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五五時期世界經濟走勢
- 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受勞動力供給增長放緩、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減速、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增速將繼續放緩,潛在經濟增長率可能降至2000年以來最低水平.
- 公共債務率攀升:為應對經濟危機等,各國出臺大規模刺激政策,推高了全球債務水平,十五五時期公共債務率將繼續上升.
- 貿易增速放慢:地緣政治沖突、貿易保護主義等影響,全球貿易增長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增速將放緩,但服務貿易因數字化等因素推動,有望成為全球貿易增長主動力.
- 產業鏈供應鏈區域化: 中美博弈、俄烏沖突等地緣政治因素,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受重視,企業將更多考慮分散布局,區域化特征更為明顯.
- 能源格局重塑:俄烏沖突等地緣政治沖突,使化石能源供求深度調整,全球能源和關鍵礦產資源格局加快重塑,新能源及相關產品的推廣普及將加速.
- 數字化轉型加快: 數字技術迭代創新推動全球經濟社會秩序重塑,數字經濟將繼續快速發展,人工智能浪潮爆發,有望成為重塑全球經濟秩序的重要動力.
二、對我國的影響
- 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全球經濟低增長可能影響我國出口等外需市場,但也促使我國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提升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和質量,進一步擴大內需市場,優化經濟結構.
- 科技創新與競爭:全球數字化轉型加快,我國可抓住機遇,加大在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發投入,提升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地位,但同時也面臨美西方等在高科技領域的打壓和封鎖加劇的挑戰.
- 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區域化趨勢,既有利于我國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產業合作,構建更具韌性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也需應對部分產業外遷、供應鏈中斷等風險,需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能力.
- 貿易與市場拓展:全球貿易格局變化和貿易保護主義影響,我國傳統貿易市場面臨挑戰,但新興經濟體市場潛力釋放及服務貿易快速發展,也為我國貿易多元化和市場拓展提供了新空間.
- 能源資源保障:全球能源和關鍵礦產資源格局重塑,我國需加強能源資源的戰略儲備和多元化供應,保障能源資源安全,同時加快新能源等領域的發展,降低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
三、十五五時期世界經濟走勢及對我國影響的相關研究報告:
- 《“十五五”時期世界經濟增長態勢分析》:作者指出“十五五”時期世界經濟處于國際金融危機后深度調整期、新冠肺炎疫情后逐步恢復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期“三期疊加”態勢,增長動力不足,增速難以達到疫情前平均水平,預計增速保持在2.6%至3.4%區間,并呈現徘徊在低位區間、弱n型走勢、國際力量對比繼續調整等特征.
- 《“十五五”時期我國面臨的國際形勢和趨勢展望》:作者認為“十五五”時期全球經濟低增長趨勢仍將持續,公共債務率繼續攀升,世界經濟力量均勢東移趨勢持續,中美博弈和俄烏沖突演化影響地緣格局,不過服務貿易、數字貿易、新能源及人工智能等有望重塑全球經濟秩序 .
- 《“十四五”世界經濟形勢預判及對中國經濟影響》:該報告雖主要針對“十四五”時期,但也為研究“十五五”提供了基礎和對比。文中預計“十四五”時期全球經濟和貿易呈溫和復蘇態勢,增速前高后低,全球經濟、貿易和產業分工格局將發生深度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