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以“新時代、新休閑、新產業”為主題的2018中國(國際)休閑發展論壇在杭州盛大啟幕。本屆論壇特設“田園綜合體與鄉村振興——東亞鄉村振興專場對話”分論壇,力求站在東亞這一國際視野上,為如何振興鄉村產業尋找破題之道。
圖:論壇現場
“美麗鄉村建設是基礎,產業振興是核心,文化振興是靈魂。” 《小康》雜志社副社長賴惠能在論壇開場致辭時介紹說,去年主編的《解碼美麗鄉村之浙江秘笈》得到了眾多外省考察人員的支持和肯定,“但在交流后,我發現他們更關心的問題是產業到底如何振興起來。”
“今年下半年,我受邀前往韓國參觀訪問,開始深入了解了韓國、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鄉村的發展狀況。”賴惠能表示,中、日、韓都已經探索出很多振興鄉村產業的路徑,比如農產品的種植和銷售、文創產業、康養產業、鄉村旅游、體育產業、農村電商等,通過本次論壇希望可以解碼更多振興鄉村產業的“新思路”。
中國的鄉村振興有技術基礎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鄉村的衰敗落后是一個趨勢。“當前,世界正處于第三次產業革命的‘入口’上,鄉村振興戰略的技術基礎正是信息革命,是第三次產業革命。”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蔡家成認為,“信息革命”第一是帶來了生產的自動化,第二是實現遠程控制,這必然導致生產的分散化和居住的分散化。
“鄉村振興絕不僅僅是讓城市人偶爾去鄉村放松身心,而是整個產業和人口的分散轉移,以及城鄉均等發展。”蔡家成表示,中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產業基礎與很多國家不同,因此前景也更加廣闊,“未來30年,鄉村會逐漸成為繁榮、文明、時尚、富足、健康等的代名詞。”
圖: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蔡家成
確實,每個時代都會賦予鄉村這個時代的特殊印記。在信息時代,更多的鄉村也搭乘信息化的快車,為產業振興提供“變道超車”的可能。作為全球安防行業龍頭老大——海康威視也致力于探索“信息化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我們的愿景是建設‘數字鄉村’,助力‘鄉村振興’。”論壇上,海康威視文化旅游行業經理古振宇介紹,基于安防的基礎,海康威視通過信息化建設為鄉村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包括進行精準的數據采集和分析,提供優質、貼心的公共服務,提升全域管控能力,實施多樣化旅游營銷四個方面的變化,“這不僅僅是可以助力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而且對于提升鄉村老百姓的幸福感、增強鄉村治理的能力都會有顯著的提升效果。”
浙江經驗提供先行樣本
作為“兩山”重要思想的誕生地與中國美麗鄉村的發源地,浙江湖州的鄉村振興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美麗鄉村建設的先發優勢奠定了我們鄉村振興的先發優勢,我們有責任也有擔當打造鄉村振興的示范區。”分論壇現場,湖州市委副書記陳浩從三方面分享了湖州鄉村振興的“方法論”。
圖:湖州市委副書記陳浩
首先是堅持目標引領,通過強優勢、補短板的思路,湖州確定了到2022年,要實現農業現代化水平全省率先、社會的安全感和群眾滿意度全國率先,美麗鄉村的品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城鄉一體化發展、農村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的目標;其次是堅持重點突破,通過建好大小區、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制度改革與技術突破等縮小短板、拉長長板,各方面齊頭并進,高水平推進鄉村振興;最后堅持制度創新,湖州建立了組織領導、工作推進、考核評價等工作機制,從突出全市從上到下抓好鄉村振興氛圍、個性化的鄉村振興考核以及示范標準等方面做好鄉村振興的“模范生”。
提到鄉村的產業振興,發展旅游是人們最為熟悉的路徑之一。一組數據就可以驗證,旅游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2017年,全國鄉村旅游達25億人次,旅游消費規模超過1.4萬億元,成為國內旅游消費的主市場。作為全國最早開展鄉村旅游的省份之一,浙江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先行探索。
“雖然形勢向好,但是目前鄉村旅游發展面臨總體人次高、單人消費低的現狀,大多還處在低層次的觀光游階段。”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楊建武在主題演講時表示,下一步要真正通過旅游振興鄉村產業還要持續破題。
“要重點引導三種類型的鄉村休閑,即以旅居生活方式、異地工作方式和文化休憩方式為主的休閑度假。”楊建武表示,“鄉村旅游要從形成綜合產業鏈、促進農村三產融合、傳承民俗文化、釋放鄉村資產資源能量等角度出發,著力培育融合化、品質化、集聚化、智能化、國際化方向發展的新產業。”
圖: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楊建武
除了旅游振興鄉村產業,近年來,體育產業在激活鄉村生命力上也有非常突出的作用。“在體育局的這幾年,我有兩句話的收獲,一是體育賦能城市,二是運動振興鄉村。”浙江省體育局副局長李華這樣說道,“體育不僅是一個運動,更重要的是一種生活。踐行‘運動振興鄉村’理念,需要具體的實施路徑,要通過航空、水上、山地戶外運動等產業的共同發展,讓浙江成為一個最大的山水田園運動場。
圖:浙江省體育局副局長李華
通過分享鄉村引進體育賽事、增強體育設施等發展體育產業的鮮活案例,李華強調,體育是鄉村經濟轉型的重要引擎,是鄉村活力的重要源泉,是鄉村文明治理的重要載體,更是鄉村全面小康的重要標志。
讓“品牌”成為鄉村振興的動力源
以晉州南江油燈慶典、平昌孝石文化節、咸平蝴蝶慶典等地區代表慶典活動為例,韓國國立全北大學終身教育院院長尹正秀分享了韓國通過舉辦各種優秀慶典來促進農村經濟活動的經驗。
“透過這些優秀案例,我們最主要是要總結出成功經驗,以供其他國家和地區借鑒。”尹正秀介紹道,“要打造富有成效的慶典活動一是要確立地區社會管理,誘導地區居民自發參與進來,實現共建共享;二是突出地區特色,提高地區的宣傳形象;三是選定并推進可持續的慶典及體育活動;四是培養激活地區經濟的旅游及體育相關活動專家。”
圖:韓國國立全北大學終身教育院院長尹正秀
“品牌化,是鄉村振興的有效戰略選擇。”在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創始主任、首席研究員、浙江永續農業品牌研究院院長胡曉云看來,有三種品牌塑造模式值得借鑒:一是融合全資源,塑造全域品牌;二是整合全產業,塑造產業大品牌;三是選擇優勢產業,實現品牌有效突圍。比如,全產業整合品牌模式之“麗水山耕”,通過品牌化打造,榮獲了“2016中國十大社會治理創新獎”,并能夠延續生態宜居理念,建設鄉風文明。
胡曉云表示,“鄉村振興的品牌化戰略可以有多種嘗試,但是我們嘗試的三種模式應當是行之有效的。品牌塑造具有相當的專業性,需要專業機構來進行頂層設計、規劃和人才培養。”
“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借鑒歐洲思維,注重‘人’的品牌打造。”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教授、中國國際休閑研究學會中方主任魏翔在主題演講中分享說,“大師經濟”是以大師為核心,以大師背后的集合產業或集合項目為特征,加入金融資本的交換,可以提供更加可持續的生命力,“希望在鄉村產業振興的過程中,我們能更多地關注到‘農民大師’。”
好的農業發展模式也會成為品牌。論壇現場,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人居環境中心主任侯京林教授分享了其團隊設計的四川天香地權農場案例。“天香地權農場正在踐行的是一種生態文明發展模式的創新,是符合社會主義發展方向道路的必然選擇。”她說,“農場的核心理念是集體所有制,人人是合伙人,戶戶是股東。我們以產業為導向,打造一個定位精準的長效生態產業鏈條,通過地權資本化、耕地農場化、農民市民化等,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如今這一模式也從四川走向全國,被多地復制和推廣。”
鄉村產業振興需要群策群力
論壇圓桌對話環節,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黨組成員,長三角經濟合作辦公室旅專委主任李志宏,浙江省政府咨詢委副秘書長、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徐志宏,浙江省旅游科學研究院執行院長毛水根,仁川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社會福利系主任教授權政浩,浙江旅游集團投資部總經理徐建林,物產集團投資部副總經理宣峻,浙江廣宇集團投資總裁邵少敏,聯眾集團董事長余學兵,上海艾肯旅游規劃公司總經理王啟,鑫遠集團副總裁賀韌,詩畫江南旅游規劃院副院長賴惠民,浙江自然造物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書雁,夢娜斯國際(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桃珍,浙江水風鈴農業科技有限公司CEO韓蓬建,杭州魅力新故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周功斌,福建中綠投資有限公司品牌策劃部總監陳冰杰,頤高集團頤居美麗鄉村COO何玥等專家和企業家代表,以及來自杭州市臨安區、杭州市蕭山區江山市、武義縣、遂昌縣等地相關領導共同就鄉村產業振興的話題展開研討。
“大家對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最熟悉的就是迪士尼樂園。” 李志宏分享說,事實上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還在探索建立長三角旅游聯動新模式,啟動了長三角旅游護照項目,涵蓋了黃山、千島湖、木瀆古鎮等87家景區,無形中也帶動了鄉村旅游發展。
“就像韓國專家在前面介紹的慶典活動。這幾年,遂昌也通過打造一系列節慶活動來破解鄉村旅游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問題。”遂昌縣委常委、旅委黨工委書記孫培蓮介紹道,無論是2017年的大過中國節·端午遂昌行,還是今年的湯顯祖音樂節、“風言風語”狂歡節,既符合當地特色,又迎合旅游消費者需求的節慶活動確實更能留住游客。
“武義縣通過溫泉這一張金名片撬動了全域旅游的發展,也帶動了鄉村振興。”武義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李楊勇在圓桌對話交流時介紹說,武義把鄉村旅游作為養生旅游的新業態進行重點開發,開發出了“溫泉+漂流親水(漂流、果蔬、綠道)”、“溫泉+古韻休閑(古村、古民居)” 等獨具武義特色的新一代復合型旅游產品。
臨安區旅游局副局長陳偉宏分享的臨安做法引起眾多運營企業的濃厚興趣。“我們發展鄉村旅游的概念是村落景區,通過市場化手段抓運營。”陳偉宏介紹說,項目吸納文創+旅游的公司為運營對象,每年還會根據考核予以獎勵。
“蕭山區河上鎮在西湖正南30公里。”蕭山區河上鎮人民政府副鎮長朱曉雁介紹說,依托專業的旅游規劃和夢娜斯莊園等差異化競爭的旅游資源,河上鎮的目標正是變身田園旅游綜合體,成為回得去的故鄉,到得了的遠方。
鄉村產業振興的路徑探索是一個值得長期探討的話題。為此,本場論壇在會后開設了線上交流平臺,以期解鎖更多“新思路”。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