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認真謀劃“十五五”發展之年。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的智慧港口,為國家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將是“十五五”中國港口發展的重要戰略使命。
“十四五”時期中國智慧港口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部分新建自動化、智慧化集裝箱碼頭投入使用,部分現有集裝箱碼頭完成自動化、智慧化改造,展示了中國智慧港口建設的創新能力和發展水平,為未來智慧港口建設迭代升級積累了寶貴經驗,奠定了較好基礎。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認真謀劃“十五五”發展之年。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的智慧港口,為國家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將是“十五五”中國港口發展的重要戰略使命。
一、建設智慧港口的戰略意義
1.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港口是基礎性、先導性、樞紐性設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和晴雨表。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0年—2023年中國GDP和港口吞吐量數據相關分析,若以港口吞吐量為自變量,計算得出相關系數為0.978499,若以GDP為需求端作為自變量,計算得出相關系數為0.986111,兩種計算結果都表明,兩者相關度非常高。因此,中國要實現現代化必須港口實現現代化,中國經濟要高質量發展必須港口高質量發展。建設智慧港口是港口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必經之路。
2.是實施強國戰略的必然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要實施交通強國、質量強國、科技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等強國戰略,建設智慧港口充分體現了這些強國戰略的內在要求,也是這些強國戰略的集成應用平臺。尤其是交通強國必須港口強國,建設智慧港口是實現世界強港、實現彎道超車的最科學、最有效、最現實的途徑。
3.是港口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對港口的代際劃分揭示了港口的發展規律,港口發展從低級階段到高級階段,服務功能從簡單到綜合,服務腹地從直接腹地到間接腹地、交叉腹地,由小變大;港口從運輸樞紐升級為物流樞紐,再升級到供應鏈樞紐,最大程度滿足客戶需求,不斷提升自身的發展價值。推動港口發展的內在動力是生產力的進步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市場需求的發展。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物聯網、5G(6G)通信甚至星鏈傳輸技術、全球定位技術等科技不斷進步,將助推港口發展。建設智慧港口是遵循港口發展規律的必然趨勢。
4.是港口運營商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當前,世界經濟進入逆全球化時代,國際貿易不穩定因素增多,港口面臨生產成本上升、減排降碳、客戶服務要求提高、同行競爭加劇等一系列挑戰,必須對傳統的生產和管理、服務方式進行變革,必須對發展模式進行優化完善,建設智慧港口是破解發展難題的最好辦法。

二、“十五五”智慧港口建設的戰略重點及其判斷依據
1.戰略重點
把現有集裝箱碼頭智慧化改造作為重點,作為中國港口集裝箱碼頭智慧化建設的基礎和基本面,這是集約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新建集裝箱碼頭要盡可能按照智慧化要求規劃設計。
全面推進智慧港口建設,加快實施非集裝箱碼頭、港口管理和市場服務的智慧化。把貨運服務作為建設中國特色港口智慧化服務重點,特別是加大內貿物流服務力度,帶動腹地經濟發展。
積極推進運輸樞紐港向港口為龍頭的物流樞紐港、供應鏈服務樞紐港發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立足港口跳出港口,面向廣袤的內陸腹地,建設以港口為龍頭的智慧物流服務體系和智慧供應鏈服務體系,打造智慧港口服務生態圈。
2.判斷依據
(1)中國港口現狀決定了智慧港口建設重點
根據交通運輸部統計公報,2023年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69.73億t,其中,外貿占比29.74%,煤炭及制品占比17.89%,礦石占比15.41%,集裝箱占比36.5%(按照20英尺標準箱計);專業化生產性泊位1544座,其中,集裝箱碼頭占比24.62%,煤炭碼頭占比17.81%,礦石碼頭占比5.96%,原油碼頭占比6.54%,成品油碼頭占比10.43%,液體化工碼頭占比19.82%,其他碼頭占比14.82%。
(2)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決定智慧港口建設重點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2023年全國GDP為126.06萬億元,其中,沿海11個省市GDP為66.58萬億元,占比52.82%,內陸地區占比47.18%,地區發展差距較大。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共同發展,共同實現現代化。現行的港口、產業、所在城市為主的互動發展模式將演變為港口、產業、所在城市+內陸地區互動發展模式。港口要積極主動承擔服務國家戰略使命,在繼續服務好沿海地區的基礎上,加大對內陸地區服務的力度,延伸港口服務功能,加強與內陸地區相關企業合作,運用信息技術等手段,建設以港口為龍頭的智慧物流鏈、智慧供應鏈。
(3)國際形勢決定智慧港口建設重點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尤其是美國、歐盟等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國際貿易嚴峻形勢前所未有。預見中央政府一方面繼續與相關國家開展貿易談判,另一方面會加大力度實施“雙循環”戰略,以內需化解出口壓力。
(4)港口的服務腹地類型決定智慧港口建設重點
世界港口按照服務腹地分類,可分為海向腹地型港口和陸向腹地型港口、海陸腹地復合型港口。新加坡港是典型的海向腹地型港口,它必須配備高度發達的航運服務,否則難以成為國際一流的樞紐港,難以帶動資源貧乏的城市型國家發展。航運服務依托的是城市,可以輻射全球。上海港扼長江口要道之優勢,屬于海陸腹地復合型港口,其本質也偏向于陸向腹地型港口。中國沿海包括長江沿江其他港口基本都屬于陸向腹地型港口。陸向腹地型港口應以貨運服務為主,未來港口競爭主要是貨源競爭,沒有貨源就吸引不了航運,貨運服務水平影響著港口腹地的大小和港口增值程度,影響著貨主對港口的選擇,影響著港口對區域經濟貢獻水平,貨運服務依托的是港口。不同腹地類型的港口對航運服務和貨運服務應有不同的選擇,從而決定智慧化建設的發展路徑。
三、智慧港口建設面臨的兩大挑戰
1.對智慧港口建設的認知程度,核心是如何建設好智慧港口
從目前中國智慧港口建設實踐來看,一是發展不平衡,二是以集裝箱碼頭智慧化為主,三是局限于碼頭生產為主。這種現象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根本在于對如何建設好智慧港口的認識有待提高。“十五五”是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中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也是中國智慧港口建設的關鍵時期。建議交通運輸部:加強對全國智慧港口建設的領導和協調,在建設智慧港口的基礎上,面向服務腹地,做好以港口為龍頭的智慧物流鏈、智慧供應鏈建設的頂層設計,開展“十五五”智慧港口專題規劃研究;加強全國智慧港口建設交流與合作,抓住機遇,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少走彎路,加快發展。
2.做好智慧港口安全管理
網絡安全是智慧港口建設和運營的最大隱患。目前我國港口使用的系統軟件都是西方國家的軟件,若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國發動網絡戰爭,不允許使用其系統軟件,將會造成我國港口及物流鏈、供應鏈癱瘓,其后果不堪設想。為此,建議加快啟動替代措施,應用鴻蒙系統軟件,防患于未然。(作者:童孟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