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家發改委微信公眾號聚焦大慶——以《第二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典型經驗介紹之一:黑龍江省大慶市》為題,全面報道了大慶市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的主要進展和成效、主要做法與經驗,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充分展示了大慶轉型發展的經驗成果。
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是新時代國家推進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和平臺。2019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的通知》,大市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為黑龍江省唯一一家。近期,第二批示范區相繼報請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印發示范區建設方案,全面啟動示范區建設。
近年來,我市結合國家推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的系列決策部署,著力重構產業、重組要素、重聚動能、重塑環境,奮力走出一條經濟結構更優、體制機制更活、內生動力更足、承載功能更強的發展新路子,實現了經濟運行更加穩固、更為向好;產業基礎更加堅實、更為多元;內生動力更加強勁、更為持久;環境氛圍更加宜居、更為宜業。
大慶市是全國典型的石油資源型城市和老工業城市。近年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總書記推進東北振興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轉型目標,大膽改革,銳意進取,2019年大慶成功獲批全國第二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按照國家和省統一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務實推進示范區建設。
一、主要進展和成效
(一)經濟運行更加穩固、更為向好。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801.2億元,經濟總量在黑龍江省13個地市中排名第2;全口徑財政收入786億元,上劃中央和省的份額達到77%,超過全省的1/3;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401.3億元,總量在13個地市中排名第1,占全省總量的48.6%。綜合經濟水平在全省穩居第二位,在全國262個資源型城市中列第15位,營商環境指數在東北三省地級城市中列第1位。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70.5億元、增長4%,總量同比凈增70.2億元、增速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持續保持上升態勢;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85.8億元、增長3%,始終保持全省第二位。
(二)產業基礎更加堅實、更為多元。石化煉油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項目全面開工,“油頭化尾”產業全鏈報捷、多點開花;沃爾沃S90整車累計突破10萬輛,S60新車型建成落地;豫港龍泉120萬噸/年鋁合金加工材項目開工建設、伊品270萬噸/年玉米深加工項目一期工程投產、二期加快建設,集度假和康養等產業于一體的宏福現代農業小鎮一期植物工廠建成投產。龍頭項目領銜帶動、多元產業有力支撐的發展格局已然形成,接續產業由初級培育階段向發展壯大階段扎實邁進。
(三)內生動力更加強勁、更為持久。在全省率先完成“放管服”國家“一號一網一窗”試點任務,網上辦事平臺即將上線運行;成功獲批國家可再生能源綜合應用示范區;成為全省第一個開展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試點城市,550萬噸重油催化熱裂解項目從試行承諾制到開工僅用28天;人民調解介入信訪矛盾化解的“4543”工作模式,被司法部稱為“楓橋經驗”大慶升級版。
(四)環境氛圍更加宜居、更為宜業。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40天、多個時段位居全省第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萬元,居資源型城市前列;高水平承辦斯諾克國錦賽、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等國際國家級文體賽事;出臺33條擲地有聲、務實管用的政策措施,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慶位列全國小康城市100強第65位、入選新時代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范例城市。
二、主要做法與經驗
(一)向經濟建設中心聚焦發力,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把培育壯大接續產業作為核心要務,積極推動產業布局、產業能級、產業質量持續優化。突出發展實體經濟。大力培育十大“雁陣式”產業板塊,初步構建起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強力推進“油頭化尾”。通過“五個一塊”保“油頭”、多鏈條延“化尾”,加快創建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組合開發現代服務業。堅持現代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并舉,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創新,激發轉型振興內生動力。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拓展開放合作空間,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加快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創新實施各類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市屬國有企業精簡到21戶,駐慶央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全部簽訂正式協議。拓展區域合作空間。落實與惠州對口合作確定的7個領域24個合作項目。組織惠州企業參加進博會、中俄博覽會等各類經貿活動。推動創業創新協同發展。推進非公經濟三年行動計劃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市本級安排創業專項扶持資金,市級以上創業基地發展到17個。
(三)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總抓手,扎實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為牽動,著力打造優質糧食、安全牧業、綠色果蔬、特色水產“四位一體”發展格局。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精深加工。依托糧食、果蔬、肉蛋奶等資源優勢打造10大產業鏈,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126家。建設生態宜居美麗家園。全面建立河長制,嚴控秸稈焚燒污染,扎實推進“廁所革命”等振興工程,農業“三減”面積達到150萬畝。
(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構建投資興業新高地。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根本性、長期性、戰略性任務。營造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1116項市級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887項實現“網上辦”。開展“5+X”延時服務等政務服務,企業和群眾辦事更加便捷。營造利企惠企的市場環境。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審批事項由77個壓縮至44個。落實小微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優惠政策,調整城鎮土地使用稅稅額標準和等級范圍。營造寬松便利的融資環境。用好用活基金、債券等金融工具,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設立各類周轉基金,累計為重大項目出資37.65億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圍繞打造東北地區營商環境最優城市目標,以改革新突破積蓄形成大慶振興發展新優勢,做實改革舉措,釋放改革活力,提高改革效能,推動項目集聚、企業匯聚、人才廣聚,營造優良的營商環境、金融環境、人才環境、法治環境。
(二)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堅持把創新發展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和必由之路,圍繞做好“三篇大文章”,以油氣產業為“壓艙石”、非油產業為“新骨架”,加快構建多種經濟形態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三)科學統籌精準施策,構建協調發展新格局。加快推進哈大一體化建設,在產業發展、資源利用、要素流動等方面開展合作。深化中油集團與省政府簽署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及補充協議,在城市建設管理、產業發展、社會穩定等方面加強地企合作。
(四)更好支持生態建設和糧食生產,鞏固提升綠色發展優勢。牢固樹立“兩座金山銀山”理念,把優良生態資源作為重要資產和重要資本,培育發展生態產業,布局綠色制造、綠色加工、綠色服務項目和企業,治理和保護好生態環境,推動生態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增值。
(五)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建設開放合作高地。積極融入全省開放合作平臺建設體系,借助進博會、中俄博覽會等重大經貿活動開展平臺招商。升級薩爾圖機場,謀劃建設黑龍江自貿區大慶片區,構筑外向型經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