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溪村是東區建設的古村落特色小鎮。
去年10月,住建部公布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古鎮鎮入圍。成為廣東省僅有的6個入圍鎮區之一;今年6月,中山市首批市級特色小鎮集中動工,包括火炬智慧健康小鎮、東區三溪古屋文創小鎮、小欖鎮菊城智谷小鎮、南頭鎮中國品牌家電特色小鎮、三角鎮迪茵湖小鎮,標志著中山市特色小鎮建設邁出新步伐。進入8月,住建部和省發改委先后公布第二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和全省首批特色小鎮創建工作示范點,大涌鎮都榜上有名,隨即該鎮也成為了繼古鎮鎮后的中山市第二個全國特色小鎮。
兩批次全國特色小鎮共計403個,其中廣東20個,中山2個,中山的總數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在省內僅次于佛山(3個),中山“鎮能量”由此凸顯。從“專業鎮”強市到“特色小鎮”建設這一創新矩陣布局,中山這種對“產、城、人、文”有機融合的執著追求,既是建設特色小鎮的核心理念,也是重塑創新發展的“鎮能量”。中山緣何要建“特色小鎮”?未來特色小鎮要怎么建?現在進展如何?
專業鎮產值占全市產值逾七成
“我認為特色小鎮就是傳統專業鎮的‘升級版’”,中山市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士倫表示,特色小鎮是創新創業的載體,具有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專業鎮核心競爭力的內生動力,中山創建和培育特色小鎮具有天然的土壤優勢。
“鎮域經濟,顧名思義,是以建制鎮為單位發展起來的經濟體,經濟體內部通過發展一到兩個主導產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縱觀中山經濟發展軌跡,其鎮域經濟發展模式大致經歷了幾個階段”,梁士倫解讀稱,首先是傳統專業鎮雛形階段。“上世紀80年代,憑借臨近港澳、廣佛等大城市的區位優勢、廉價的土地和低成本勞動力,中山各鎮區開始利用自身優勢承接周邊地區的產業轉移,如南頭鎮接收了佛山順德的輻射,開始家電裝配和生產。與此同時,以家庭為基礎的小微企業開始出現,鄉鎮企業紛紛發展起來,如古鎮的鎮辦企業瞄準了市場對臺燈的需求,從而拉開了發展燈飾產業的帷幕。而僑胞回鄉投資以及大量外資進入中山建廠發展配套產業,又進一步帶動了產業的形成和發展。”
到快速發展階段,梁士倫介紹,眾多小微企業的集聚發展很快形成了各類具有鮮明鎮域特色的產業集群,如沙溪服裝、大涌紅木等,加之各鎮區有意識地培育特色產業集群,“一鎮多品”、“多鎮一品”的傳統專業鎮模式真正形成,包括古鎮燈飾、小欖五金等專業鎮享譽海內外,給中山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貢獻。“中山24個鎮區中有18個鎮區都是專業鎮,36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專業鎮產值占全市產值七成以上,稅收貢獻達六成以上”。
梁士倫表示,在新常態下,中山將新型專業鎮作為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并出臺了一系列“重磅”政策大力推進。但隨著市場格局的快速變化和全球經濟形勢日趨復雜,尤其是專業鎮擴張空間幾乎已近極限的情況下,“鎮域經濟”的優勢在加速下滑,取而代之的是產業發展遭遇“天花板”、產業低端創新力不足、鎮區之間產業雷同競爭激烈、公共服務配套措施跟不上產業轉型的要求、城市和人居環境與經濟發展水平不適應等問題。“可見,主要依靠土地和勞動力等低端要素資源支撐的傳統專業鎮模式,已愈來愈不適應經濟發展與技術進步的新形勢,亟待加強資源統籌和創新突破。”
特色小鎮是產業轉型升級重要抓手
“特色小鎮是破解中山空間資源瓶頸的重要抓手”,中山市委黨校副教授陳偉英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山以只占廣東省1%的國土面積保持著較好的發展態勢,中山面積只有1800平方公里,長期以來24個鎮區一直致力于在非常有限的空間里齊頭并進發展,發展到現在,可供開發的存量土地已十分有限。反觀近兩年國內特色小鎮發展突出的浙江省的一些小鎮,雖然體量都不太大,但十分精致獨特,建筑密度低,產業富有特色,文化獨具韻味,生態充滿魅力,對中山優化產業布局頗有啟發”。
“特色小鎮是中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陳偉英認為,小欖五金、古鎮燈飾、大涌紅木家具、港口游戲游藝等專業鎮經濟,是中山從農業市邁向工業化并逐漸成為珠江三角洲較發達地區的功臣。然而,步入新常態的中山制造,產業轉型升級滯后于市場升級和消費升級,導致有效供給不足和消費需求外溢。特色小鎮可以聚焦支撐中山長遠發展的環保、健康、旅游、時尚、文化、高端裝備等六大產業,通過產業結構的高端化推動中山制造供給能力的提升,通過發展載體的升級推動傳統產業再創優勢。當今處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高手在民間,人多好辦事。通過建設特色小鎮,牢牢抓住特色產業轉型升級的牛鼻子,通過著力于優化政務生態和社會生態,集聚創業者、資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促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等耦合,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平臺。
中山再添一全國特色小鎮
今年6月,中山市首批規劃18個市級特色小鎮中的開發區火炬智慧健康小鎮、東區三溪古屋文創小鎮、小欖鎮菊城智谷小鎮、南頭鎮中國品牌家電特色小鎮、三角鎮迪茵湖小鎮率先宣告動工,標志著中山市的特色小鎮建設進入實質性階段。市委副書記、市長焦蘭生表示,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是國家和省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舉措,也是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抓手。按照中山市第十四次黨代會部署,特色小鎮的建設是中山破解“四個難以為繼”的重要抓手之一,5年后將有望實現產業增加值超千億元的目標。產業是特色小鎮發展的核心,南都記者走訪發現,首批開工的5個特色小鎮無一不突出產業要素,許多是發揮各自優勢把現有產業做大做強。
“大涌鎮未來建設特色小鎮的目標定位,是依托近40年紅木產業發展基礎,大力推進紅木制造向商貿會展與研發設計兩端延伸,推進紅木產業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努力打造國際知名的紅木文化體驗區、全國紅木產業創新發展的標桿,建設成為中國紅木文化旅游名鎮。”大涌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賀修虎表示。日前,住建部和省發改委先后公布第二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和全省首批特色小鎮創建工作示范點,大涌鎮都榜上有名。而此前,大涌鎮已入選中山首批市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
記者發現,兩批次全國特色小鎮共計403個,其中廣東20個,中山2個,中山的總數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在省內僅次于佛山(3個),中山“鎮能量”由此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