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合肥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面向"十五五"時期,合肥市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本規劃依據《安徽省"十五五"規劃綱要》《合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編制,是指導未來五年合肥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第一章 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
1.1 "十四五"發展成效
(1)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升
2025年,全市糧食總產量穩定在300萬噸以上,蔬菜產量突破200萬噸,肉蛋奶總產量達80萬噸。建成高標準農田350萬畝,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2%。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8%,居全省前列。
(2)鄉村產業體系不斷完善
形成優質糧油、綠色蔬菜、特色水果、生態養殖等八大主導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1500億元,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年接待游客量超過2000萬人次。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00家,家庭農場突破1.5萬家。
(3)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完成農村改廁30萬戶,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生活污水治理率達65%。建成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150個,市級美麗鄉村300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8%,行政村光纖和4G網絡全覆蓋。
1.2 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業產業結構仍需優化
傳統種養業比重偏高,農產品精深加工率不足40%,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有待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能力不強,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機制不完善。
(2)農村基礎設施存在短板
部分偏遠地區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仍較薄弱,數字鄉村建設水平有待提高。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不均衡,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質量與城市差距明顯。
(3)農民持續增收壓力較大
農民收入增速放緩,工資性收入占比超過60%,財產性收入占比不足5%。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部分村集體經濟年收入低于10萬元。
1.3 "十五五"面臨形勢
(1)發展機遇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深入實施,為合肥農業農村發展帶來新機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為農業現代化注入新動能。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為鄉村振興提供新支撐。
(2)風險挑戰
國際農產品市場波動加劇,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面臨新考驗。資源環境約束趨緊,農業綠色發展面臨新要求。農村人口老齡化加劇,鄉村人才短缺問題日益突出。

第二章 總體要求
2.1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城鄉融合發展為路徑,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農民現代化,著力打造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2.2 基本原則
(1)堅持黨的領導
(2)堅持農民主體
(3)堅持綠色發展
(4)堅持改革創新
(5)堅持系統觀念
2.3 發展目標
到2030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基本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具體目標:
(1)農業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310萬噸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2%,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5%,農業勞動生產率達到8萬元/人。
(2)農村現代化取得突破進展
美麗鄉村覆蓋率達到80%,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5萬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1.8:1。
(3)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
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制度性障礙基本消除,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第三章 重點任務
3.1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1)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
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新建高標準農田50萬畝,改造提升100萬畝。建設現代種業創新高地,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20個以上。
(2)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發展
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打造糧油、畜禽、果蔬等五大百億級產業集群。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培育年產值超50億元農業產業化聯合體5個。
(3)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建設智慧農業示范區10個,農業物聯網應用覆蓋率達60%。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建設數字農業創新中心,推廣智能農機裝備1萬臺套。
3.2 全面推進農村現代化
(1)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完成農村改廁10萬戶,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85%。建設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200個,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3條。
(2)完善農村基礎設施
實施農村公路提質升級工程,新改建農村公路1000公里。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穩定在99%以上。加快數字鄉村建設,實現5G網絡行政村全覆蓋。
(3)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
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實現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全覆蓋。優化農村教育布局,建設鄉村溫馨校園100所。完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成村級養老服務站500個。
3.3 著力促進農民現代化
(1)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每年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萬人次。建立農民職稱評定制度,培育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1000名。
(2)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帶動50萬農戶增收。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集體經濟強村占比達到60%。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更加緊密。
(3)加強鄉村人才建設
實施"鳳還巢"工程,吸引1萬名人才返鄉創業。建立城市人才入鄉激勵機制,選派1000名專業技術人才到鄉村服務。培育鄉村工匠1000名。
3.4 深化城鄉融合發展
(1)健全城鄉要素流動機制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涉農貸款余額突破2000億元。建立人才入鄉激勵機制,推動10萬城市人口下鄉。
(2)推進城鄉產業協同發展
建設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先行區5個,培育產城融合示范鎮10個。發展縣域富民產業,打造特色產業集群20個。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10個。
(3)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
推進教育聯合體建設,實現城鄉學校結對幫扶全覆蓋。深化醫共體改革,縣域就診率達到90%。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銜接機制,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水平穩步提高。
第四章 重大工程
4.1 現代農業提質工程
(1)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
(2)現代種業提升工程
(3)智慧農業示范工程
(4)農產品加工提升工程
4.2 美麗鄉村建設工程
(1)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
(2)鄉村基礎設施提升工程
(3)傳統村落保護工程
(4)鄉村文化振興工程
4.3 農民增收致富工程
(1)鄉村產業振興工程
(2)集體經濟壯大工程
(3)農民技能提升工程
(4)農村電商培育工程
4.4 城鄉融合示范工程
(1)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工程
(2)城鄉要素流動暢通工程
(3)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工程
(4)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工程
第五章 保障措施
5.1 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市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工作機制。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將農業農村現代化納入高質量發展考核。
5.2 強化政策支持
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確保財政支農投入只增不減。創新金融支農產品和服務,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落實用地保障政策,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優先保障鄉村振興。
5.3 深化農村改革
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
5.4 加強人才支撐
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培養農業農村專業人才。建立城市人才入鄉激勵機制,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完善鄉村人才評價體系,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5.5 推進法治建設
加強鄉村振興促進條例等法規制度建設。健全農村法律服務體系,實現鄉村公共法律服務全覆蓋。加強農村普法教育,提升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第六章 規劃實施
6.1 加強規劃銜接
做好與國家和省相關規劃的銜接,強化與市級專項規劃的協調。各縣(市)區要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形成規劃落實合力。
6.2 強化項目支撐
建立農業農村現代化重大項目庫,實行動態管理。加強項目前期工作,完善要素保障機制,確保重大項目順利實施。
6.3 開展監測評估
建立規劃實施監測評估機制,開展年度監測、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完善政策措施,確保規劃目標順利實現。
6.4 營造良好氛圍
加強規劃宣傳解讀,提高社會認知度??偨Y推廣典型經驗,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良好氛圍。
結語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全市上下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凝心聚力、真抓實干,奮力譜寫合肥農業農村現代化新篇章,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