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休閑農業規劃發展的淵源來看,休閑農業就是利用田園風光、自然資源及環境,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之體驗為目的的農業經營。可以說,休閑農業的基礎是農業,目的是休閑,本質是體驗。用體驗來創新休閑農業,設計和開發適當的體驗項目,更能體現休閑農業的本質特點,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休閑消費需求。

一、體驗設計的要求
1、技術的可行性
休閑農業設計體驗,技術必須科學、可行。比如,在耕作制度上,無論空間的利用還是時間的利用,都既要保證農莊生產的正常運行,又要滿足一定的休閑需要。又如,在種養品種選擇上,既要能夠適應當地的環境條件或設施化條件,又不能帶來或造成新的病害、蟲害和生態災害,于人們身體有害的植物必須謹慎引種。再如,技術與必要的設施要配套。對于體驗尤其是農耕的設計,其全程配套技術和指定所需的設施、設備要求,必須有可應用性,并指明技術要點、技術關鍵。
2、落地的可操作性
這里所說的可操作性,指的是由技術可行性轉化為現實性所必須達到的要求,它是項目實施的具體依據。
農業設計方案的可操作性。所用品種以及設備的規格、數量要明確,種養方式和生產資料要明確,生產操作程序要明確,種養技術規格要明確。
3、生產和游賞的可契合性
休閑農業在農業生產基礎上設置體驗,通常會面臨農業的生產性和游賞性并不統一的情況。因此,在休閑農業的體驗設計中,就必須尋求生產需要與旅游需要的契合點,這樣才能實現生產與游賞價值的互補和統一。
在具體操作中,可以通過品種選擇(新、奇、特、稀、珍等品種)、技術處理(嫁接、修剪、造型等)等來實現,通過季節反差、品種反差或塑造景觀氛圍等方法加以調整、搭配,還可以通過一定的設施作襯托(如藝術支架、通道花鏡)或作為景點背景等方面形成美化的形象,從而使游客獲得悅目感。
4、設計的可參與性
體驗經濟經歷了一個由旁觀到參與的階段,因此在設計中可提供一定的參與性,不僅可以讓游客獲得新的感受和得到休閑的樂趣,還可以增長見識,積累經驗,達到怡情益智的效果。
在休閑農業體驗的設計中要盡可能地把生產過程中某些環節的一般性操作轉化為可參與性的操作,給游客提供盡量多的直接感受的機會。如參與耕作、播種、采收、捕撈,或是學習修剪、嫁接、擠奶、剪毛等。當然,為保證農莊生產的正常運行,有的可單辟專區、專項提供農事參與的內容。
二、優化環境與改善設施,加深感覺體驗
感覺體驗所對應的臨界體驗是第一層次。作為休閑農業企業,最起碼要滿足游客的感覺體驗,否則,游客就會感到不滿意。感覺體驗的訴求目標是創造知覺體驗的感覺,它經由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發揮作用。感覺體驗是游客認識事物最原始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游客最能有“感覺”的接受外界事物的方式。
根據感覺體驗的內容,優鮮農業認為休閑農業企業應從景點布局、基礎設施、環境保護、飲居條件等方面加以設計或改造,來滿足游客對感覺體驗的需要。
1、景點布局
景點布局要講究景點之間的協調性,盡量保持自然景觀的特點,重視植物造景,發揮生態作用,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創造科學性、藝術性相結合的景觀效果,景點布局還要考慮到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創造彈性而多層次的體驗空間,盡量讓游客在游覽時感到舒適、自然。
2、基礎公共設施
基礎公共設施應完備,設備的安裝以及基本安全維護設施等要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游客的舒適感。
3、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要求防止休閑農業生態環境系統外部污染物質的侵入,實現生態環境系統內部本身的內在平衡和可持續發展,防止在休閑農業生產過程中人為因素造成的生態破壞或者環境污染,防止不合理活動對人類發展造成的不利影響。調整人與自然環境的利益關系,盡可能地降低對環境資源的掠取,讓游客體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4、飲居條件
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飲、安全舒適衛生的住宿環境,帶給游客“賓至如歸”的感覺。吃好、住好是玩好的前提條件,飲居設施的好壞將給游客造成味覺、觸覺、視覺和嗅覺等方面的深刻體驗。
三、農業生產資源的利用
1、農作體驗方式
農作物,不管是特用作物、糧食作物或園藝作物等,從播種到收獲,從生長時的生理特征到加工制品,都有多種體驗方式。
-
農作物觀賞。根據不同的時令,安排有關農作物的枝、葉、花等形態的觀賞,如春季賞油菜花,夏季賞荷花,并可制作成標本。
-
園藝習作。體驗選種、育苗、施肥、灌溉、修剪、除草、收獲、加工處理等勞作樂趣,并學習相關知識。如農作物習性的了解,茶葉的采摘、儲存、加工技巧和工藝等。
-
農耕活動。如用犁翻土、用靶碎土、插秧比賽等。可將花田、果園、茶場的土地按塊租賃給旅游者。游客利用周末等閑暇時間,帶領家人前來養花種樹,既可鍛煉身體又能增進全家人的感情。
-
特色農藝。體驗紡線織布、剪紙、手工釀酒、土菜烹飪等。還可開展藝術插花、干花書簽、花卉風景彩照等制作,以土特產的形式出售給游客當做旅游紀念品。
2、農具體驗方式
農具能加深游客對農業發展的認知。傳統農具更是先民智慧和經驗累積的精華,其在農業體驗中的利用不僅能讓游客了解過去,還能喚起游客對以往歲月的追憶和懷念。
-
農具展示。如展示耕田機,傳統織布機、風車、水磨器具等等。并通過影視記錄,圖片展示等加以解說,使游客對歷史和現代農業技術水平都有所了解。
-
農具操作。如牛車、水車、耕耘機等。
3、家禽家畜體驗方式
-
葷菜烹飪。根據當地菜肴特色,運用特殊烹調工藝進行加工和制作。
-
親近動物。組織游客認識、觀賞、喂養或騎乘家畜類動物。
四、農民生活資源的運用
1、日常體驗方式
農民擁有本身的特質,在語言、宗教、性情以及人文歷史等方面均與城里人有所區別,其日常的吃、穿、住、行,可以作為當地特色的一個發揮。并選拔和培訓一些懂旅游、善交流、有專長的人員從事導游講解工作。
-
體驗具有農家特色的燒火煮飯。用大土鍋、大蒸籠、大土碗等器皿,采用家傳的烹飪技巧,制作出正統的農家味道。
-
在農莊居住,使用農家家具擺設及設備。
-
教授游客紡線織布、做衣,可作為展示或作為紀念品。
-
跟客人促膝聊天、拉家常。游客盡情享受農村生活,喝茶、打牌、聊大、下棋等。這些活動讓客人了解了當地,加深了對農業的認識。農莊可邀請村里的負責人、農業技術人員、致富能手、村里的老人等,利用聊天的形式,向住客介紹當地的建設、發展,淺顯的農業種植、養殖知識經驗,致富經驗,當地的民風民俗、歷史軼事等。
-
為旅游者提供農村傳統服飾的租售業務,供其體驗勞動或游玩時穿戴和照相。
-
教授、分享傳統民間游戲之樂。
2、農村節慶體驗方式
-
修建陳列農業文化、活動慶典、民俗相關的展室,普及農業文化。
-
為客人安排慶典角色,參與慶典表演。
-
組織農莊文化游,如婚俗、豐年祭、賞花燈、舞龍舞獅、皮影戲、歌子戲、布袋戲、劃龍舟、雕刻、繪畫、泥塑、剪紙、賞花節、采摘節等民俗節慶體驗。通過觀賞、解說、參與特色活動,增加游客對農莊的認識。
五、農村生態資源運用
1、農村氣象體驗方式
-
制作氣候與農事知識的展板,指定專人講解。
-
組織與天氣有關的游憩活動。
-
開展風箏比賽,欣賞特殊的天象和氣象等。
-
根據季節,開展食療進補等。
2、農村地理體驗方式
-
利用農村資源提供遠足活動,如穿越掛滿累累果實的果園等。
-
圍繞水資源,開發相關的休憩項目,如捕魚撈蝦、打水仗、觀賞蝌蚪等。
3、農村生物體驗方式
-
向游客提供捕捉、收集、烹飪的必備用品,使游人感受從田間到飯桌的全過程。
-
教授各類魚的不同制作方法,并現場進行烹制、品嘗和習作。
-
開展識別野菜活動,包括挖野菜、洗野菜、烹飪野菜、品嘗野菜的全過程。
4、農村景觀體驗方式
-
增加景觀小品,增設宣傳配套設施。
-
建立可供游客休息的場所,安裝休息設施,如亭子、板凳、垃圾筒等。
-
設立觀景臺,供游客登高觀景。
總之,體驗是休閑農業企業提供給消費者高層次的產品,體驗化是休閑農業規劃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體驗農業不僅可以創造出新的產品,同時還創造出新的服務,帶動新興產業和產業鏈發展。對于我們的休閑農業企業來講,借鑒他山之石,大力倡導休閑農業體驗活動,必將極大推動休閑農業健康、持續地發展。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