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農業多種功能,打造田園綜合體,傳統農業不斷增值;發展休閑旅游產業,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創新體制機制,破解產業發展資金難題
打造田園綜合體,激活產業要素,重塑鄉村活力
在廣州增城,荔城街至派潭鎮白水寨的沿途風景引人入勝,蓮塘春色、小樓人家、鄧村石屋,每年吸引數十萬游客。日前廣東省發布首批10條最美旅游公路,這條45公里長的“悠游增城”風景路拔得頭籌。
增城有284個村,農村面積占87%,農村人口占42%。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增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質量。跳出農業抓農業,增城著力以新產業促進鄉村振興,田園綜合體多點開花。
在增江街道光輝村,一個550畝的番石榴基地被賦予新功能。“水果銷出去,游客引進來,農業與鄉村旅游、文化等產業融合,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創鮮農業發展公司總經理劉淑芬說。
劉淑芬的母親是附近石廈村最早種番石榴的農戶。此前,由于分散種植,水果品質差,效益不好。2010年,105戶村民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標準化種植,番石榴質量不斷提升。
“好水果要賣出好價錢,必須改變傳統經營模式。”劉淑芬成立公司,擴大種植規模,創立電商平臺“創鮮商城”,把營養豐富、低熱量的番石榴銷往各地,日均最高銷量達15萬斤。
讓農業不斷升值,劉淑芬瞄準田園綜合體。“我們基地,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她說,這里不僅展示番石榴文化,還將建設竹廊藤架、自行車驛站、趣味綠道等設施,打造大風車、番石榴文化博覽館等,實現美麗田園和美味農產品的有機結合。
今年年初,增江街道的初溪村、大埔圍村、四豐村、陸村村片區,入選廣州市新一輪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建設工程。增城區委書記張火青說,以本地特有的水系、濱江岸線、田園風光為主線,將示范區打造成為集休閑娛樂、科普展示、生態觀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激活產業要素,重塑鄉村活力,加快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增城區按照‘點狀發散擴容、周邊聯動互補、項目帶動發展’思路,將在每個鎮街建設1至2個農業田園綜合體、2個以上的重點農業項目、2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完善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生態體系,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區長陳勇表示。
發展萬家旅舍,壯大休閑旅游業
東方剛露出魚肚白,來自深圳的卓先生就被幾聲鳥鳴喚醒。他住的派潭鎮鄧村石屋,建在半山腰的古梯田上,透過落地窗,秀麗的桫欏、油桐、野山蕉映入眼簾,儼然置身世外桃源。“開車來一個多小時,每次都要住好幾天。漫步森林,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心里別提有多美!”
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增城區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大眾創業,量身定做“萬家旅舍”。“珠三角擁有巨量的客源,吸引眼皮底下的人到增城玩,發展休閑旅游產業大有潛力。”陳勇亦說。
據介紹,派潭鎮鄧村石屋酒店通過資本引進,搶救瀕臨消逝的古村,在這里,除了感受鄉村建筑之美,還可溪泉戲水、山塘垂釣、耕田插秧、做手工、玩泥巴……自駕游、農耕游、夏令營、戶外拓展營,許多游客慕名而來。
村民蒙琦細數休閑游帶來的好處:一是有了財產性收入,老房屋變身資產,可以收租金;二是有了經營性收入,有了客源,村民產出的農產品銷路不愁;三是有了工資性收入,酒店八成用工是本村及周邊農民。
緊跟市場,休閑游不斷升級。位于增派公路旁的小樓江坳驛站,過去只做餐飲。2014年得益萬家旅舍項目,新建了33間主題房,一年收入從200多萬元增加到600多萬元,今年十一黃金周就有20萬元入賬。“我們主打生態游,一年365天都跟蔬果基地對接,春季有草莓,夏季有荔枝,秋季有番石榴,冬季有遲菜心,想辦法把客人留住。”店主莫老板說,“和傳統的農家樂相比,萬家旅舍與消費者的黏合度更高。”
在萬家旅舍發展模式上,增城區形成農戶自主經營,“農戶出房屋、企業出資的合作經營”,出租屋特色化運營等多種方式,全區累計建成民宿650家,許多村民利用閑置房創業,年收入超過10萬元。休閑旅游業正向標準化、精細化、品牌化邁進。
設立產業基金,讓優質項目不差錢
發展新產業離不開真金白銀投入。日前,由增城區政府與社會資本共同出資的增城鄉村振興產業基金正式成立,該基金規模為50億元,首期5億元。這是增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劃的一項重大舉措。
“鄉村振興產業基金指向性非常明確,就是要破解農業發展面臨的資金難題,讓好項目發展不差錢。”陳勇說,重點支持增城鄉村振興相關項目,如智能化現代生態有機農業、都市農業、農產品深加工和副產品綜合利用等。還有農村金融和農業大數據服務平臺建設項目,以及鄉村文旅、農業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及現代農業產業園等三產融合發展項目。
根據產業基金的目標計劃,未來五年內基金規模將超過100億元,同時聚焦鄉村各類產業資源,打造鄉村振興產業區域領先的示范性平臺,力爭孵化、培育一批產學研結合的高端優質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產業發展離不開投融資體制的創新。”增城鄉村振興產業基金發起人之一毛杰說,鄉村振興產業基金有其獨特的優勢:一是政府引導,融資成本相對較低,可以帶動民間資本,發揮放大效應;二是綜合賦能,平臺集聚相關產業、政策、人才資源優勢,有效對接市場端、政府端、人才端;三是風控嚴謹,政府設前置觀察員席位,防范產業的投資風險。
如何進一步推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毛杰表示,關鍵要緊緊圍繞市場,根據消費需求變化進行產業升級,明晰新的發展路徑。以鄉村連片示范建設為例,在城鎮化過程中,打造一種新型的城鄉融合體系,以城市反哺農村,在保留鄉村風貌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發展科技農業、田園綜合體、農業精深加工等,通過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構建三產融合發展體系。
如今在增城,鄉村田園正催生“美麗經濟”。荔枝、番石榴、絲苗米、遲菜心等特色農產品打響品牌,休閑生態旅游成為一張靚麗名片,一批新產業、新業態快速成長,鄉村振興正孕育蓬勃動力。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