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根據《河北省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建設特色小鎮的指導意見》和《河北省特色小鎮規劃布局方案》的要求,到2022年,全省力爭培育創建100個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多功能疊加融合、體制機制靈活的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主要指聚焦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特色小鎮規劃要突出特色打造,彰顯產業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生態特色,形成“一鎮一風格”;嚴格劃定小鎮邊界,規劃面積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設用地面積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聚集人口1萬至3萬人;所有特色小鎮要按3A級以上景區標準建設,旅游產業類特色小鎮要按4A級以上景區標準建設,并推行“景區+小鎮”管理體制。
顯而易見,特色小鎮的建設和發展已成為“十三五”期間河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全面奔小康都是重要抓手。
為此,按照控制數量、提高質量、節約用地、體現特色的要求,張家口市爭取10個特色小鎮入圍省級創建培育類名單,建成30個市級特色小鎮。經過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精心培育、政策引導,各縣區高度重視,積極開展特色小鎮創建工作,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崇禮富龍四季小鎮、橋東宇翔盛泰天空之城小鎮、下花園蝶戀花文旅小鎮、涿鹿黃帝城文旅小鎮、察北乳業小鎮5個特色小鎮已被列入河北省2018年創建培育類特色小鎮。未來,張家口市將會有更多特色小鎮展翅翱翔,成為張家口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五個方面入手讓特色小鎮方向明確
根據《河北省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建設特色小鎮的指導意見》和《河北省特色小鎮規劃布局方案》的要求,張家口市結合本地實際,積極研究,按照控制數量、提高質量、節約用地、體現特色的要求,從五方面入手,爭取10個特色小鎮入圍省級創建培育類名單,將建成30個市級特色小鎮。
從文化旅游入手,推行張家口市全域旅游戰略,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草原文化、冰雪文化、紅色文化、年俗文化等地域文化內涵。以生態為基礎、文化為內涵、旅游為載體,推動生態、文化與旅游的深度結合、一體發展。圍繞文化創意、休閑度假、健康養生、主題公園等方面,發展文化旅游特色小鎮。
從奧運體育入手,以京張攜手籌辦2022年冬奧會為契機,圍繞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突出冰雪運動、冰雪培訓、冰雪體驗、戶外運動等方面,發展奧運體育小鎮。
從特色農業入手,依托張家口市獨特的農業資源稟賦,圍繞張家口市種植業與養殖業的巨大優勢,推行農業工廠、現代養殖、光伏互補、農業休閑的田園綜合體模式,發展特色農業小鎮。
從綠色產業入手,推動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以產業轉型升級為抓手,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氫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產業,帶動信息產業、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等綠色產業發展,發展綠色產業小鎮。
從科技創新入手,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河北新兩翼發展重大機遇,加快產業承接平臺和微中心建設,主動承接非首都功能轉移,圍繞高端裝備研發及制造、大數據應用、節能環保等產業,積極推進科技銀行和科技保險發展,培育壯大天使基金、種子基金、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和產業基金規模,開展各類股權投資、科技小額貸款、科技擔保、股權與知識產權質押等業務,建立完善的“投、保、貸、中介服務”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發展高端產業讓特色小鎮形成品牌
產業是特色小鎮的核心內容,培育壯大主導產業規模,占領高端市場,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形成特有的品牌。如何搶占高端市場?
在“專”字上求突破。張家口市資源稟賦、區位特殊,選擇一個有基礎、具潛力、能成長的產業作為主攻方向,挖掘文化內涵,衍生相關產業發展,打造出獨特的產業生態。另外,在產業選擇上要細之又細,即便主攻同一產業,也要差異定位、細分領域、錯位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千鎮一面”,用特色產業激活經濟發展。
在“高”字上做文章。培育發展信息經濟、節能環保、金融保險、高端制造等高新產業,聚焦產業前沿技術、核心技術,把握產業發展動態和新興形態。加快推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特色產業深度融合,通過信息化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升級。利用京津產業技術外溢和消費經濟、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需求,加強與京津的對接合作,瞄準產業的高端人才、高端資源和高端產品,集聚創業者、風投資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讓這些高端要素在小鎮上集聚,生根發芽。
在“強”字上下功夫。緊扣主導產業升級趨勢,鎖定產業主攻方向,加強與京津的對接合作,延伸完善產業鏈,拓展產業配套,把主導產業做到一流,在全省甚至全國的這個特色產業領域中,要爭取做到每個小鎮的特色產業鏈是最長最完善的,產業生態圈是最優最強的,培育在全國乃全球的行業領先優勢和綜合競爭優勢。加強品牌建設,在特色形態基礎上深挖內涵,形成特色產業、特色產品和特色服務,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以特色品牌優勢占領市場,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名牌小鎮。
挖掘文化內涵讓特色小鎮提檔升級
張北元中都草原文化、崇禮冰雪文化、蔚縣年俗文化……張家口市歷史悠久,各地古跡星羅棋布,許多千年古縣、千年古鎮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遺產。
而歷史文化是建設特色小鎮的靈魂,將特色小鎮作為鄉愁文化延續與傳承的重要載體,深挖文化內涵,讓歷史文化成為重要發展力。同時,傳承歷史的小鎮既要挖掘千年歷史文化積淀,延續歷史文化根脈,傳承工藝文化精髓,又引領該產業創新發展,為傳統產業注入新活力。
特色小鎮是當地傳統文化和當地社會經濟結合發展的產物,具有獨特氣質和張家口內涵,在挖掘每個特色小鎮的“文化內核”時,將文化基因植入當地產業發展全過程,推進文化與產業有機融合,將產業融入現代文化元素。在深挖歷史文化、草原文化、冰雪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文化,使其印在墻上、刻在磚上、雕在門樓上,讓它成為自己的文化“標簽”。
此外,特色小鎮發展模式、布局形態、建筑技術都采用綠色化和生態低碳的發展思路和標準,有機協調小鎮內外綠地、河湖、林地、耕地,保護小鎮生態景觀資源,構建起生態網絡。在環境設計、建筑設計、資源的利用和保護等方面都注入生態理念,切實保護特色小鎮良好的生態體系。對環境目標的保護,張家口市嚴格實施環保準入制度,發展無污染、低能耗的建設項目,加強小鎮建設過程中的環境管理和治理工作。推進綠色建筑,就地取材,減少對資源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