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城鎮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平臺,也是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我國特色小城鎮建設如火如荼,成為社會資本關注的熱點領域之一。特色小城鎮投資發展潛力需要根據其區位、資源、產業、環境和服務等方面的獨特之處來科學評價,從而為社會資本參與小城鎮建設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也可引導各類發展要素向特色小城鎮集聚。
在近日發布的《國家特色小城鎮投資發展潛力研究報告(2018)》中,披露了對全國403個特色小城鎮的投資發展潛力研究成果。大數據顯示,區位和交通是特色小城鎮最基礎的發展因素,經濟區位因素對特色小城鎮發展的影響大,獨特的物產、景觀、文化具備競爭優勢,浙江、江蘇、廣東三省在特色小城鎮培育建設方面體現出了先發優勢。專家建議,在進行特色小鎮的申報或打造時,不宜盲目跟風,而是要深入研究自己的特色,在最能提升綜合實力的領域集中發力。
2016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三部門聯合公布的《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兩年來,各地特色小城鎮和特色小鎮建設持續升溫。有公開數據顯示,目前,除了2批403個國家級特色小城鎮外,各省區市提出打造的特色小城鎮和特色小鎮數量超過1500個。
值得注意的是,在培育特色小城鎮過程中,有些地方也出現了概念不清、定位不清、急于求成、盲目發展以及市場化不足等問題,有些地方甚至存在政府債務風險和房地產化加劇的苗頭。為此,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在2017年底印發的《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有關部門要對已公布的兩批403個全國特色小城鎮、96個全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等,開展定期測評和優勝劣汰。
近日,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和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聯合發布《國家特色小城鎮投資發展潛力研究報告(2018)》,披露了對全國403個特色小城鎮的投資發展潛力研究成果。《研究報告》采用區域助推動力、特色競爭潛力、經濟增長實力、城鎮支撐活力、行政保障能力、生態環境載力、網絡關注熱力7個方面22個維度30個指標,綜合計算特色小城鎮的發展潛力指數。
根據《研究報告》顯示,區位和交通是特色小城鎮最基礎的發展因素,當前我國最具投資潛力的100個特色小城鎮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這與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經濟區位因素對特色小城鎮發展的影響大,排名前20的特色小城鎮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區域,尤其是三大城市群輻射范圍。
專家表示,發展特色小鎮產業要“特而強”,功能要“聚而合”,形態要“小而美”,機制要“新而活”,才會有吸引力。當前,應循序漸進發展“市郊鎮”“園中鎮”“鎮中鎮”等不同類型的特色小鎮,不能盲目把產業園區、旅游景區、體育基地、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以及行政建制鎮戴上“特色小鎮”的帽子;要按照特色小城鎮建設的初衷,創新體制機制,搭建創新創業平臺,推進特色小城鎮的創建工作。
01.評估對象與體系
研究對象: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國家特色小城鎮,共計403個。這些樣本擁有相對完整的城鎮功能,在區位、資源、產業、環境和服務等方面擁有獨特之處。
評價體系構建:7個方面,22個項目,30個指標(含復合指標),計算綜合發展潛力指數體。
02.綜合評估結果
公布體系:公布綜合發展指數前100名的特色小城鎮。隨著每年的跟蹤情況,評價體系也會根據需要進行調整。
這些鎮普遍的特點是區位好、規模大、 經濟強、資源豐富、設施完善、行政效能高, 在各個方面都比較突出,在吸引投資和人口集聚方面具有優勢,是我國特色小城鎮中最有發展潛力的一批。
03.分項評估研究
區域助推動力分析
從地理區位來看:東部有77個特色小城鎮進入前100名,占了絕大多數;中西部地區有21個特色突出、發展較快的小城鎮也邁入前100名; 東北地區僅有2個特色小城鎮進入前100名。
從城市吸引力來看:前100名小城鎮分布上呈現出向重點城市區域集中現象,有58個特色小城鎮集中分布在20個直轄市、地級市內,例如:上海市有7個鎮、蘇州市有5個鎮、無錫市有4個鎮位于百強之列。從與城區的位置關系看,這些中約有六成位于大城市近郊,中心城市在產業、金融、科技、服務、人才等方面的優勢資源對小城鎮的輻射帶動作用顯著。
從經濟區位來看: 前20名特色小城鎮的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我國東部沿海區域,尤其是三大城市群輻射范圍內,其中長三角經濟圈占據13個,泛珠三角經濟圈占據6個, 環渤海經濟圈占據1個。
未來,各類要素仍然會向各大經濟圈內集聚,處于經濟圈內的特色小城鎮會有更多更好的發展機遇。
按照省份來看,前20名中,浙江6個、江蘇5個、廣東4個,體現出近年來三省在特色小城鎮培育建設方面的先發優勢。
核心競爭力分析
前100名特色小城鎮,位于長三角經濟圈范圍內的江蘇、浙江、上海、安徽四省共占據48個,泛珠三角經濟圈的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重慶、海南等省共占據31個,環渤海經濟圈的北京、天津、遼寧、山東、山西及內蒙古中部地區共占據16個。除三大經濟圈帶動作用明顯外,“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戰略決策涉及區域的特色小城鎮均在投資發展潛力上表現亮眼, 但仍地域分布上仍遵循胡煥庸線。
從交通條件來看:高鐵、機場的規劃建設對帶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擴大對外開放,提高特色小城鎮的發展潛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7年我國已經完成 “四縱四橫”高鐵格局,根據《2020年中國高速鐵路規劃》、《中長期高速鐵路網規劃》,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萬公里左右,基本覆蓋20萬人口以上城市;其中高鐵3萬公里左右,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30年有望形成八橫八縱十連的高鐵網絡。
403個特色小城鎮中,約50%的特色小城鎮距高鐵站不到40公里,借助國家鐵路網絡帶動特色小城鎮經濟發展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將403個特色小城鎮與現有的147個常用民航運輸機場的相對位置做比較,超過70%的特色小城鎮處于距機場100公里半徑圈內。放大到150公里半徑圈,則超過90%的特色小城鎮被覆蓋,僅有36個鎮不在此范圍。前100名特色小城鎮幾乎都在機場100公里半徑圈內。
特色競爭潛力分析
特色資源是小城鎮的內在生命力,大多不可移動, 不會集聚到大城市。特色競爭潛力體現在獨特的物產、景觀、文化等三個方面。
從物產資源來看:在全國403個特色小城鎮中,有225個鎮擁有國家級知名物產資源,包括:經認證的地域標志性農產品、儲量國內領先的礦產資源、國內名列前茅的大型龍頭企業或產業集群等,比例為56%;前100名特色小城鎮中具備國家級知名物產資源的比例為81%,而物產資源不占優勢的鎮所占比例要遠小于在全體對象中的占比,可見前100名鎮通常在物產資源方面具備更強的競爭力。
從景觀資源來看:在全國403個特色小城鎮中,有25個鎮擁有國家級景觀資源,包括5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地質公園等,117 個鎮擁有省級景觀資源。前100名特色小城鎮中,具備國家及省級景觀資源的比例超過40%。
從文化資源來看:在全國403個特色小城鎮中,有93個鎮擁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稱號或擁有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
44個鎮擁有省級文化資源和影響力。在前100名特色小城鎮中,擁有省級以上文化資源的鎮所占比例近40%,其中擁有國家級以上文化資源的鎮約占四分之三,特色小城鎮的文化優勢凸顯。
經濟增長實力分析
經濟增長實力主要反映特色小城鎮經濟發展的基礎實力、投資熱度、產業集聚度和人才集聚度。
對比前100名特色小城鎮與403個特色小城鎮的經濟增長實力雷達圖,可以很明顯地看出,產業集聚在四個維度中是相對較弱的一個維度,前100名的鎮在經濟實力、投資熱度、人才集聚度等三個方面全面超越403鎮平均水平,但在產業集聚度上兩者相差無幾。可以得出結論:主導產業集聚速度與特色小城鎮經濟增長潛力之間的相關性不高,這意味著前100名的鎮經濟增長更多是由主導產業延伸出的全產業鏈增長拉動的,而其他元素與經濟增長實力密切相關,且重要性較為均衡。
城鎮支撐活力分析
鎮區是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硬件載體,為生產、生活提供服務和空間。通過對鎮區建設規模、至2020年建設用地供給量、市政公用設施配套程度、人居環境舒適度、智慧生活便捷度等方面對城鎮支撐體系進行研究。
對比前100名的鎮與403個鎮的平均估值,以上五個元素均對特色小城鎮的投資發展潛力具有較高的正相關度,其中,鎮區規模、市政配套、人居環境的起到更多支撐作用。智慧城鎮是未來發展方向之一,目前雖依賴程度不高,但前100名的鎮普遍比平均水平要高。土地供給對工業鎮的影響程度更高。
行政保障能力分析
行政保障能力是特色小城鎮投資發展潛力的放大器。通過對政策支持、政府效能、城鎮規劃等方面對行政保障能力進行研究,采用省市對本鎮的產業、金融、投資、創新、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強弱、政府服務效率和管理創新、特色小城鎮規劃是否合理可行等評價性指標進行研究。
對比前100名特色鎮與全國403個特色小城鎮的平均估值, 前100名的鎮在行政保障能力上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 各項評分均近乎滿分,其中政策支持力度和政府管理效能明顯占優。城鎮規劃水平在403個鎮和前100名的鎮中比較平均。
生態環境承載力分析
生態環境承載力是指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完整情況以及承載人類在生產、生活和健康等方面需求,不受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等影響的保障能力,包括環境質量、生態治理、低碳生活等基本要素。通過對自然災害防護,水體質量監測、空氣質量監測,下轄村莊的污水垃圾處理情況,對環境質量、生態治理、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的投資力度,公交出行的使用率等指標來進行研究。
前100名的鎮生態治理力度明顯高于其它特色小城鎮, 印證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的正確性, 雖然在環境質量方面略有優勢,但在低碳生活方面由于機動車擁有率高、人均垃圾日產量高等原因,評分反而低于其它特色小城鎮。
網絡關注熱力分析
在信息社會,網絡關注熱度是驗證特色小城鎮品牌宣傳能力,判斷其未來投資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對吸引游客、招商引資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