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環保行業從快速擴張的工程投資建設模式,逐步向穩健經營的運營模式轉變。但粗放增長模式下累積的矛盾也不斷顯現,整體需求釋放滯緩,市場競爭加劇,產能利用率低下、同質化競爭嚴重、應收賬款高企、增收不增利等行業問題越來越突出。“十五五”期間,環保行業仍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將進入增量放緩、存量優化、產業升級迭代的新階段,并呈現政策導向明確、技術進步迅速等特點。盡管面臨一些挑戰,但剛性需求和政策支持使環保行業依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01“十五五”環保行業發展趨勢
(一)政策導向更加明確
中央層面已發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政府不斷出臺新的環保法規和標準,都將推動環保行業的發展。《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已明確提出,到2030年節能環保產業規模達到15萬億元左右。環保產業政策不僅為環保行業提供了明確的發展方向,也將極大激發市場需求。預計“十五五”期間,環保行業將繼續受益于政策紅利,仍具巨大發展潛力。
(二)技術進步將更加迅速
技術進步是推動環保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當前,低碳改造、新污染物治理、清潔生產等技術正成為新的賽道,引領環保行業產業轉型。隨著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的發展,環保行業也將朝著智能化、數字化、高效化的方向發展。
(三)精細化運營將更受重視
目前,環保項目建造高峰期已過,增量市場在減少,水務、固廢等趨于飽和領域的存量市場競爭是現階段乃至更長時期的新常態。這就要求環保企業在“十五五”期間要更加注重運營管理和提質增效。通過優化運營流程、提升技術水平、降低運營成本等手段,實現高效、穩定地運行。同時,環保企業也要積極關注市場需求變化,及時調整經營策略,以適應市場的快速發展。
(四)智慧化轉型將成為必然
環保行業正經歷從傳統模式向智慧化模式的轉變。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手段的應用,提升環保行業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比如,利用智慧化系統對工藝環節和設備進行精細化控制,實現安全穩定地運行;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實現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實時監控和預警,提高治理效率和效果。
02“十五五”重點環保產業發展趨勢
(一)垃圾焚燒發電
“十四五”的規劃目標已提前完成,行業整體規模趨于平穩,工程規模和設備規模大幅度萎縮,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新增中標數量、主要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的資本開支、新增產能等均見頂回落,行業已從增量市場發展轉向存量市場競爭。“十五五”期間,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將全面進入運營主導時代,領先企業將通過存量項目整合進一步擴大產能規模,企業效益的增長點在于運營項目的精細化管控和業務拓展。
在國補退坡的背景下,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紛紛探索和實踐新的業務增長方式,通過深耕(供熱及協同處理)、出海(運營海外項目+設備出口)和跨界(開拓新材料和新能源業務)等方式尋找新的增量空間。在供熱及協同處理方面,光大環境、瀚藍環境、三峰環境等固廢龍頭企業都在進行垃圾焚燒供熱業務的改造拓展與項目提效。在海外投資方面,我國垃圾焚燒發電企業海外投資步伐在加快,海外運營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已達34個。2024年以來,旺能環境、高能環境等均已收獲海外項目。在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業務方面,2021年以來,偉明環保、中國天楹、三峰環境等企業依托自身稟賦加速跨界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賽道,主要涉及新能源材料、風光發電、儲能等。
(二)餐廚垃圾處理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垃圾分類成效日益明顯,餐廚垃圾增量較大,餐廚垃圾處理業務有較大的市場空間。近年來,餐廚垃圾處理行業發展迅速,與垃圾焚燒發電協同,投資力度不斷加大,運營項目逐漸增多。“十五五”期間,餐廚垃圾制氫將成為經濟性和減碳性兼備的再生資源新方向。相較于天然氣、電解水制氫,餐廚垃圾制氫成本較低。據有關機構測算,餐廚垃圾制氫成本僅為天然氣制氫、電解水制氫的77%和58%。
(三)城市固廢資源化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筑垃圾、工業廢棄物等固體廢物不斷增加。同時,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人們對固廢資源化利用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十五五”期間,在“無廢城市”“無廢園區”“無廢企業”推動下,固廢資源化前景廣闊,目前存在的資源瓶頸、技術難度、成本壓力和效益等領域難題,將逐步被破解。預計“十五五”期間,固廢資源處置將通過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持續提升固廢資源轉化的效率、效益。尤其是后汽車時代新固廢處理、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多元化高附加值再生產品開發等領域將帶來新發展動能。
(四)土壤修復
作為環保產業的重要分支,環境工程市場潛力巨大,有望成為拉動行業增長的核心力量。土壤修復仍處成長期,近幾年市場規模保持在百億元左右,2023年達到158.5億元。2024年6月,生態環境部發布《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公開征求意見稿)》,要求到2027年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取得明顯成效,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隱患排查整改合格率達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4%以上,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0年,各項指標進一步提升。隨著國家對土壤防治的重視和環保政策趨嚴,預計“十五五”期間,土壤修復項目將逐步增加,市場規模有望逐年攀升。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降低,土壤修復項目的經濟效益將逐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