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特色產業是特色小鎮發展的核心,特色產業的選擇、導入與培育,是特色小鎮開發最大的難題和成功推進的關鍵。堅持“以產立鎮、以產帶鎮、以產興鎮”,促進從小鎮資源到小鎮產業,小鎮產業到小鎮經濟,小鎮經濟到小鎮發展,最終實現產鎮一體、協調發展,為中國特色小鎮提供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和支撐。
但特色小鎮追求的不是面面俱到的全產業體系,聚焦某個優勢產業。因此,確保某一產業在小鎮中的獨特及主導地位,圍繞其來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圈,是激活小鎮經濟,促進小鎮特色形成的重中之重。
特色小鎮的發展路徑
特色小鎮的特色產業發展,首要做好產業的選擇工作,目前全國各地“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亂象普遍,很有可能產生惡性競爭。
特色產業是特色小鎮發展的重要支撐,要經歷科學選擇、合理規劃、核心培育,再到集群輻射,最終提升到產業品牌的發展路徑。
其中,產業選擇需要科學論證,重在尊重現實基礎、尊重市場需求;產業規劃要把握產業發展戰略,重在空間布局規劃、分階段發展目標;產業培育要發展壯大核心支撐,重在龍頭企業的招商和培育、產業鏈的打造;產業集群要強化產業輻射帶動,重在圍繞特色產業“補鏈補強”;產業品牌要增強特色城鎮競爭力,重在產業文化和整體形象。
在產業選擇方面,各級政府應以客觀的眼光尊重本地發展現狀和市場需求,以敏銳的眼光和科學的思維把握產業發展前景,以超前的眼光突破傳統、深化改革,加強創新驅動,促進特色產業領先發展,并通過產業規劃進行產業導入與培育。
特色產業選擇應滿足以下四大要求:第一要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第二要接近市場;第三是關聯性強;第四是易于形成規模化的結構。在特色產業的培育中,應用集中突破的產業鏈思維,用核心產品帶動產業鏈結構,再借由人才、技術、資金、開發、信息等資源的導入來構建全產業鏈體系,進而培育規模優勢產業。
在城市主導產業選擇基準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市場與科學機制,筆者提出了以六大原則引導的多層指標選擇體系:包括適應、特色、關聯、創新、生態、需求。特色產業要與小鎮發展相適應,做到因地制宜、適應市場,特色要明顯,優勢要突出。產業關聯度要大,經濟帶動性要強。創新能力要強,技術進步要快,同時要平衡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更重要的是,產業的現實市場需求要大,未來需求潛力可觀。
根據以上六大原則,我們從產業本身發展層面及外部市場導向層面,給出了特色產業選擇的七大指標體系——產業發展基礎、產業關聯度、技術創新性、產業特色性、產業環境影響、市場需求、外部支撐。整體采用專家評分法與客觀數據賦分法,最終通過加權計算,選取得分最高的產業為特色產業。
“橫縱聯合”“內外合力”結合
通過橫縱聯合、內外合力,推動特色產業集聚生態圈的形成,進而將實現特色小鎮產業、創新、生態、文化、旅游和現代社區等功能的有機融合。
“集中突破”和“規模優勢”是特色產業培育的兩個基本發展思維。
“集中突破”是特色產業發展的關鍵。小鎮的特色產業選定之后,就要遵循特色小鎮的培育要求,將主導產業做精、做強。先采取“集中”策略,重點突破,將戰略的注意力集中于產業鏈思維上,挖掘深加工潛力,延伸產業鏈條,把特色產業逐步做精、做強,發展產業的核心優勢。
特色產業的產業鏈可以比作是特色小鎮的線形核心,核心的重點在于產業主體項目的培育,在“選得準”的基礎上還應重點突擊,保障其“立得住”“長得大”。“選得準”就是要符合產業的整體發展戰略,找到最適合的項目/企業種子;“立得住”就是要重點培護,保證龍頭項目/企業能夠在小鎮扎根,做到本土化運營;“長得大”就是要最優化成長,能輻射帶動新枝,也具備良好的可持續發展效益。
“規模優勢”則是特色產業穩定發展的保障。規模效益是在產業發展基礎上,全面提高低成本生產、運作優勢,在產業研究、產業應用、產業服務、產業營銷方面形成集群發展,在市場競爭中形成規模優勢,保持競爭優勢,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
特色小鎮的產業集聚不同于區域產業集聚1.0和2.0,是要形成一個在核心產業支撐下的融研發創新、文化創意、成果轉換、體驗應用于一體的全方位立體化特色產業生態系統。
其中,特色產業的規模發展優勢除了自身“縱向”產業鏈的壯大完善外,還要在“橫向”完成資金、人才、科技、信息等高端要素的集聚,挖掘歷史人文要素的集聚,充分體現特色小鎮的創新導向,推動經濟要素與人文歷史要素的高度契合,融合產業鏈和創新鏈于一體,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圈,增強區域內生發展動力,從而保證特色小鎮的特色化、創新化和可持續發展。
在內外合力方面,特色小鎮的產業發展不同于產業園區,更具有開放性和系統性。一方面對外通過與創新網絡的連接,可以將最新的產業創新信息、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甚至創新人才源源不斷地引進到特色小鎮來,推動產業生態圈的實現。另一方面,對內通過協同機制推進特色產業創新戰略平臺的建設,不斷完善特色小鎮企業主體的創新合作交流機制,促進信息和成果的互通共享。通過內外合力推動產業生態系統的創新增長極。
實現從“引”到“留”到“聚”
特色產業的運營服務是以招商運營為核心,融合了投融資平臺運營、資源平臺運營、人才服務運營、互聯網服務運營等的一個多元化運營體系。
特色產業發展過程中,除了要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還要從“引”到“留”到“聚”,有效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在縱向、橫向產業集聚的發展戰略下,匹配高效、便捷的產業服務,健全產業生態系統的發展格局,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
抓好招商服務平臺建設,就要圍繞特色產業的發展目標,完善政府主體、上下聯動、激勵推動的招商促進機制,建立項目引入評審機制、建立和完善項目促進機制、建立促進工作監督機制,開展全程跟蹤服務,確保招商項目順利落戶。
在投融資平臺建設方面,要依托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的合作,通過直投基金、政府引導子基金、產業基金等方式,打造產業發展金融平臺,助力特色產業的產業聚集。在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方面,則要確保公共資源交易公開、公平、公正,實現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專業化、效益最大化。
在人才服務平臺建設方面,應充分發揮人才在特色產業中的支撐作用。可通過搭建人才引進交流大會,與高校合作打造人才庫,并出臺人才引進相關政策,推進人才的“落地生根”。人才培育方面,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特色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方向深入分析基礎上,對產業發展下的人才新需求進行思考,從而針對性地對產業人才進行培養和提升。
特色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還需要借助科技來動態跟蹤規劃、投資、建設、運營情況,搭建以產業大數據為核心的智慧服務中心,建設指揮服務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挖掘技術、GIS技術等搭建特色小鎮網,為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和運營提供智慧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