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海近日推出《關于加快特色產業園區建設 促進產業投資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稱《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系列擴大投資政策的“組合拳”。
“加快特色產業園區建設,擴大有效投資,是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的關鍵舉措”。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吳金城表示,“上海發布《若干政策措施》,目的就是要進一步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千方百計搶時間、趕進度,精準發力強服務、優環境,做好強支撐、著力增后勁,穩住經濟基本盤,讓經濟重回平穩健康發展軌道”。
據介紹,《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從規劃、土地、金融、服務等環節,找準投資增長點,精準供給有效政策,全面創新招商引資政策,力爭在總部機構、龍頭企業、旗艦項目、功能平臺等集聚方面實現突破。
據悉,上海推出的26個特色產業園區總規劃面積約108平方公里,可供優質產業用地超25平方公里,物業空間超1400萬平方米。
這些平均面積在3至5平方公里的特色產業園區,包括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奉賢化工新材料產業園、金山碳谷綠灣產業園、嘉定氫能港、超能新材料科技園、馬橋AI創新區、閔行開發區智能制造產業基地等,將瞄準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制造六大核心產業領域。
此外,在培育創新動能,打造在線新經濟、數字新基建方面,上海將加大在線新經濟12個重點領域的招商引資和產業培育力度,打造一批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在線新經濟生態園,形成產業經濟新場景新動能。同時,上海將加大5G基站、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智能網聯汽車、智能電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項目建設和應用帶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近3年數字新基建70多個項目總投資約2000億元。
上海還將啟動“4個1000億”基金: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設立總規模1000億元的先導產業基金;聚焦新網絡、新設施、新平臺、新終端,設立總規模1000億元的新基建信貸優惠專項;將中長期低息貸款政策從集成電路擴大至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設立總規模1000億元面向先進制造業的中長期信貸專項資金;推動園區轉型升級,設立1000億元的園區二次開發基金。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呂鳴表示,下一步,上海將加強精準招商,招引一批“特斯拉式”項目。比如在人工智能領域,已引進商湯算力平臺、達闥機器人;在集成電路領域,推進格科微電子落地;在生物醫藥領域,引進信達生物等。此外,新能源汽車、航天航空、新材料等領域一批重大項目也正在推動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