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洛陽高新區牢牢把握“三區融合”這個關鍵,加快融合發展,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不斷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持續為洛陽建設副中心、打造增長極提供科技支撐和創新引領。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從洛陽雙瑞特裝公司傳來喜訊:該企業成功中標天津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城際鐵路橋梁支座項目,中標金額超過4000萬元。這條鐵路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基礎設施項目,建成后將構建起天津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半小時交通圈。

雙瑞特裝產品起吊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國內市場形勢,洛陽雙瑞特裝公司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保細分領域優勢地位,實現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和核心戰略市場多個重點項目突破。
該公司橋梁安全裝備制造部部長張林介紹,今年7月以來,該公司生產經營逆市增長,僅8月就承接合同訂單1.95億元,目前已完成生產、交付訂單1.32億元,為公司完成全年各項指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雙瑞風電葉片裝車啟運
創新驅動,是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近年,高新區搶抓自創區、自貿區、綜合保稅區等國家級戰略疊加機遇,努力拓展發展空間,區域綜合承載能力顯著增強。
截至目前,洛陽高新區進駐市場主體2.7萬余家,注冊資本超1000億元。其中,今年上半年新設立企業1272家,新增注冊資本63.46億元,進駐世界500強企業24家、國內500強企業18家、行業10強企業26家,產業集聚效應明顯。
科技“小巨人”企業崛起
這幾天,在雙洎能源(洛陽)有限公司智能化生產線上,工作人員正加緊生產用于出口的特種鋰電池。去年9月,雙洎能源落戶高新區,當年即實現規模化生產,如今已建成多條智能化電池生產線,產品廣泛應用于醫療、智能穿戴設備、精密儀器儀表、通信設備和航空、航天、船舶等領域。
該公司總經理李元衛介紹,自去年9月落戶以來,自貿區洛陽片區給予了大力的支持,找了五六家企業給該公司配套,從原材料供應、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給予很大幫助。該公司現在生產銷售形勢非常好,多條生產線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產品供不應求。目前,該公司在行業市場份額已經超過30%,今年產值預計能達到2億元。

雙洎能源自動化電池生產線
像雙洎能源這樣的快速增長的“小巨人”企業在高新區不在少數。
企業既是市場主體,也是創新的“主力軍”,尤其需要用良好的環境呵護其創新創業激情。高新區多年來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保障創新發展戰略實施。目前,高新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13家,占全市總數的34%;擁有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89家,占全市20%;擁有河南省創新龍頭企業7家,占全市35%;擁有市級以上孵化載體30個、國家級孵化載體10個,在數量和質量上均領跑全市,形成了“支柱企業頂天立地、小微企業鋪天蓋地”的喜人局面。
打造增長新引擎
作為“三區融合”發展的最新成果,洛陽綜合保稅區積極打造“兩中心一基地”,即以跨境電子商務+保稅農產品為特色的區域保稅物流分撥中心,以創新驅動保稅研發為特色的研發設計檢測維修中心,以服務先進裝備制造為特色的保稅加工基地,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在洛陽綜合保稅區二期建設現場,工人們頭頂烈日正緊鑼密鼓地加緊施工,不遠處,海關卡口、海關綜合服務樓、查驗倉庫等建筑已具雛形。
中建五局洛陽綜合保稅區項目現場負責人牛向陽介紹,目前二期項目海關卡口、查驗倉庫及庫區圍網都在夜以繼日加快工程建設,預計明年1月底整個工程即可交付使用。
洛陽綜合保稅區公共服務中心副主任張潮說,目前他們通過制訂“洛陽綜合保稅區招商行動計劃”,篩選出麥斯克電子12英寸集成電路級硅拋光片、博奧特智能終端等10個項目進駐綜保區,2021年建成后預計每年新增進出口額100億元。
張潮說,洛陽綜合保稅區將成為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對外開放平臺,推動我市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為副中心建設增添新動力。
積極借助自創區、自貿區、綜保區等平臺政策優勢,統一整合資源,“三區融合”,聯動發展,已經成為高新區創新發展的澎湃動力,不斷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為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輸送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