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般的城市開發不同,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很可能會涉及集體土地的開發利用問題。那么,如何高效地跟農民、跟村集體打交道,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合理的利益分享機制,是特色小鎮建設主體利用集體土地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我們認為,有效的土地收益分享方式分為以下四種:
一、土地確權
合作開展集體土地確權。由特色小鎮所涉及村莊的村委會組織成立村集體土地確權工作小組負責主導和協調,由特色小鎮建設主體負責實施與支持,開展村集體宅基地使用權、耕地承包經營權、山林地使用權以及池塘、河流、道路等集體土地權益調查,重點解決人口與土地分配不協調、林地分配不公、宅基地權屬不明等問題,使村、組、農民對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更明晰,為減少土地收益分配矛盾、推進土地全面開發利用奠定基礎。
二、土地集中流轉
根據依法、自愿、有償原則進行土地流轉,價格由開發主體和農戶雙方約定,按市場價格計算;以村民小組為單位流轉土地,各村民小組根據村民自治法自行決定分配方案;凡改變土地性質轉為建設用地,按土地征用政策執行,核減相應土地流轉數量;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后,按相應類別土地流轉費標準兌付給農戶。
三、宅基地置換
1、農民永久宅基地置換新房。以農戶永久宅基地上合法的住房面積為標準,以安置新房補償農民永久宅基地的征收,或以一定量的貨幣補償農戶房屋的拆除。永久性宅基地置換節約下來的宅基地根據增減掛鉤和異地置換政策,將其中一部分置換到縣級以上城區,并將縣級及縣級以下土地收益部分用于特色小鎮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農民居住環境。
2、農民住房分配。接受住房置換的,根據農戶實際在籍人口,1-3人戶可分得某個數量的基準房屋建筑面積,每增加1人增加分配一定數量的房屋建筑面積;原基戶主戶口已遷出,未享受國家房改政策的,可以參與住房分配;夫妻一方為農村農業人員,另一方為非農戶口未享受房改政策的,可以參與住房分配;凡符合獨生子女條件的,按政策認定可享受增加一人建筑面積的優惠待遇;經批準的五保戶可統一安排住房;要求退保的,列入監護人戶合并安置。
3、農民貨幣補償。接受貨幣補償的,貨幣補償應能夠覆蓋同等數量在籍人口對應的安置住房建筑面積的購買成本(按建筑成本價購買)和當地中等裝修標準成本,同時,所購買的房屋可以在購買后一定期限內按照約定的高于其買價一定比率的價格由開發主體回購,以保障農戶的利益和調動農戶的積極性,并支持開發主體的各項工作。
四、成立土地合作社
框定土地收益分配機制。土地合作社由全體村民以土地入股成為合作社股東,由全體村民選舉產生和村民小組與村民總數相匹配的村民代表為股東代表(約為村民總數的2%-3%),股東代表選舉產生監事會和理事會,負責土地合作社的運營管理。合作社采取企業化運作模式,與政府、開發主體一起分配土地流轉、出讓所產生的收益,并按照政府、開發主體、合作社分配比例由大到小的分配原則,使農民能按入股比例持續分享土地增值帶來的收益。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蛻舯椴既珖鞯兀〗浭稚享椖?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