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環大亞灣新區、潼湖生態智慧區之后,“羅浮新城·康養基地·大學小鎮”被列為惠州市第三個重大戰略平臺,劍指高端健康產業。日前,記者從博羅縣相關部門了解到,羅浮新城發展戰略規劃初步成果已形成,預計今年年底前可全面完成規劃編制工作。
在“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及惠州加快推進衛生強市和健康惠州的大背景下,惠州大健康產業正迎來發展黃金機遇期。尤其是惠州提出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新的定位以來,憑借豐富的山水等資源優勢、自身積淀的中醫藥產業基礎和康養基地等規劃,大健康產業更應該被看成是惠州發展綠色產業體系中最耀眼的一顆新星。
從“惠州健康城”及健康惠州“十大工程”;從舉辦中醫科學大會及國際養生大會,到打造健康產業基地,惠州應大力將康養產業打造為新支柱產業,發展康養特色小鎮產業集群。
布局發展大健康產業
去年9月,惠州市政府與華大基因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確定在潼湖生態智慧區共同打造華大基因惠州基地,組建華大基因研究院惠州分院。
作為全球最大的基因組學研究中心,華大基因擬通過基礎性研究和應用性開發,將基因應用延伸至農業、生態、環保、健康等產業,打造具有創新型經濟特色、根植于珠三角產業轉型的研發產業集群,再次為惠州大健康產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大健康產業是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新興產業,包括醫療產品、保健用品、營養食品、醫療及保健、休閑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詢等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領域,被認為是繼IT產業之后的“財富第五波”。業內估算,2020年我國健康服務業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
“大健康產業未來有望成為惠州的支柱型產業。”羅浮山國藥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廖志忠認為,惠州擁有多樣的山水形態環境,醫藥資源非常豐富,面對這一產業風口,惠州應搶抓機遇,全力發展大健康產業。
如今,在打造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及“健康惠州”的背景下,包括惠城、博羅、龍門等縣區均已開始布局大健康產業。
惠城區提出將以東江沿岸鎮街為腹地構建環東江大健康產業,使之成為該區高水平打造的三大平臺之一。而博羅縣提出打造國家級健康產業基地、中醫藥創新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三個基地”,以及“大學小鎮、康養基地、羅浮新城”重大戰略平臺,打造大健康產業集聚區。
中醫藥產業已率先突圍
在整個大健康產業體系中,惠州的中醫藥產業是最大亮點,也一直是醫藥工業的基礎。目前,惠州中醫藥產業已初具規模,形成了中成藥、中藥材和化學藥制劑共同發展的格局。2016年,全市藥品生產企業24家,藥品生產企業中藥產值約18.95億元。
實際上,惠州發展中醫藥產業優勢可謂得天獨厚。僅羅浮山就有3000多種植物,其中藥用植物有1200多種,是名副其實的百草藥庫。去年,羅浮山便開始借“諾獎”與“中醫盛會”之東風,決定恢復“洞天藥市”盛景。
無論是中醫藥文化及原材料資源,還是正在走強的醫藥工業,惠州中醫藥已經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不過,惠州中醫藥產業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存在缺乏全面科學的規劃、中藥材加工程度不高、產品附加值較低、產業縱向延伸不足、產業鏈未形成規模等制約因素。隨著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及第三屆國際養生大會的成功舉辦,惠州中醫藥事業正搶先步入快車道。
除了正在積極打造的健康產業基地和中醫藥創新基地,去年通過的《惠州市促進中醫藥發展實施方案》也明確提出,建立適應惠州市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施名科、名館、名醫、名產品、名基地“五名”工程。
規劃大健康產業特色小鎮
今年6月,第三屆國際養生大會在羅浮山成功舉辦,成為繼去年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后惠州舉辦的又一國際盛會。僅大會開幕當天,就有葛洲壩羅浮山嶺南養生谷、合竹洲旅游度假區、龍華鎮旭日文旅康養小鎮等9個養生項目現場簽約。
值得關注的是,圍繞健康養生產業打造特色小鎮的話題在本次大會上被國內外專家廣泛提及。作為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建設特色小鎮當前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并深入融合各個領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養生學學術帶頭人孫曉生教授就指出,在各類特色小鎮中,大健康產業特色小鎮是重要的一種,有利于加快推進產業集聚、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形成新經濟增長點。
“打造大健康產業特色小鎮,需要具備環境優勢、文化底蘊等條件,還要凸顯現代體驗。”孫曉生認為,惠州打造大健康特色小鎮可按照政策引導、主導產業引領帶動、市場化運作規劃,最終以5年為期,基于各地資源特色,形成大健康產業集群,重點培育大健康產業龍頭企業,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產業特色小鎮。
他建議,惠州當前應聘請專家團隊制定大健康產業特色小鎮規劃,完成大健康主導產業和特色小鎮產業鏈定位,并進行養生旅游、中醫藥產業等相關產業的規劃與運營實施。同時,在打造當地龍頭企業時,輔導并扶持產業鏈創業,實現當地特色的大健康產業鏈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