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中國經濟既面臨國內總需求不足、國際環境不確定性明顯增強的挑戰,也具備韌性足、潛力大的優勢。百年變局和全球貿易摩擦愈演愈烈,更加考驗政策和改革的應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做了部署安排,31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各地2025年經濟指標預期目標,確定了重點工作任務。2025年,地方經濟增長目標有何新變化?各領域分項指標有何特點?今年地方經濟工作部署了哪些新任務?工作有何新亮點?
一、2025年地方經濟總體目標:31省份GDP平均增長5.3%
1、目標速覽:29個省份將GDP增長目標設定在5%至6%之間,31省份目標增速的加權平均值為5.3%,預計全國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或將設定為“5%左右”。2025年,西藏GDP目標最高,要求GDP增長“7%以上,力爭達到8%”;青海GDP目標最低,預計GDP增長“4.5%左右”并“力爭更好結果”。其他29個省份GDP目標都設定在5.0%至6.0%之間,其中海南為“6%以上”,新疆、內蒙古、重慶、湖北均為“6%左右”;安徽、四川、浙江、河南等九省份目標為5.5%左右或以上;福建將增長目標設在5.0%—5.5%區間;山東、江蘇、北京、上海等14個省份預期經濟增長5.0%左右或以上。
2、與2024年目標相比:地方GDP增長目標總體穩定,31省份2025年GDP增長目標加權平均值為5.3%,略低于2024年目標0.1個百分點,平均仍保持在5%以上的水平。當前各地既面臨外需不確定、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也有前期增量政策逐步顯效的有利形勢,地方制定的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小幅調整,但總體基調依然積極進取。
3、分省份看,僅天津上調了2025年GDP增長目標,15個省份下調經濟增長目標,15個省份目標基本持平。部分省份結合內外部環境變化下調GDP目標,但在宏觀政策有利條件支撐下GDP目標調整幅度不大。增速目標下調幅度最大的是海南,從8.0%調整為6.0%。除海南以外,其他下調GDP目標的省份調整幅度都在0.5個百分點以內。
經濟大省主動挑大梁,粵蘇浙魯四個經濟大省仍維持了5%的增長目標不變。江蘇、福建、安徽、北京等多個省份均提出要根據實際工作“爭取更好結果”。部分中西部省份2025年GDP目標相對較高,主要是基于國家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以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西藏、新疆2025年GDP目標全國領先,源自“一帶一路”沿線貿易持續驅動和產業轉移加快,既拓展了國際貿易,又擴大國內省際產業投資合作,將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新動能。
二、2025年地方財政收入目標:30個省份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增長2.9%
1、目標速覽:多數省份將2025年財政收入增長目標設定在2%至5%之間。截至2月3日,除青海以外,30個省份公布了2025年財政收入預算目標。2025年財政收入增速目標最高的是新疆和西藏,均為“增長10%”;目標最低的是內蒙古,增速為0%;江西財政收入增長目標僅為1.1%。黑龍江、湖北財政收入增長目標均為5.0%;重慶目標設在4.5%;北京、遼寧、河南三省份目標為4%;廣東、山東、陜西等九省份目標為3%;湖南目標設在2.5%;江蘇、浙江、上海等九個省份目標為2%。
2、與2024年目標相比:總體上看,以2024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作為權重計算,30個省份財政收入目標加權平均增長2.9%,較2024年下降1.5個百分點。一方面與有效需求不足、價格下滑因素拖累財政收入有關,另一方面與房地產行業稅收優惠等一攬子增量政策實施造成的財政減收有關,但長期看政策效應顯現帶動宏觀經濟向好將逐步激發財政增收潛力。分省份看,30個省份中,僅有西藏上調2025年財政收入增速目標,5個省份目標持平,24個省份下調目標。廣東連續兩年將財政收入增長目標設置為3%,除廣東外主要經濟大省2025年財政收入增長目標均有不同程度下調。浙江、上海從上年的5%調整為2%,江蘇從4%調整為2%,山東從4.0%調整為3.0%,河南從5%調整為4%。
3、與2025年GDP目標相比:總體上看,地方財政收入增長目標大幅低于GDP目標。30個省份2025年地方財政收入目標增長2.9%,低于GDP增速目標2.4個百分點。分省份看,多數省份財政收入增長目標低于經濟增長目標1至3個百分點,僅有新疆、黑龍江等少數省份財政收入持平或高于GDP增速目標。經濟大省2025年財政收入增長目標均低于GDP增長目標。廣東、山東、江蘇、上海、浙江、四川、安徽2025年財政收入目標分別低于GDP目標2.0個、2.0個、3.0個、3.0個、3.5個、3.5個、3.5個百分點。
三、2025年地方經濟分項目標:工業生產目標上調,消費和物價目標下調
1、工業生產目標較高,消費目標下調。從生產看,多數省份上調工業增加值預期目標,爭取工業經濟開門紅。2025年,廣東由5%上調至6%左右,山東由5.5%上調至6%以上,浙江由6%左右調整為6%以上。中西部省份預期增速較高,西藏設定為16%、高于上年的10%,甘肅、新疆均設定為8.0%,江西、湖北均設定為7.5%。從消費看,多數省份社零增速目標下調幅度較大,居民消費需求仍有待提振。2025年,湖北由9%調整為7%左右,河南由7%調整為6%,福建由6%調整為5.5%,廣東由6%調整為5.5%,浙江由5.5%左右調整為5%以上。
2、投資目標差異較大,外貿目標謹慎。從投資看,經濟大省淡化固投規模增長的要求,更加注重投資效益的提升。如廣東要求“提質增效”,浙江要求“確保項目投資增速快于GDP增速”。化債重點省份投資目標調整不一,重慶從4%上調至5%,吉林從3%上調至5%;內蒙古從15%下調至10%,遼寧從10%下調至7%。從出口看,主要外貿大省對2025年進出口形勢評估偏謹慎,要加力穩外貿。如廣東要求“進出口總額穩量提質”,浙江提出貨物出口占全國的份額保持穩定,四川要求“穩住萬億級規模”,上海將“穩外需”同“擴內需”并列為2025年第一大經濟工作任務。
3、新增就業目標持平,物價目標下調。從就業看,各省份調查失業率預期目標較為一致,基本維持不變。已披露調查失業率目標的省份中,多數將目標設定在5.5%左右,持平于上年。30個省份(西藏未公布)2025年城鎮新增就業目標合計1651萬人,略高于上年。各地積極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做好最大的民生工程。從物價看,各省份CPI目標下調至2%左右。30個公布物價預期目標的省份中,僅西藏要求“3%以內”,其他多數省份均將CPI目標增速從上年的3%下調為2%。這既是當前物價低迷壓力的直接體現,也反映了促進物價合理回升的緊迫性,2025年政策對物價的重視程度將會更高。中央將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地方加強產業政策引導,改善供求關系,整治內卷式競爭。
四、2025年地方重點工作任務:四大抓手
1、提振消費:各省份將提振消費和擴大內需擺在2025年工作更突出的位置。一是擴圍實施“兩新”政策,促進大宗消費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二是大力支持服務消費,拓寬消費場景發展新型消費。三是加大養老、育幼、醫療保障,解決居民消費后顧之憂。
2、擴大投資:多個省份強調“提高投資效益”,解決拖累投資的短板。一是優化投資領域,重大項目投資聚焦新基建與綠色轉型;二是推動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穩住房地產投資;三是通過法治化手段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3、促進創新:發揮科技創新在新質生產力中的基礎性作用,全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是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壯大企業創新主體;二是加快新興產業集群式發展,加速未來產業政策體系,同時要整治內卷式競爭問題;三是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升級。
4、化解風險:財政金融協作化解存量債務,遏制隱性債務新增。一是擴大專項債發行規模,用好財政資金工具更加精準支持債務置換;二是用好央行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化債支持力度;三是嚴控增量債務,加快城投市場化轉型,寧夏、內蒙古等地區有望退出高風險省份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