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琿春市始終將鄉村旅游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鎮化建設、加快扶貧脫貧、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著力打造生態、農業、休閑、體驗多位一體的鄉村旅游產品體系,全市鄉村旅游產業呈現健康快速發展勢頭。
目前,分布在琿春市各景區(點)、城市周邊及各鄉鎮具有鄉村旅游接待性質的村落、山莊等場所注冊登記的有70余家,累計年接待人數達70萬人,年均營業額在20萬元左右,行業總產值近千萬元,直接帶動就業500人,間接帶動就業300人,帶動農民增收效果顯著。琿春市敬信鎮防川村、獨一處飯店、龍山湖度假村,英安鎮北京莊園、大荒溝漂流景區、板石鎮孟嶺村被評為3A級鄉村旅游經營單位,敬信鎮寶業莊園和三家子滿族鄉被評為2A級鄉村旅游經營單位。
目前,琿春市通過不斷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力度,推動產業加速融合,在全市范圍內逐步形成了“一鄉一品”發展格局,打響了生態游、休閑農業游、采摘游、民俗游等特色鄉村旅游品牌。
生態游:碧水藍天惹人醉
原始生態、森林疊翠、巖石陡峭、溪水奔騰、空氣清新……這些美好詞語是對琿春市英安鎮大荒溝魅力溪谷最好的注解。
魅力溪谷距琿春市區直線距離42公里,這里森林覆蓋率達98.7%,空氣中負氧離子達每立方厘米43000個,空氣質量可以和國內生態5A景區張家界和三亞相媲美。該景區已于2016年8月19日對外開放。英安鎮轄區還擁有紅豆杉林及千年紅豆杉古樹旅游資源,面積1005公頃,有成熟紅豆杉1200余棵。其中,1700年、2000年、2400年樹齡的紅豆杉各3棵。
為推動生態游,英安鎮進一步開發旅游資源,于2016年4月,開通了以千年古樹-黨史教育基地-大荒溝漂流-魅力溪谷-梅花鹿養殖基地-八連城遺址-甩灣子斷橋和碉堡遺址為主線的大荒溝紅色生態北線旅游線路,年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今年,該鎮將對大荒溝村開展整村改造,努力打造示范旅游村屯;漂流旅游已初具規模,被確認為省三星級生態旅游景區,該鎮將進一步完善其旅游設施、優化服務。并將繼續支持梅寶養鹿業養殖觀光園的建設。該園占地4萬平方米,存欄梅花鹿1100余只,年產鹿茸2噸。
琿春市密江鄉充分依托下洼子村冷水魚觀光旅游項目和民俗旅游度假區,積極強化配套設施建設,建設大馬哈魚體驗區,打造生態旅游品牌。
下洼子村地處密江河畔,依托該村居住人口少、生態環境優美等優勢,該鄉計劃將該村打造成為“世外桃源”漁村旅游景點,下大力氣推進民宿產業發展,通過微信和網絡平臺營銷模式,推進線上線下宣傳促銷。下洼子村也將積極探索民宿發展新模式,逐步建成集觀光、餐飲、娛樂為一體的生態旅游度假區,其經驗將在全鄉范圍內推廣。該鄉還將根據游客群體和個性化需求提供“私人訂制”服務,有針對性的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民俗參觀、漁村體驗、親子教育、團隊拓展訓練等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體驗原生態的田園生活。
休閑農業游:回歸田園樂無窮
近年來,琿春市結合各鄉鎮實際,多樣化發展農家樂、漁家樂、牧家樂等旅游項目,推動農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
琿春市馬川子鄉以綠色稻米為主題,積極推動“稻香小鎮”項目建設。該項目以旅游扶貧為初衷,預計總投資2069萬元,主要融合農業稻田休閑旅游、朝鮮族民俗文化風情體驗、高效農業三大方面,努力打造集農業觀光、稻田體驗、民族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稻米主題文化產業園。該項目通過銷售門票、提供餐飲和休閑服務等實現收入,預計今年可實現銷售額50萬元,純收入達25萬元。今年,該鄉預計投資500萬元,完成稻香空中木棧道修建、繪制“稻田藝術畫”、鋪設生態停車場、打造民族餐廳、修繕垂釣魚池以及完善馬新村至景區沿線路兩側的綠化等,可分別帶動馬新村村集體增收10萬元、紅星村村集體增收3萬元。
哈達門鄉將建設中天玫瑰種苗基地,將利用3年時間,以“公司+示范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項目組織模式,完成種苗基地、育苗基地、高產示范基地、農民大面積種植基地建設任務,實現年生產、加工玫瑰花5000噸規模,建設玫瑰種植、加工、旅游一條龍企業。同時,依托該基地建設形成的玫瑰景觀,發掘玫瑰文化旅游元素,建設集觀賞、度假、康養等為一體的玫瑰主題公園、玫瑰風情小鎮等項目。
密江鄉將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不斷擴大“粉色花海”知名度。該鄉將依托琿春市秋光園藝種苗合作社的花卉基地,設計多樣化節慶活動,在景區內設置旅游咨詢服務站,提供文明引導、游覽講解、信息咨詢和應急救援等服務。同時,將加快推進密江鄉田園綜合體項目,打造全市鄉村旅游發展新亮點。通過項目建設,將密江村、解放村、下洼子村連接成片,打造集中草藥種植、大馬哈魚養殖、綠色農業、觀光旅游、農民城鎮化居住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示范點。
采摘游:綠色健康放心吃
如何讓游客來了還想來,來了不愿走,走了還惦記?為破解這一難題,琿春市各鄉鎮結合各自實際找準切入點,因地制宜,努力把旅游產業做大做強。
琿春市三家子滿族鄉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適合草莓、香瓜、黃桃等水果的種植。該鄉依托這一優勢,大力發展綠色果蔬棚膜種植,推動四季體驗采摘游。短短幾年間,該鄉“鄉村旅游+棚膜經濟”發展得風生水起,一棟棟大棚成為當地群眾的“聚寶盆”。目前,該鄉僅草莓大棚就有82棟,年產量約177噸,收入207萬元。其中,該鄉立新村有大棚52棟,每棟大棚產量約2750公斤,每棟收入約2.6萬元;東崗子村共有28棟草莓大棚,每棟產量約1000公斤,每棚收入約2萬元;三家子村共有大棚2棟,每棚產量約3000公斤,每棚收入約8萬元。
在琿春市,提到休閑采摘,就不得不提名聲在外的板石鎮孟嶺村“富硒蘋果”。孟嶺村位于琿春河下游,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孕育了孟嶺蘋果獨特的口感和風味,具有“個大、味甜、天然含硒”三大特點。目前,板石鎮已成為東三省最大的富硒蘋果基地,被譽為“富硒蘋果第一鎮”。該鎮在每年“十一”前后,都會在孟嶺村開展蘋果采摘活動,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游客前來采摘。目前,孟嶺村富硒蘋果采摘基地共有種植戶188戶,成立了2個專業合作社。僅2017年,該村累計接待游客3.9萬人次,銷售蘋果75萬公斤,銷售額逾600萬元。
民俗游:特色文化魅力足
琿春是一座多民族聚居的邊境口岸城市,多元文化在此交融共生。近年來,琿春市大力挖掘各鄉鎮鄉土文化、民俗風情資源,積極推進民俗風情游。
密江是名副其實的文化大鄉。密江朝鮮族洞簫音樂被國務院、原國家文化部列為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該鄉還榮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朝鮮族洞簫藝術之鄉”等國家級榮譽。近年來,密江鄉翻建了兩座百年古居,新建了洞簫文化廣場,讓朝鮮族洞簫文化得到了有效保護和發展。該鄉將充分依托“中國朝鮮族洞簫藝術之鄉”品牌和文化優勢,設立洞簫傳習所,提高洞簫知名度。在百年古居文化舞臺,免費為全州初中以下學生提供傳統洞簫學習活動,讓學生們體驗傳統文化。還將開發“親子游+體驗”等旅游項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體驗、學習和觀光。
作為延邊州僅有的兩個滿族鄉鎮之一,琿春市楊泡滿族鄉滿族文化氣息濃郁,文化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該鄉建設了滿族文化展示館,有展品1500余件,是全省滿族文化傳承基地。并將剪紙藝術與滿族文化巧妙結合,開創了滿族剪紙特有的藝術特點,形成了不同的風格流派。2007年,該鄉滿族剪紙被列入“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該鄉被命名為“剪紙之鄉”。
為打造民俗游品牌,該鄉將著力推動薩其城適度開發,在其周邊配套建設滿族文化風情街,打造集民俗展示、文化傳承、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商業旅游功能區。并開發頒金節、添倉節、蟲王節、臘八節等滿族節日慶典活動,把滿族節慶活動納入全市節慶旅游項目,依托節慶活動,帶動民俗旅游發展。
如今,行走在琿春的鄉里村間,處處藍天白云、青山綠水,一派和諧美麗的景象,農村的新變化令人欣喜。琿春市將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的道路上,繼續做大做強鄉村旅游產業,讓更多鄉村的好風景變成好“錢景”,實現鄉村美、產業興、農民富。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