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以及智造業的快速發展,由“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智造”的呼聲日益迫近。
近年來,浙江省圍繞制造強省目標,將智能制造作為推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搶抓“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和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重大機遇。
2017年11月,濱江區開始籌劃建設杭州高新區智造供給特色小鎮,力圖發揮智能制造產業鏈較為完整、價值鏈處于相對高端、資源鏈相對集聚的優勢,構建智能制造產業生態系統,著力打造全國智能制造核心技術的重要策源地以及系統解決方案的重要輸出地。
智造供給小鎮是以發展智能制造新型供給體系為目標,完善科學規范的政策環境,以創新和創業為兩大驅動力,打造三生融合的產業小鎮,構建和諧共生的產業生態,為“中國制造2025”提供全方位的系統解決方案和運維服務,形成國內一流的智造供給產業高地。
產業基礎優勢明顯
高新區(濱江)是長三角洲南翼乃至全國范圍內最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作為杭州市跨境電子商貿綜合試驗區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核心區,目前已成為浙江智能制造領域企業的集聚地,依托其良好的產業環境、創新氛圍和配套設施,吸引了浙大中控、力太科技、吉利易云、哲達科技、康奮威科技、國自機器人、安脈盛智能、優海信息、安恒信息等眾多企業落戶,初步形成智造供給產業集聚融合態勢。
其次,濱江區在智能工廠、智能服務、工業軟件和大數據等智能制造價值鏈相對高端的環節處在全國領先水平。中控集團在智能工廠控制及信息系統領域全國領先,國自機器人、愛科科技等企業在智能設備的細分領域獨占鰲頭,海康威視等企業在工業視覺領域優勢突出。浙大中控、力太科技、吉利易云、哲達科技、康奮威科技等企業已率先實施了一批“智能工廠”、“工廠物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在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給方面獲得先發優勢。
“一心兩軸四區”產業發展格局
智造供給特色小鎮的空間布局以打造核心區為產業集聚高地,拓展提出延展區、虛納區和轉化區概念,整合資源推動智能制造產業協同發展。其中小鎮的核心區域東至時代大道、南至冠山公園、西至火炬大道、北至浙贛鐵路,規劃面積3.75平方公里(5625畝),其中建設用地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面積3.22平方公里,山體面積0.46平方公里,水域面積0.07平方公里。
核心區內城市建設的發展格局概括為“一心兩軸四區”,其中“一心”指的是創智核心——小鎮客廳的建立,“兩軸”為產業聯系發展軸和智創長廊,“四區”為打造產業片區、居住片區、文化片區和生態智谷。
同時,小鎮將著力以打造智造供給創新中心、打造智造供給創業特區、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高地、打造協同發展智造生態生命共同體為四大產業發展路徑;以產品(含裝備)智能解決方案、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制造大數據與云服務系統解決方案、產品(含裝備)使用智能化解決方案、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解決方案為五個重點產業方向。
長遠目標穩步前行
智造供給小鎮的總體目標分為短期、中期、長期三個階段,預計到2020年,將累計完成投資30億元以上,構建協同整合度較高的智能制造產業鏈體系;到2025年,形成和諧共生的智能制造產業生態,培育10家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智能智造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規模突破1000億元,建成全國智能制造產業的重要高地;到2035年,形成2-3家全球性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成為全球具有較多影響力的智造供給集聚區。
高新區發展改革和經濟局副局長姜黎表示,目前濱江區已建成物聯網小鎮、互聯網小鎮和創意小鎮,其中互聯網小鎮和物聯網小鎮在2017年被評為杭州市創建類“優秀小鎮”,在不久的將來,智造供給小鎮也同樣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