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這一判斷對理解特色小鎮建設提供了更深入的科學依據。
特色小鎮是聚焦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聚集高端資源和創新要素,實現“業態、形態、文態、生態”四態融合、“產、城、人、文”四位一體的創新創業平臺。
加快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是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和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內在需求,是新時代大西安實現創新發展的戰略選擇,是大西安全面實現“追趕超越”、創建國家中心城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一帶一路”建設的有效途徑。
特色小鎮建設如火如荼 批量小鎮“破殼”而出
2017年,是西安市特色小鎮建設的起步之年。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建設一批“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特色小鎮,形成支撐西安大發展、大突破、大跨越的新增長極。
近一年時間里,西安特色小鎮風起云涌,特色小鎮建設正如火如荼。一個個重量級特色小鎮“破殼”而出,在西安產生了強烈的聚變效應,給西安帶來了嶄新的經濟活力……
日前,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我市2017年第一批35個特色小鎮3—5年創建期計劃總投資1907.13億元,2017年計劃投資255.3億元,在建或新建項目107個,全年完成投資總額273.0748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106.96%,
“可以說,西安特色小鎮的建設,呈現出氛圍形成熱情高、成效初顯勢頭好、差異發展有特色的良好開局。”市發改委副主任姜建春表示,目前,西安正在開展第二批特色小鎮的申創工作。
發揮區位優勢、轉變運營模式、聚集特色產業……如今,西安市特色小鎮憑借創新優勢不斷破殼而出,逐漸成為“產城融合”新亮點和轉型升級“新支點”。 相較浙江、江蘇特色小鎮的7大類別,西安市特色小鎮的類別設立了10大類,包括信息經濟類、商貿物流類、金融基金類、先進制造類、航空航天類、科技創新類、旅游文化類、健康養生類、現代農業類、歷史經典類等。而未來五年,特色小鎮將在西安枝繁葉茂,成長為支撐西安經濟發展的參天大樹。
探索總結 “西安經驗”
打造特色小鎮西安名片
過去一年來,各路資本競相涌入,更多的投資者和建設者目光聚焦特色小鎮,一方面是看重西安獨特的資源稟賦,另一方面也在于小鎮配套措施釋放出的強大吸引力。
自啟動第一批特色小鎮建設以來,我市也隨之出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扶持政策。從產業規劃到項目管理,從政策優惠到金融扶持……政策借力,讓小鎮建設“如虎添翼”。
如果說政策紅利點燃了創建者們的熱情,那么,高效務實的服務無疑為小鎮建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為進一步把特色小鎮建設工作抓好、抓實、抓出成效,在出政策、搭平臺、集要素的基礎上,我市更是不斷創新舉措,強化服務,通過聯席會議、月報點評制度、特色小鎮專題“互看互比互學”等,在全市形成特色小鎮建設齊抓共管、多措并舉的良好局面。
“力爭通過5年努力,分批培育和創建100個左右‘產業特色鮮明、建筑風格獨特、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體制機制創新、多種功能集成、宜業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鎮,探索總結出特色小鎮建設的‘西安經驗’”向著這一目標,西安正大膽探索、主動作為,用改革和創新的精神建設特色小鎮,努力打造城市品質的升級版、經濟轉型的升級版、生態文明建設的升級版、公共服務的升級版、體制機制創新的升級版。
未來可期,未來已來。我們有理由期待,特色小鎮必將在西安這片投資的熱土上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成為大西安建設的一張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