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特色小鎮,恩施州準備這么干。恩施州政府近日在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意見中表述,要加快推進以下11個鄉鎮(辦事處)創建首批州級特色小鎮。是哪11個小鎮看過來,有你的家鄉嗎?
沐撫
1、恩施市沐撫辦事處
沐撫曾榮獲省級旅游名勝,荊楚十佳最美鄉鎮,湖北省最具魅力旅游名鎮等稱號。這里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是天然的生態公園,境內大小峽谷綿延不斷,舉世聞名的恩施大峽谷就在沐撫境內。
2、恩施市白楊坪鎮
恩施市白楊坪鎮是恩施市東進建始,北出渝蜀的要塞,還是“恩施燈戲”的故鄉,2005年,洞下槽村被州政府命名為“全州20個民族民間文化生態保護區”之一。耍耍、蓮響、采蓮船和山民歌等民間藝術十分普及,雕刻、編織、紙藝等民間工藝產品特色鮮明。
柏楊壩
3、利川市柏楊壩鎮
利川柏楊壩鎮有“豆干之鄉”的美稱,傳說清康熙皇帝曾御賜“深山奇食”金匾,有上千年的歷史,因推制過程中不添加石膏,被稱為土家一絕。遠近聞名的大水井古建筑也在該鎮,這是一座具有濃郁的土家民族特色古建筑之明珠,也是長江中下游目前規模最大、保護較好、藝術價值較高的古建筑。
謀道
4、利川市謀道鎮
謀道鎮位于利川市西北部,地處鄂西南邊陲,扼鄂西渝東咽喉,素有“東據荊楚,西控巴蜀”之說,這里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地理切割強烈,生態環境多異,文化積淀深厚,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擁有眾多旅游勝景,也是著名的避暑勝地。
5、建始縣花坪鎮
花坪鎮是古時“川鹽入湘”的重要通道。東南與巴東隔河相望,東北與高坪相鄰,南與景陽接壤,西與景陽鳳凰毗鄰,北與恩施崔壩和本縣紅巖交界。有漢、土家、苗、回、畬等5個民族,民風淳厚,是一個文化大鎮,禮儀、習俗以土家獨具特色。
6、建始縣龍坪鄉
龍坪鄉版土圖圖形狀如正向長江游去的一條鯉魚。境內可開發的旅游景點星羅棋布,較有價值的是姜家坪、剪子口、石人坪、長嶺崗林區、十八格、古樹埡等,其中十八格位于楂樹坪集鎮向南約5公里處的“鄧高”公路旁,面積約1000平方米,溶石叢峰,此處的無數石峰組成了18個格子,如果不按方位和順序進去數其格子,卻怎么也只能數出17個格子來,傳說給石峰平添了許多神秘色彩。
野三關
7、巴東縣野三關鎮
野三關鎮是湖北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是大西南的陸路咽喉,恩施州的東大門,巴東江南的重要物資集散地。野三關不僅氣候適宜,而且旅游文化資源豐富,鎮東北的鐵廠荒森林公園,位于長江、清江分水嶺上,是夏季避暑和冬季滑雪的理想休閑勝地。這里春有黃楸吐翠,紅花滿山;夏有長天碧云,百鳥飛泉;秋有白云紅葉,霜染層林;冬有北國霧淞,漫天飛雪。徜徉在茂密的樹林中,會使人領悟到“野鳥鳴歌無假語,山泉流水有真聲”的美妙。
珠山
8、宣恩縣珠山鎮
珠山鎮坐落在明珠山北麓,故得此名。清代中期為施南宣撫司皇城,雍正十三年改土歸流。珠山鎮的雙龍湖是恩施州著名的旅游景點。以前,洞中之水一清一濁匯流入貢水,涇渭分明,猶如兩條黃白巨龍在河中奔騰,龍洞由此得名。如今這里的景象更加迷人,“避暑山莊”建在此地,游船游人絡繹不絕。
坪壩營
9、咸豐縣坪壩營鎮
坪壩營位于鄂西咸豐縣南端,以古、奇、秀、幽、野等景致構成的濃郁原始氣息為顯著地方特色,是中西部連接最大的原始森林群落。罕見的穿洞群落、幽深的峽谷急流,別致的飛瀑流泉以及宜人的高山氣候、古樸的土苗風情,堪稱樹的王國、花的海洋、動物的樂園、人間的仙境和天然的原始風情博覽。
百福司
10、來鳳縣百福司鎮
百福司鎮位于來鳳縣西南,地處鄂、湘、渝交界之地。位于該鎮河東鄉土家山寨的舍米湖擺手堂,始建于清順治八年(1651年),是土家族最古老的舞堂。擺手堂是土家族祭祀祖先和慶祝豐收的集會場所。古巴人戰爭陣前舞蹈謂巴渝舞,后由漁獵發展為以種養為主的農業生產后,巴渝舞加進了一些農耕畜養動作,演變為后來的擺手舞,現今已成為土家族人民的傳統舞蹈。
11、鶴峰縣燕子鎮
燕子鎮地處鶴峰縣之東,素稱“鶴峰東大門”按《容美紀游》所載,顧翁曾宿于今燕子集鎮時有亭,名曰“燕子亭”——“田中黑石棋布,如群燕掠地而飛。”并賦詩《燕子坪》云:“歸程云外指,秋意署中看。”由此可知,“燕子”一名之由來,乃取其形,實寓展翅高飛之意。
通知強調,同時也鼓勵其他鄉鎮積極參與創建工作,要在全州范圍內規劃建設20個特色小鎮!力爭3—5個特色小鎮納入到國家或省級特色小鎮創建范疇。
創建特色小鎮到底要啥要求?《通知》上明確要求,要產業特色鮮明、體制機制靈活、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建筑風格雅致、衛生面貌整潔、多種功能疊加、示范效應明顯、群眾生產生活環境與健康協調發展!創建特色小鎮有什么好處,包括,
各縣市要根據特色小鎮建設規劃,按照節約集約用地要求,充分利用低丘緩坡和存量建設用地,充分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積極探索人地掛鉤機制。涉及新增建設用地的,各地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及供地手續。結合城鄉規劃修編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工作,優先保障特色小鎮建設用地。
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招商引資等方式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鎮村基礎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和運營。進一步放寬準入條件,健全價格調整機制和政府補貼、監管機制,加快鎮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充分利用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針對新型城鎮化項目設計的差別化融資模式與償債機制的新型產品,積極增加信貸投入。
州級財政從2018起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對創建為國家級特色小鎮的,州政府一次性給予500萬元獎勵;對創建為省級特色小鎮的,州政府一次性給予100萬元獎勵;開辟特色小鎮建設綠色通道,簡化審批流程。對納入州級創建名單的特色小鎮由州規劃局統籌安排進行規劃設計,相關費用在州規劃建設配套費中列支。
實施人才強鎮計劃,州、縣市組織人事部門研究具體辦法,將州、縣市分管負責同志及主管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納入培訓計劃,每年開展特色小鎮領導干部專題輪訓。加強與院校合作,加大就(創)業培訓力度。建設特色小鎮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和高層次人才,可采取人才引進方式進入特色小鎮工作。在特色小鎮工作的人員,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可向所在地政府住房保障部門申請公共租賃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