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坑是東莞最新進入“全國文明鎮”榜單的兩個鎮之一。放眼這個面積僅有23.8平方公里的工業小鎮,功能區劃明確,通訊電子產業特色鮮明,生態農業園呈連片之勢,灘美湖如明珠般鑲嵌其中,整座城鎮干凈亮麗、整潔有序——精品特色小鎮名副其實。
對標廣深城市水平,追求廣深城市品質,從精細著力,堅持精細管理、品質提升相結合,這是東坑在城市建設上的成功之道,也是該鎮榮膺“全國文明鎮”的最大“法寶”——精細處體現在“三管三抓三覆蓋”的城市管理機制上,精細處體現在生態文明建設里,精細處體現在濃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氛圍中。
這里是一個精神文明建設的展示窗口。在東坑,你可以感受到宜居舒適的城市環境,也可以感受到積極向上向善的力量。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在這個窗口的背后,是東坑全體奮戰在創文一線的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他們用辛勤付出,匯聚成打造文明美麗東坑的磅礴力量,讓該鎮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細管理:
勾勒精品特色小鎮新形象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東坑的“全國文明鎮”之路正是從看似微不足道的垃圾清掃中開始的。
頂著烈日,每天到中心區以及背街里巷巡查,檢查督導環境衛生,發現問題不僅及時整改,而且還挽起袖子親自上陣清掃……這是東坑城市綜合管理分局副局長盧偉強及其同事們在創文期間的日常。“雖然辛苦,但能夠給百姓創造出一個整潔有序的居住環境,是值得的。”盧偉強自豪地告訴記者,在全市城市環境衛生整治綜合考評中,東坑已連續三年排名鎮街第一。
該鎮為何能取得如此優異成績?據介紹,東坑是目前全市唯一實施“自我運營”模式進行環衛保潔的鎮街。“這是根據本鎮的實際情況而采用的一種扁平式管理模式。”盧偉強解釋說,此舉不僅極大地降低了運營成本,而且能夠提高工作效率。
當然,東坑的“絕招”遠不止如此。該鎮立足精細管理,建立了“三管三抓三覆蓋”精細化城市管理機制,即采取“自我運營、定向管理、路面稽查”三個管理模式,抓好“聯動執法、宣傳引導、回查保潔” 三大問題,推動“機械化全覆蓋、村頭巷尾全覆蓋、專項整治全覆蓋”三個覆蓋,實現了科學保潔、常態保潔。
正是通過“三管三抓三覆蓋”,東坑強化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效能,不斷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長效化、規范化水平,勾勒出精品特色小鎮的新形象。
品質提升:
以文化人,傳播正能量
城市“三分建設、七分管理”。
從精細處著手,東坑堅持精細管理、品質提升相結合,實現以德潤心、以文化人,不斷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打造文明美麗東坑。
以德潤心,東坑創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五進五融”活動。街道、公園、廣場、企業、村居……記者走訪東坑發現,該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隨處可見。看似只是一幅淡雅的字畫、一面簡單的墻繪,實際上,里面傾注了以東坑宣教文體局工作人員為代表的創文一線工作人員大量的心血。東坑宣教文體局局長蘇東就介紹,在“五進五融”活動中,東坑多層次、全方位推動核心價值觀宣傳進學校、進社區、進單位、進企業、進家庭,推動核心價值觀融入城市景觀、融入文化活動、融入課堂教育、融入企業生產、融入群眾生活。
以文化人,東坑注重“三古”文化傳承。所謂“三古”文化,指的是古樹、古人文、古建筑。該鎮通過對“三古”文化進行挖掘和宣傳推廣,教化凈化村風民風。井美村是其中一個典范。記者在井美村看到,該村不僅修繕了有歷史意義的井美會堂,還圍繞千年沙井、百年文閣塔,建設了井美村文化公園,成為了村民活動的好去處,不僅傳承了歷史文化,還傳播了正能量。
創文故事
東坑城市綜合管理分局執法股股長劉阜才:
把硬性管理轉化為溫情服務
在東坑精神文明創建過程中,有這么一群人,他們當中有黨員干部,也有人民群眾,他們主動作為,愛崗敬業,不斷提升東坑城市文明水平,將“全國文明鎮”藍圖變為了現實。東坑城市綜合管理分局執法股股長劉阜才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在一些人眼中,“城管”是強硬的代名詞。但是在采訪的時候,記者發現,外表高大魁梧的劉阜才卻有著一顆“溫柔”的心。他認為,雖然城管有著管理的職能,但更多的應該是做好服務,把硬性管理轉化為溫情服務。對此,劉阜才提出了“三不”“一自”“一整齊”的擺賣管理模式,即在非鎮中心區,在不影響交通,不影響衛生,不產生油煙和噪音擾民的情況下,自行清理衛生,統一擺放整齊。該原則在實踐中很快得到小商販的認可和支持,城市管理工作也快捷有效了許多,不僅解決了小商販的生存困難,也有效破解了城市“臟、亂、差”的難題。
劉阜才還提出避免矛盾沖突的“三不”原則:端正對小商販的根本態度,在執法服務中,要和小商販處于平等位置,不能居高臨下;說話要和氣,用語要文明,不能大聲訓斥,更不能打人罵人;不能強行扣留小商販的經營工具和物品。“只有把硬性管理轉化為溫情服務后,才能有效化解城管與小販的矛盾,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名城管執法人員,才能真正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劉阜才總結說。
通過“三不”“一自”“一整齊”的擺賣管理模式和“三不”原則,劉阜才不僅沒有被小商販投訴過一次,甚至還成為了小商販的知心朋友。有一次,在東坑橋頭的執法過程中,有一名40來歲的小商販脾氣比較暴躁,村干部和其他執法人員都勸不動他,最后還是在劉阜才的勸導下,小商販才停止了擺賣。
不僅如此,劉阜才還帶出了一支作風過硬的隊伍,在一線執法中,沒有發生一起“城管打人”事件,也沒有發生一起“暴力抗法”事件。
數說創文
1.東坑廣泛宣傳倡導文明創建工作,在鎮中心區、主次干道、商業區、公園、廣場、學校、車站、單位窗口、企業等重點區域和場所設置文明創建宣傳標語5000多處,繪制城市文明墻繪2700多平方米,派發《東莞市民文明手冊》《文明創建倡議書》2萬多份、《文明創建測評問卷調查》2萬多份,派發文明交通宣傳資料11000多份。
2.東坑共有省文明村1個,市文明村12個、市文明標兵村5個,文明單位10個,“東莞好人”21人,各級最美家庭16戶。
3.東坑將每月5日定為“東坑文明日”,創新開展以“愛心服務、文明秩序、環保愛衛、孝親敬老、文明禮儀”為主題的文明“5+”志愿服務活動,組織開展扶貧幫困、慈善捐助、義演義診、植綠護綠等志愿服務55項。
4.東坑開展“道德講堂、同在莞邑、傳承好家風好家訓”等系列核心價值主題活動320多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