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研究區域為上海市嘉定區、江蘇省昆山市、太倉市,三地下轄共計29個鄉鎮街道。其中,嘉定區12個鄉鎮街道,昆山市11個鄉鎮,太倉市8個鄉鎮 (如圖1)。

圖1 嘉昆太行政區劃圖
一、動力機制
1產業基礎
嘉定在經過數十年汽車產業發展基礎上,在土地利用等因素制約下,大力發展總部經濟與研發產業,區域內汽車整車研發,新能源開發以及互聯網汽車研制等價值鏈高端產業蓬勃發展,對于價值鏈低端的制造業則是不斷向外轉移。昆山和太倉一直是國內著名的零部件制造基地,本身有較強制造業基礎,加上承接上海汽車產業轉移,大力發展零部件制造尤其是以先進零部件制造業為主的高端裝備制造業,使得高端汽車零部件制造業成為昆山太倉的優勢汽車產業。
2創新資源
依據嘉定總體規劃 (2017—2035) 要求,嘉定定位于打造汽車嘉定,科技嘉定。作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重要承載區,嘉定分布眾多創新資源,包括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科研人才等。在汽車研發產業方面,嘉定更是走在長三角前列,區域內有包括張江高新區嘉定分園在內的30多家科技產業園;有上汽集團、電動汽車研發中心在內的一大批科研中心;有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在內多個研究院校以及三萬多名汽車專業人才。產學研充分融合,創新資源高效整合,使嘉定汽車研發產業始終在長三角地區甚至全國范圍內中占據產業高地。依據《江蘇省縣 (市) 科技創新分析研究》以及《“十三五”昆山市產業創新發展報告》,昆山和太倉產業綜合實力很強,但汽車產業結構仍需優化,雖然汽車產業整體發展較快,但自主研發能力同嘉定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同時產學研聯系不充分,企業很少能介入科研院所的開發,人才儲備也相對乏力,研發主體地位有待進一步強化。因此,在現有基礎上提高嘉昆太汽車產業聯系,以“產業同圈”延伸汽車產業鏈,增強嘉昆太地區整體核心競爭力,加大協同發展力度,才能早日完成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建設,打造有影響力的汽車產業中心。
3區域政策
盡管嘉定、昆山、太倉屬于不同的行政區劃,但由于地理鄰近以及自然人文環境互通,政府間合作日益密切。在汽車產業發展上,三地資源稟賦互補,充分利用科技、資源、市場、人才等方面優勢,密切產業間交流合作,共同開展科技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其中安亭鎮與花橋鎮已經開始雙城共建,不僅在汽車產業上深化合作,在城市建設,民生建設等多方面開展戰略合作,以期形成協同、融合的共贏格局。
4交通條件
國內首條跨省軌道交通 — — 上海軌交11號線花橋站的開通,極大方便嘉定昆山兩地居民的交流,對科研人才的工作生活提供極大便利,客觀上促進嘉定昆山汽車產業發展。隨著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的提出,為了更好進行產業融合,嘉昆太加快區域路網建設。蘇州軌交S1號線延伸段正在建設,建成之后將直接與上海軌交11號線對接;太倉的G204新瀏陽河大橋南匝道已經順利完工,直接溝通太倉與嘉定的交流;同時,嘉定區總體規劃 (2017—2035)中確定了嘉定“三廊四區”的未來發展格局,其中滬嘉線將北聯太倉,成為嘉定發展的主動力軸線;滬寧線將西聯昆山,成為產業發展聯絡的主軸線。交通路網建設不僅使地區汽車產業聯系更加密切,也會更加完善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建設。
二、結論與討論
1結論
(1) 長三角地區作為我國一體化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之一,汽車產業等先進制造業集群特征明顯,特別是嘉昆太汽車產業呈現“一核心帶動兩翼型”模式。在嘉定汽車產業發展帶動下,鄰省的昆山、太倉汽車產業逐步發展起來,昆山和太倉的部分鄉鎮在體量上游的超過了嘉定的鄉鎮,“一核兩翼”格局初步顯現;方向上由嘉定向昆山、太倉轉移。集群重心由嘉定外岡鎮東側轉移到昆山開發區東側,說明各區域汽車產業發展的整體數量上嘉定區已經不占優勢,而昆山和太倉發展迅速、有后來居上的態勢;行政壁壘對跨區集群的制約效應逐漸降低,汽車產業的集群創新邊界越來越模糊。
(2) 從2008年到2017年,跨界地區汽車產業空間分布低值區域變少,高值區域增多,企業空間分布逐漸向行政邊界中心集聚,但邊界部分區域汽車產業發展仍未形成顯著集群。與長三角南部的寧波—臺州汽車產業群重點依托國內民營企業相比較,長三角北部地區的嘉昆太汽車產業集群的基礎是依托改革開放初期外資和合資的形式進行集群化發展。寧波—臺州地區的汽車民營企業憑借相對靈活的民企運營機制、成本優勢,在發展中逐步擴大市場占有率。雖然同處長三角,但嘉昆太汽車產業成長及擴張的方式有所不同,憑借外資及合資的品牌優勢及更加突出的產學研技術優勢,形成了以嘉定為核心的中心輻軸式模式。
(3) 從嘉昆太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來看,嘉昆太汽車上游的研發企業核心一直是集聚于以安亭為核心的嘉定中心城區;中下游產業鏈的先進零部件制造業則呈現自嘉定向昆山、太倉轉移的態勢。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嘉昆太地區汽車產業具有協同發展基礎,嘉定區大力發展總部經濟與研發產業,包括汽車整車研發、新能源開發以及互聯網汽車研制等價值鏈高端產業,而昆山太倉由于自身零部件制造業基礎雄厚,因而重點發展以先進零部件制造業為主的高端裝備制造業。
(4) 嘉昆太汽車產業發展的動力機制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其中產業基礎是汽車產業發展的前提,高校、研究機構等創新資源是推動汽車產業升級的根本,政府推出的區域政策是引導汽車產業成長的助推器,高速公路網的可達性是連接汽車產業跨區域交流的紐帶。在四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嘉昆太汽車產業集群效應逐漸擴大提升。
2討論
我國進入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階段,長三角一體化進展程度如何,跨行政區域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如何推進?要完成這一國家使命,長三角一體化還有一些重大科學問題需要研究。目前,長三角一體化仍存在區域合作不夠充分、改革發展不夠平衡等問題。面臨進一步打破區域市場壁壘,通過產業布局一體化破解同質化競爭;通過消除體制機制障礙促進要素流動,增強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等任務。本研究將持續關注產業集群等問題并為長三角一體化國家發展戰略提供理論視角和相關政策支持。(作者:王承云,馬任東,王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