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醫藥大健康產業成為國內許多地區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從實際情況看,由于產業設計邏輯失當,部分中醫藥特色小鎮呈現出“兩端過大,中間不足,市場脫節”現象。
實踐證明,中醫藥產業只有循著“以病導醫、以醫導藥、以藥導產、以產興業、以業富民”的邏輯,才能把握結構構建。但從現實情況看,一些地方由于缺乏對中醫藥診法、治法、藥法資源的深入挖掘和傳承創新,只能按照一般現象邏輯:一方面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快速擴張種植面積,藥材產出基本依賴初級原材料收購,收入雖較糧食種植有所提高,但市場無序競爭導致的質量與價格雙重風險大于糧食種植,缺乏基于中醫藥健康服務為基礎的藥材直接應用,難以實現一、二、三產融合局面,很少高附加值收入,經濟發展水平堪憂;另一方面,健康休閑土地開發項目紛紛上馬,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大興土木,核心中醫藥健康服務內容大多流于邊緣化產品、甚至空白缺失,只能依據自然生態優勢,變向為鄉村房地產,把泡沫輸送到農村,遠比城市房地產失控對經濟帶來的風險要大的多。
中醫藥產業究其根本是為廣大群眾提供直接的預防、養生、調理、看病、治療等系列服務。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當前中醫藥許多寶貴資源散落民間,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而農村群眾又是對中醫藥診治最歡迎的群體。因此,要在小城鎮大力挖掘中醫藥的看病用藥、藥方加工等傳統資源,推動中醫藥診治、用藥的創新發展,發展中醫藥專業人才體系、標準體系建設;發展中醫藥研發明專利體系、科技成果體系;發展中醫藥各類藥品、保健品、食品的研發、生產體系;發展中醫藥各類非藥物療法專業深化普及體系;發展中醫藥文化的挖掘創新體系,使之實體化便民服務。以上種種是特色小鎮發展中醫藥產業的核心內容,執其兩端取其中是實現中醫藥產業在決勝特色小鎮建設的基本邏輯。
特色小鎮發展要想實現上述產業理想,需從小鎮建設運行的體制機制改革上入手,完全市場化和完全行政化都不可取。一要依賴地方政府統籌自然資源、行政資源、政策資源、法制資源的優勢;二要發揮國家級行業協會政策解讀、產業設計、資源集聚、行業領導的優勢;三要針對性設計專門的中醫藥產業平臺,對于基礎薄弱的小城鎮地區,尤其推薦先從中醫藥雙創平臺入手;四要選擇有真正中醫藥產業理想的專業人才、優秀企業和投資主體。如此集聚各方力量,建立地方政府+行業協會+產業平臺+企業主體“四位一體”的創新體制機制,方能保證中醫藥特色小鎮產業發展邏輯清晰合理,企業投資準確到位,政府決策有理有據,地區經濟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