綠化苗木、藥材等產業為主,沒有一家重復,這是魯家村家庭農場的特色。此外還設計了一條4.5公里的環村觀光線,將分散的農場串點成線,使之成為一個整體。
組織架構———
魯家村采用“公司+村+家庭農場”的組織運營模式,與安吉浙北靈峰旅游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安吉鄉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安吉浙北靈峰旅游有限公司魯家分公司,前者負責串聯游客接待場所、交通系統、風情街、18個家庭農場等主要場所,后者利用多年經驗和客源做好營銷宣傳。后來又成立了安吉鄉土職業技能培訓有限公司,為魯家村民、村干部、創業者、就業者提供鄉村旅游方面的培訓。三家公司均由魯家村集體占股49%,旅游公司占股51%。
在農場的投資運營層面,魯家村引入外部資本對農場進行項目投資和運營管理。目前已有10多億的工商資本投資這些家庭農場。
利益分配機制合理化———
魯家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利益分配機制,使得村集體、旅游公司、家庭農場主和村民都能從中獲得相應的收益,調動了各方的積極性。
魯家村建立了合作分紅機制,由村集體、旅游公司、家庭農場主按照約定比例進行利益分配,村民再從村集體中享受分紅。
魯家村的發展啟示
魯家村的家庭農場集群是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在模式上的一次大膽創新,特別是對大型農業園區或村集體主導下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啟示一:運用當下新型合作方式———眾籌,借助社會化的力量,突破了資金、人才的瓶頸,實現了資源資產資金的聚合。
啟示二:魯家村重點解決了規劃的統一性和定位的差異化的問題。美麗鄉村,規劃先行。早在2013年魯家村就啟動了發展藍圖的設計,18家農場的雛形已經躍然紙上。
啟示三:生態圈的打造和多方共贏的合作機制發揮了關鍵作用。魯家村注重生態圈的建設,18家農場不是孤立的存在,在它的周圍,分布著村民自主經營的農家樂、民宿、農副產品,為農場提供配套服務。此外,村里還統一修建了游客服務中心、風情街、10公里綠道和4.5公里村莊鐵軌等設施,為游客出行提供方便和多樣化的選擇。在營銷推廣層面,村里成立了旅游公司進行統一宣傳;在人才培養層面,成立了鄉土職業培訓公司。這些力量為入駐的企業和創業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鄉村振興戰略,魯家正在以自身的不斷實踐為中國農村振興之路提供最前沿的思路和方向。我們倡導鄉村生活,將鄉村新生活發展成為所有市民的共同追求。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