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十五五”規劃(2026-2030年)是我國邁向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關鍵五年規劃。去年以來,各部委圍繞國家戰略需求,結合自身職能,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前期研究課題,涵蓋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區域協調、民生保障等多個領域。
聚焦高質量發展目標
國家發展改革委作為規劃統籌部門,重點研究宏觀經濟走勢、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演變、地緣政治影響等宏觀環境問題,同時聚焦高質量發展目標,在投資、消費以及社會發展方面都展開了不同的研究。如在投資領域,展開工程咨詢標準化體系研究,城市地下管網建設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研究,“雙碳”指標體系構建、新質生產力培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等研究。在消費領域,展開增強消費內需動力、優化營商環境、培育區域消費中心和地方特色消費中心,以及新技術背景下的消費新模式和新增長點等研究。在社會發展領域,展開“十五五”時期社會發展形勢、基本思路和重點任務研究、“十五五”時期應對人口老齡化規劃研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支持政策體系研究。
工信部以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為核心,重點布局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如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綠色制造體系構建、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技術應用等方向,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低碳化轉型。2025年工信部將著眼“十五五”謀劃,制定促進換電模式發展的指導意見,制定增強輕工消費品供需適配性助力擴大內需行動方案,制定紡織、輕工、食品、醫藥等重點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等。
商務部聚焦國際經貿合作與國內消費升級,研究粵港澳大灣區與東盟發展規劃對接路徑、中非合作提質升級機制,同時推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優化出口結構并擴大內需。
自然資源部強調國土空間規劃與資源高效利用,研究戰略性礦產資源保障(如稀土、鋰礦)、生態修復與荒漠化治理,以及“雙碳”目標下的國土空間優化策略。
財政部側重科研資金全過程管理及績效評價改革。住建部則關注新型城鎮化與城鄉融合,提出“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建設、縣域城鄉協調發展等課題等。
突出系統性前瞻性問題導向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梳理了各部委“十五五”規劃的相關課題研究,發現其體現了“系統性、前瞻性、問題導向”三大特點,旨在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瓶頸。
需解決的核心問題和關鍵瓶頸包括科技創新瓶頸,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產業升級面臨“中低端鎖定”風險;內需與消費動力不足問題,即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需進一步釋放,需改善收入分配、優化消費環境;區域與城鄉發展失衡,區域經濟差距、城鄉公共服務不均等問題亟待破解;綠色轉型壓力,如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的技術與政策銜接尚需完善;人口老齡化與生育難題,亟需構建“一老一小”服務體系,應對勞動力供給結構性變化等。
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十五五”規劃基本思路研究重點。2024年3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國家發展改革委主辦的“深學篤行闡釋習近平經濟思想研討會”上表示,在謀劃“十五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指標、重大戰略任務、重大改革舉措、重大工程項目時,充分考慮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踐要求,特別是研究提出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性任務、基礎性工程。抓好發展新質生產力和年度重點工作的有機結合,研究出臺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舉措。
在部委的“十五五”前期研究中,呈現科技賦能與創新驅動的特點。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在環境監測、制造業升級等領域的應用成為共性課題,且多部委強調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如芯片、新能源材料)。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的“十五五”前期課題研究中,還包括科技賦能國民體質提升創新發展研究和科技創新助力銀發經濟創新發展路徑研究等。
跨部門協同與政策聯動也在增強。各部門課題強調協同性,如生態環境部與水利部在水環境治理中的合作,工信部與自然資源部在綠色制造與資源利用中的聯動。同時,強調民生導向與安全底線,研究覆蓋人口發展、醫療保障、職業教育等民生議題,同時統籌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底線問題。
為繪制未來五年藍圖做準備
“十五五”期間,預計我國經濟將繼續以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聚焦科技創新、綠色轉型、區域協調、民生福祉和開放合作等維度,構建新發展格局。從各部委“十五五”前期研究課題里,能看出一些關鍵著力點。
從產業來看,突出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工信部將推動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技術應用,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強化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作為重點,將著眼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數字生活的向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提升信息通信業治理水平。加快數字技術與居民消費場景深度融合,助力政務、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公平可及。在未來產業布局上,將重點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術等未來產業。
從綠色低碳全面轉型方面看,碳中和路徑將深化,生態環境部以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碳交易市場完善為抓手,推動能源結構向清潔化轉型;自然資源部強化生態修復與資源循環利用。
從區域協調與城鄉融合來看,“十五五”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聚焦一個重要目標,那就是更好服務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要進一步提升全國區域發展“一盤棋”意識,每個區域都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將深化,同時推動縣域經濟與鄉村振興聯動。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在生產領域促進效率最大化,通過高質量發展不斷做大做優社會財富蛋糕;同時要注重分配領域的公平化,著力推進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瞄準發展的短板下功夫,使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和不同區域。
在民生保障與社會治理方面,推動“一老一小”服務,完善托育服務體系與養老保障,應對人口結構變化。推動醫藥衛生改革、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對接,提升人力資本質量等。
“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中國式現代化路徑的深度思考。通過破解科技創新、綠色轉型、區域協調等核心問題,未來五年我國經濟將進一步實現質的有效提升與量的合理增長,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