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化發展道路是全球化下經濟發展的縱深和重點。區域產業規劃是在一定區域內進行的規劃,區域是其載體,產業規劃必須立足于區域發展的實際條件,充分評估區域發展的制約因素,找出區域的產業比較優勢和有可能形成的競爭優勢,其規劃布局也要滿足于區域的基本條件,適合區域的發展方向。
(一)區域產業規劃應注重區域的發展條件
一是區域資源條件,它是地區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區域資源條件主要指礦產資源、河湖水庫及地下水資源、海洋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農業資源、勞動力資源以及自然景觀資源等。比如富含油氣資源的地區往往將煉油石化產業規劃作為重點,自然景觀資源較好的地區往往把旅游業規劃作為重點。
二是地區技術經濟條件,包括地區生產力發展的歷史、現有基礎及其構成、水平和技術特點等。一個地區的經濟基礎是經過一段長久的歷史形成的,是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產業規劃必須對區域原有基礎進行深入的調差研究,采取揚長避短,貫徹挖潛、革新、改造和提高的方針,對基礎薄弱的地區,往往要求規劃的新建項目多,但不要門類齊全,要適當集中;同時,要注意加強協作,考慮必要的配套工程。
三是國家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期計劃和要求,包括國家對某一地區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長期發展規劃,該地區在全國或者全省所處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今后發展的規模、速度、方向、地位等,這也就為區域規劃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據。在尚未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長期計劃的地區,應當對區域經濟發展方向,如區域的經濟結構、發展速度進行預測。
(二)產業規劃要充分考慮區域發展的制約因素
充分評估對產業建設、布局上由影響的自然條件,如地質、地形、氣候和水資源等條件,以及對各類工程的自然災害,如地震、臺風、滑坡等,一些產業布局和重點工程建設必須慎重考慮。還要充分考慮區域創新的社會文化因素,在創新文化較強的地區,高新技術產業規劃往往受到重視。相反,產業規劃必須鼓勵創新與創業、培育創新精神作為不可取少的內容。
(三)產業規劃要充分考慮到對區域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作為區域產業規劃,必須充分考慮到產業布局和建設是否有利于區域競爭力的提升,有利于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區域環境的維護和改善。產業規劃不是短期行為,它要做到的是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促進。
總之,產業規劃必須要對區域條件進行全面調查、綜合評定,充分利用區域有利因素,克服和改造不利因素,擬定出區域綜合開發利用的規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