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作為甘肅河西走廊上的一座石油名城,在改變石油一業獨大向多元發展的格局、變身為新能源示范基地的同時,借助國家大力支持發展特色小鎮的機遇,高起點謀劃建設特色小鎮。
玉門市市長何正軍表示,在特色小鎮建設上,玉門按照“有主導產業和經營實體,產城融合,資金來源多元化”的原則,在具備產業優勢和人口密集區域擬規劃建設光熱小鎮、枸杞小鎮、石油小鎮和赤金小鎮,以特色產業融合帶動民生和旅游文化產業發展。
從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玉門實地走訪石油小鎮、光熱小鎮、枸杞小鎮項目所在地的情況來看,玉門市所打造的特色小鎮資源優勢突出、產業基礎及配套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很大。
石油名城變身新能源示范基地
玉門是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1939年我國第一口工業油井在玉門投產,1957年新中國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在玉門建成,并隨之擔負起了新中國石油工業“大學校、大試驗田、大研究院”和“出產品、出人才、出經驗、出技術”的“三大四出”歷史重任。
玉門也是甘肅風電產業的發祥地、中國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啟動地和主戰場、國家發改委確定的一類太陽能資源區、二類風資源區。如今,石油名城玉門已變身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示范基地。自1997年甘肅省第一個實驗示范性風電場在玉門建成以來,經過近20年的建設發展,目前玉門市已建成各類電力裝機達到372萬千瓦,其中風電240萬千瓦、光電20萬千瓦、水電17.2萬千瓦、火電91.8萬千瓦、生物質能3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到114億千瓦時,實現銷售收入46.1億元,初步形成了風、光、水、火、生物質能等多能并舉、互補開發的多元產業體系,在全國能源和電力發展戰略中占據重要地位。2010年,玉門市被授予首批“國家綠色能源示范縣”稱號,并連續三年躋身“中國新能源產業百強縣”,正在全力打造千萬千瓦級的全國一流新能源示范基地。
玉門是國家首批28個“多規合一”和甘肅省17個新型城鎮化試點城市之一。為推動全市經濟轉型升級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聚集發展優勢培育主導產業,推動產城融合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玉門把發展的目光聚焦在特色小鎮建設方面。
依托資源和產業優勢打造特色小鎮
為建好特色小鎮,玉門市做了大量“功課”。經過盤點和梳理,玉門市今年9月份出臺《關于協調推進農村產業發展和環境提升的意見》,提出要規劃建設光熱小鎮、石油小鎮等4個特色小鎮,在條件較好的清泉鄉躍進村等3個村試點建設田園綜合體,在玉門鎮沙梁子社區等試點建設3個新型業態村。
9月27日,玉門市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策劃研討會隆重舉行,邀請15家國內知名設計院所和企業的40多名專家、學者及策劃人,共同為玉門市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建設量身打造規劃藍圖。其中,北京東方創美旅游景觀規劃設計院副院長裴躍軍以前瞻理念所做的規劃,在研討會現場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和關注。設計專家與玉門各鄉鎮、相關部門人員的互動研討,也使玉門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建設的思路更加明晰、規劃更趨科學、發展更有前景。
據何正軍介紹,光熱小鎮主要依托花海鎮500萬千瓦光熱示范基地,打造光熱發電及裝備制造業集聚區,完善基礎設施,引進研發機構,配套支架、儲能等裝備制造項目;規劃新能源融合項目、遠距離輸熱項目,帶動花海片區一鎮三鄉產城融合發展。
枸杞小鎮主要是整合枸杞種植區、觀光體驗區,建設枸杞產品加工區、交易區和展示區,研究規劃鄉土文化和餐飲民俗區;組建國有控股枸杞公司入駐枸杞小鎮,依托自有基地、現有枸杞合作社及農戶,注冊商標,打造三品一標及GAP,開展多種模式的銷售、檢驗及推廣。
石油小鎮主要依托玉門油田公司延長石化產業鏈,建設石化產業園;依托老市區自然和人文景觀,打造石油河峽谷景觀帶、五十年代老街和油城公園;在現有的基礎上鞏固發展工業旅游和紅色教育,為老市區重新注入新的活力。
赤金小鎮依托赤金鎮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規劃建設魔山-朝陽村、赤金峽金峽村、紅山寺-鐵人村三大片區,建設連接景區快速道路,配套發展旅游服務業;圍繞集鎮和中心村進行規劃建設,吸引群眾向集鎮和中心村靠攏,促進村民集中居住。
在田園綜合體建設上,玉門則探索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第一批在條件較好的清泉鄉躍進村、柳河鎮紅旗村、黃閘灣鎮澤湖村先行開展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