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馬加鞭”發展新疆馬產業
新疆是傳統的養馬大區,有著悠久的養馬歷史和濃厚的馬文化底蘊。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新疆傳統馬產業正逐步向現代馬產業轉型升級,當現代馬產業與傳統馬文化美麗“邂逅”,馬的市場寶庫隨之被慢慢打開……
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出臺《新疆現代馬產業發展規劃(2019—2030年)》,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新疆馬產業發展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提出到2030年,全區馬產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220億元以上,一、二、三產比重達到46%、14%和40%,基本實現全國現代馬產業強區建設目標。
■馬品種繁育改良升級時不我待
眼下,昭蘇縣大草原上白雪皚皚、銀裝素裹,馬群奔騰在無垠的雪原上,馬蹄卷起飛揚的潔白雪霧,氣勢如虹。
《規劃》中提出“一軸”“兩區”“三園”“六鎮”“十場”的發展布局,其中,“兩區”是指昭蘇縣國家現代馬產業綜合示范區和烏昌國際馬文化旅游示范區。
近些年,昭蘇縣持續依托“天馬”優質資源,初步構建了“一核兩場兩園一環全域”的馬產業發展新格局。“我們積極推進騎乘型、速步型、儀仗型等新品系培育,建立了‘國有馬場+鄉鎮馬人工授精站+農牧民’的馬良種繁育生產體系,全面提高馬的性能水平。”昭蘇縣馬產業發展管理辦公室主任李海介紹,“2018年農牧民人均馬產業收入2350元,占農牧民人均收入的17.89%,馬產業已成為昭蘇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目前,新疆馬繁育生產體系不斷健全,馬匹存欄數、出欄數及肉產品均位居全國前列,伊犁馬已成為國產運動馬第一品牌。
即便如此,一系列短板仍然橫亙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向現代馬產業轉型的路上:馬匹改良育種、疫病防控、調教訓練、拍賣交易、飼料加工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馬產業保障和支撐體系仍不完善……
《規劃》提出,要加快馬繁育生產體系建設,為現代馬產業發展提供高質量馬匹;加快國家和自治區核心種馬場建設,扶持運動馬、產品馬擴繁場建設,促進全區馬匹改良并為休閑娛樂、體育競技賽馬提供優良馬匹;加快馬品種改良,加快利用伊犁馬改良繁育禮儀儀仗馬,加快轉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馬匹傳統的役用功能,提升馬匹專項生產性能和養馬經濟效益。
■馬產品轉型升級延長產業鏈
2019年7月5日,昭蘇縣人民政府與中蘊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簽訂發展現代馬產業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中蘊實業集團在昭蘇縣設立新疆中蘊馬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開發生產中蘊天馬系列馬奶食品、系列馬油日化用品、系列孕馬生物制品等七大品類745項產品,遠銷國際國內市場。“全產業鏈形成產能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00億元,將有力拉動傳統馬產業向現代馬產業 轉型,使現代馬產業真正成為固邊富民產業。”該集團總裁辦主任王馨毓介紹。
“當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傳統的馬肉、馬乳生產正積極向深度開發、精深加工利用方向發展,生產規模化、標準化、多元化進程明顯加快。”自治區畜牧獸醫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區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馬產品開發迅速發展,孕馬尿結合雌激素生產占全球份額20%以上,馬脂開發取得積極進展。
在延長馬產品產業鏈上,《規劃》提出,2019—2030年,要加快產品馬生產加工基地建設,產品馬生產加工基地建設完成各級補助及社會投資8.4億元以上,要以企業為引領,發揮養殖大戶示范作用,積極推進肉用馬、乳用馬和孕馬尿結合雌激素提取用馬等標準化規模養殖基地建設,形成優勢產業區域或產業帶,提升產品馬養殖綜合效益。
■發展馬產業任務艱巨
2019年12月29日,五家渠市恒尚伯駿馬術俱樂部里的馬術表演熱火朝天,該俱樂部正為迎接當地冰雪旅游文化季做準備。“我們為游客準備了名馬展示、馬術表演、馬術障礙賽等精彩的節目。”該俱樂部副總經理曾亞琦介紹。
基于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馬文化產業也呈現蓬勃發展勢頭,各地傳統民族馬術活動和以馬術體育競賽、騎馬旅游為主題的節慶活動日益頻繁,有力帶動了當地旅游、民族餐飲等產業的發展。
雖然如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馬文化產業仍然任務艱巨。受遠離國內消費市場和大眾消費習慣影響,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馬文化旅游消費群體增幅緩慢,大眾參與馬產業活動的意識不強,發展馬術表演、馬健身和馬休閑騎乘等業態后續消費群體的培育難度相對較大。
為此,《規劃》提出,要依據各地特色和旅游資源條件,大力開發建設馬文化旅游景區和線路、青少年研學旅行基地、馬文化演出中心、世界名馬科普基地等項目,為游客提供全方位馬主題文化旅游服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揮馬業協會和馬術協會的作用,引入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馬文化旅游項目,培育壯大一批馬文化旅游重點企業,構建現代馬文化旅游產業體系。
全區現代馬產業發展脈絡正不斷清晰,“快馬加鞭”推動新疆馬產業發展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