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記者獲悉,江夏區委區政府將打造生態特色小鎮列入年度考核目標,由江夏區城鄉建設局具體負責,從2016年開始啟動全區生態、特色小鎮的創建工作,計劃用3到5年時間規劃建設4個生態特色小鎮。
去年以來,江夏區城鄉建設局著手生態小鎮的創建工作,組織全區所有街道,參加武漢市生態小鎮建設培訓,將生態小鎮建設的理念、產業、目標、建設標準等要求貫徹到相關街道,并初步確定將江夏區“一線兩片”107國道線:鄭店-安山-山坡,五里界片和金口片作為打造江夏區生態特色小鎮的示范點。
經過在全區范圍內開展特色生態小鎮選址調研,該區要求生態特色小鎮符合產業特色鮮明、體制機制靈活、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建筑風格雅致、多種功能疊加、示范效應明顯、群眾生產生活環境與健康協調發展的特點,根據全區的產業布局、規劃、發展、建設計劃等綜合考慮確定:烏龍泉中建后湖海有機特色小鎮、五里界月亮灣生態小鎮、金口古鎮、安山森林小鎮為江夏區生態特色小鎮創建示范區。
江夏區城鄉建設局聯合相關街道,積極做好特色生態小鎮的各項創建工作。4月15日,省住建廳村鎮處副處長肖國洪帶領特色小鎮評審專家組一行來到江夏區現場考察特色小鎮創建情況,查看了烏龍泉中建后湖海有機生態特色小鎮,聽取了特色小鎮的規劃、產業、投資主體、建設計劃等情況介紹,對江夏區特色小鎮創建項目作出了初步評審。5月18日,省住建廳組織舉辦了特色小鎮項目建設對接活動,區城鄉建設局組織相關街道參加此次活動,對外展示江夏區特色小鎮的詳細情況,發展定位等內容,以突出江夏特色,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6月20日,武漢市城建委相關負責人來到江夏區調研特色生態小鎮創建,參觀考察了金口古鎮和烏龍泉中建后湖海有機特色小鎮
目前,武漢市城建委先后公布了武漢市2017年首批及第二批生態特色小鎮創建名錄:烏龍泉中建后湖海有機生態特色小鎮被列入武漢市首批特色小鎮創建名錄,五里界月亮灣生態小鎮被列入武漢市首批生態小鎮創建名錄。金口古鎮及安山森林生態小鎮被列入武漢市第二批特色小鎮創建名錄。
烏龍泉街中建后湖海有機生態特色小鎮
項目距武漢城區40公里,位于武漢一小時經濟圈內。小鎮范圍內共有兩個行政村,包括7個村灣。開發商主要以苗圃建設為抓手,目前已建成了以桂花、櫻花等觀賞樹木為主的大型苗圃基地1920畝。
中建后湖海有機生態小鎮,聚焦農業旅游產業,集聚發展要素,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兼具旅游和社區功能。規劃區域面積6.25平方公里左右,建設用地規模1平方公里左右,有機生態小鎮建設按照節約集約發展,“多規融合”的要求,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充分利用現有區域的環境優勢和存量資源合理規劃生產、生活、生態等空間分布。小鎮將按不低于國家3A級景區標準建設,建成有機農業、文化旅游、康體頤養三大區域。小鎮將統籌考慮接待功能,科學布局游客、中心廁所、交通導覽、休憩等配套設施,同步規劃周邊道路,停車場和公共交通設施。
五里界街月亮灣生態小鎮
月亮灣生態小鎮位于江夏區東部,北依湯遜湖,南靠梁子湖,東與“光谷”和江夏藏龍島辦事處相鄰,西與紙坊、廟山經濟開發區相連。武廣高鐵、滬蓉高速橫穿東西,梁子湖大道、花山大道縱貫南北; 武漢四環線在五里界中洲開設互通口,金龍大道、新南環貫穿五里界。它緊臨湖北省無污染淡水湖梁子湖,梁子湖大道兩側風光宜人,空氣新鮮,溫度適宜,夏天是難得的避暑勝地,春、夏季是休閑度假、觀光的好去處,使人心曠神怡,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具有明顯的山水生態資源優勢。
建成后的月亮灣小鎮依畔梁子湖,毗鄰薰衣草,與七彩花海相映成輝,以獨具特色的村灣面貌、美麗的自然風光,淳樸的民風民俗,風味的農家小吃,令無數休閑觀光的游客流連忘返。更有傳統的“舞龍舞獅”名揚四周,每逢喜慶佳節或貴賓來訪,熱情的村民們便以舞龍舞獅相迎。制作精美的“龍”與“獅”在人們的舞動中翻騰跳躍,活靈活現,定會深受游客們的喜愛。
金口古鎮
金口古鎮歷史悠久,古稱涂口,迄今已2300余年建成史。金口因地處金水河入長江之口,且地勢險要,自古便是重要的商貿碼頭和軍事要塞。金口地區物產豐富,又是長江的重要的轉運碼頭,形成了濃厚的商貿文化,至今仍保留有大量古碼頭、商貿老字號,以及后山街、后灣街兩條明清老街;作為兵家必爭之地,金口見證了許多歷史戰事,金口境內的赤磯山(古稱赤壁山)既是三國赤壁之戰古戰場遺址,一代名艦中山艦在金口長江水域蒙難; 此外豐富的民間藝術、傳統美食、傳統工藝以及民俗節慶活動形成了金口豐富多彩的鄉土文化。
小鎮產業發展以特色文化旅游為主,汽車、物聯網等相關產業及生態農業休閑產業為輔,以提升和完善產業鏈,整合產業資源,形成服務于三金板塊的三產綜合服務體系,達成三金三產“三位一體”的多產業協同效益。具體包括:1、特色文化旅游:發展以金口古鎮歷史文化為主;中山艦文化、鄉土文化、山水生態文化等多元文化為輔的旅游主題產業,打造獨具魅力的武漢城市文化名片;2、對接通用汽車、菜鳥物流等產業,積極引入產業鏈上相關服務行業,包括信息技術、互聯網經濟、物聯網、智能研發、創新科技等多個新型創新創意行業,成為武漢大車都板塊新增長點。3、培育農業產業中技術信息服務等上游環節產業以及生態休閑農業、科普教育、博覽會展等下游環節產業,形成武漢農業生態休閑產業示范基地。
安山生態小鎮
安山街地處武漢市區南郊,版圖面積110平方公里,東接江夏區烏龍泉街,南通江夏區山坡街,西臨江夏區法泗街,北連江夏區鄭店街。街域境內107國道、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并行縱貫全境,交通便利,風景優美,有著引以為傲的優美生態環境,人文與旅游資源豐富。其中斧頭湖、上涉湖、枯竹海、魯湖等4萬畝成塊連片的湖泊港汊,面闊水碧,為全國少有的無污染大湖泊。擁有森林資源十余萬畝,是華中地區最有影響力的“花木之鄉”,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特色種苗基地”、“苗木花卉標準化栽培示范基地”。
安山街以森林、濕地生態為特色的旅游資源豐富、特色鮮明。為了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促進人口布局集中化、產業發展集聚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集約化,建設產業發達、功能齊全、特色鮮明、和諧宜居的現代化特色小鎮,安山提出了“一鎮三園”發展目標(“一鎮”即建設一座特色生態小鎮;“三園”即湖北武漢國家農業科技園江夏安山農產品加工園、武漢安山國家濕地公園和武漢安山郊野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