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山縣舜水田園位于縣城東部,規劃轄“一鄉一鎮七村”,總面積達40000畝。今年以來,藍山縣委、縣政府依托資源優勢,凝聚各方力量,把“舜水田園”作為鄉村振興試點區的重點園區,并按照試點方案逐步向縣城推進,使“舜水田園”試點區產業發展連成一片,扎實穩步推進,園區建設步入了快車道。
立足頂層設計 堅持高起點規劃
完善鄉村規劃,夯實鄉村振興基礎。該縣聘請專業公司對特色小鎮進行高品質規劃設計,專門編制了《南平風情特色小鎮建設規劃》《藍山縣休閑觀光特色產業園規劃》《特色產業園旅游設施建設規劃》和《特色小鎮立面改造規劃》等。形成“茶園”“菜園”“果園”“公園”“家園”等“五園”融合發展思路,規劃雷家嶺核心示范區面積8000畝。通過3至5年建設,將雷家嶺核心示范區建設成全縣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及“高效農業、循環農業、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旅游觀光”樣板基地。
深入開展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根據中央關于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的有關要求,結合實際,有序推進“廁所革命”,整治農村垃圾、污水和村容村貌。一年來,投入600萬元對特色產業園區周圍所有村莊房屋實施立面改造,拆除空心房5600平方米,投入200萬元實施“廁所革命”,完成改水改廁建設三格化糞池690戶,新建公廁3座。投入50萬元完成30噸/日集中式污水處理站,配備14名村級保潔員進行日常清理。
立足示范引領 堅持高標準建設
持續優化產業布局,對產業實施分級管理。把外銷時鮮蔬菜、生態有機茶加工作為支柱產業全力發展,把特色小鎮、文化旅游、體驗農業作為主導產業重點發展。
持續加強項目建設,不斷增強招商引資力度。縣里專門設立園區升級資金3000萬元,整合各類資金上億元,實施2.5公里村主干道提質改造、17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觀光木棧道、觀景臺、農產品展示中心等配套設施建設。投入3000余萬元對河堤進行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全面完善百疊嶺萬畝茶葉基地基礎設施,主干道加寬硬化10公里,主干道園林綠化3公里,修建機耕道7.5公里,溝渠13公里,安裝噴灌設備260畝,基本實現澆水施肥一體化。
立足產業調整 堅持高強度發展
狠抓標準化生產。按照標準化工作流程,堅持“七項制度”,實行“五化”“六統一”管理,力爭達到“七個100%”。目前已完成標準化種植4000畝。
狠抓結構調整,促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以“茶園、菜園、果園、公園、家園”五園融合發展為思路,堅持把發展綠色、安全、高效現代農業作為主攻方向,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建有萬畝生態有機茶基地、紫茄1500畝、香芋1200畝、油葵300畝、500畝荷花、富 硒優質稻等無公害綠色農產品1500余畝,形成春品茶、夏觀荷、秋賞油葵,吸引縣內外游客20多萬人前來觀光游玩。
狠抓土地流轉,強化服務。成立了土地流轉合作社和雷家嶺村農業合作社,進行特色農業旅游觀光項目開發,農業特色產業園區4000余畝全部流轉到土地流轉合作社。為加快產業扶貧,促進農民增收。雷家嶺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吸收54戶貧困戶120余畝土地,每畝土地每年保底分紅500元。帶動5戶22名貧困戶種植優質水稻,人均增收2200元。吸納雷家嶺、湖疊村等地的28名貧困戶長期就業,每人年均收入1萬元以上。省級龍頭企業藍山縣三峰茶業有限責任公司以“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模式,通過公司建立基地,進行標準化生產操作,帶動周邊農民按標準化種植茶葉,然后公司進行茶葉鮮葉回收,實現了公司、農民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