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初,建設特色小鎮號角的吹響,到2017年結束第三批特色小鎮申報前,已批復403個國家級特色小鎮,以及96個全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
2017年12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四部委聯合發文,就特色小鎮申報、審批做出最新指示。至此,全國計劃建設或正在建設的特色小鎮大約7000個。這么多的特色小鎮難免會魚龍混雜,那么,2018年特色小鎮該何去何從呢?
大波開發商變身特色小鎮的建設者、開發商和運營商,萬達提出了文旅小鎮的發展方向,綠城試圖用農業小鎮建設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碧桂園則大舉進軍科技小鎮領域。
全國特色小鎮的樣板區杭州,云棲小鎮從無到有,五年時間產業增加50倍,另有6個特色小鎮則將被退出除名。
2018年,唱衰特色小鎮的聲音認為,這在建和計劃建設的7000個特色小鎮中,一大部分將以爛尾收場。經測算,一個特色小鎮以30-50億的投資額計,在特色小鎮長線投入和收益期,意味著將有20萬億的債務因為建設特色小鎮而產生,這樣巨額的債務可能醞釀出一個巨大的危機。
2018年啟程,對新的一年特色小鎮的建設,我們預測將有4個趨勢。
淘汰、沉淀
特色小鎮已成為新時期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提出,將大力培育宜居宜業特色村鎮。
由浙江走向全國的特色小鎮建設已成燎原之勢,文化小鎮、旅游小鎮、科技小鎮、工業小鎮、商業小鎮、金融小鎮等形態紛紛呈現,中國的特色小鎮建設進入快速期。
當然,目前特色小鎮也存在的一些問題。很多地方“一哄而起”做小鎮,難免盲目跟風。住建部總經濟師趙暉表示,在當前特色小鎮開發培育過程中,存在“不健康”的傾向,少數地方還被約談。
特色小鎮已成為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的綜合改革試驗區,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階段逐步轉型,一些不符合市場規律、無利于民生福祉的小鎮將漸漸萎縮,而符合發展需求的特色小鎮將充分發揮動能,成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強力引擎。
寬進窄出一直都是特色小鎮的方針政策,2017年12月4日發布的《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進一步體現政策收攏。“意見”中突出強調產業主導,對有房地產開發的特色小鎮進行一票否決,明確優勝劣汰的機制。這些政策信號為特色小鎮18年的發展奠定了基調。
從開發建設來看,經過兩年的前期策劃和摸索期,幾千個特色小鎮就要進入實施期了,策劃規劃的方案能否落實,今年是一個大挑戰??梢灶A見的是,幾千個計劃中的特色小鎮會有大量項目流產,已在建設的小鎮中,也有為數不少的項目會成為爛尾。特色小鎮進入淘汰期。
淘汰的大勢之下,從瘋狂增長到收攏聚焦,也是一個最為重要的沉淀期。
產業線進一步聚焦
特色小鎮要堅持"以產立鎮、以產帶鎮、以產興鎮",促進從小鎮資源到小鎮產業,小鎮產業到小鎮經濟,小鎮經濟到小鎮發展,最終實現產鎮一體、協調發展,為中國特色小鎮提供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和支撐。但特色小鎮追求的不是面面俱到的全產業體系,而是聚焦某個優勢產業。因此,確保某一產業在小鎮中的獨特及主導地位,圍繞其來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圈,是激活小鎮經濟,促進小鎮特色形成的重中之重。
參考美國小鎮的產業類型,特色小鎮可以細分為50多種類型。經過先期的摸索,產業類型會進一步聚焦。2018年,健康、生態農業、體育運動、教育、科技研發等將是重要趨勢。
1、以康養為主要產業的康養特色小鎮
2、以生態農業為主要產業的田園特色小鎮
3、以體育運動為主要產業的體育特色小鎮
4、以教育為主要產業的教育特色小鎮
5、以文化旅游為主要產業的特色旅游小鎮
6、以高科技研發為主要產業的特色科技小鎮
從虛到實,特色小鎮打假
特色小鎮的核心是“生產、生活、生態”,從最新的特色小鎮審批指導意見看,產業是否完備、生態治理和保護是否落實成為最受關注的兩大因素。特色小鎮策劃規劃中,“口號”不再只是口號,能否從虛到實才是重點。
涌入特色小鎮開發的開發商,都還以傳統地產開發思維,妄圖通過地產開發回籠資金,填補先期的大量產業投入,這樣的模式會被證明是無效的。特色小鎮的開發是一個長線作業,妄圖借特色小鎮的東風分享政策紅利的投機主義者,18年只能圖窮匕見。
掀起關于運營的討論
與傳統地產建設出售實現收益的邏輯不同,特色小鎮的開發,建設只是開始,后期的對產業的運營才是產生收益的核心。隨著先期特色小鎮建設期的結束,如何運營存活,成為18年的中心話題。
關于運營的討論,將會聚焦到強化特色、吸收和融合多產業、培育旅游IP等層面。如何跨界融合、形成協作,最終實現產業共生、一體化發展是運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