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軍民融合產業高地崛起
來自湖南省經信委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省軍民融合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602.8億元,增長6.5%;工業增加值133億元,同比增長16.4%,高出全省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9.5個百分點。
軍民融合產業持續升溫,湖南省軍民融合企業目前已達269家。長株潭三市的汽車制造、工程機械、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支柱產業,帶有“軍工血緣”的單位及技術達到70%左右。 湖南省持有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的單位101家,許可證持證企業總數居全國第九位;其中民口單位占比近七成。
一批軍民融合產業高地正在崛起,為湖南省工業高質量發展蓄積新興動能。
長沙高新區作為全國首個以軍民融合為特色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目前匯聚軍民融合企業120余家,收入近300億元,其中有4家為具備軍工資質的上市公司。
株洲航空產業園,依托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這樣的核心企業,帶動培育湖南通發、南方宇航、易力達機電等一批軍民融合企業,目前中小型航空發動機、工業燃氣輪機組、風電齒輪箱,分別占據國內90%、 50%、12%的市場份額。
湘潭經開區,一批智能化軍工生產車間誕生,軍民融合產業范圍拓展至陸海空三大領域。
目前,湖南省擁有株洲航空產業園、湘潭經開區、平江工業園3個國家級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基地,長沙中電軟件園、衡陽市白沙洲工業園區、岳陽城陵磯新港區、沅江市船舶產業園4個省級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基地。
高層推動有力,軍民融合氛圍日益濃厚
湖南省今年建立省領導聯系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工作制度,14位省領導聯系分工的19條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其中一半以上涉及軍民融合領域。省主要領導親自調度自主可控計算機及信息安全、航空航天(含北斗)、碳基材料等優勢產業鏈,助推產業鏈快速成長壯大。
軍民融合,湖南基礎深厚,省委省政府歷來重視。2013年,成立湖南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先后制定出臺了一批產業規劃和政策;設立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目前年度專項資金總額已達1.5億元。隨著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湖南省去年成立省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加強對軍民融合發展的統一領導,有效凝聚軍地工作合力。
今年4月湖南省放出“大招”,出臺《加快推進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五大措施、17條政策,全是“干貨”:
對牽頭承擔國防領域重大科技項目、武器裝備總體型號等任務的單位,項目驗收后給予最高300萬元的獎勵;
對軍工單位依托軍工技術新開發的民品在湘產業化,并實現新增年銷售收入達到5000萬元、1億元的,一次性給予100萬元、200萬元的獎勵……
“這些政策措施不僅有‘真金白銀’,而且很務實,鼓勵創新,導向鮮明,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省經信委軍民結合推進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幾年,長沙、株洲、湘潭、衡陽、益陽、岳陽等地,均制定出臺了促進軍民融合發展的具體措施,軍民融合發展氛圍日益濃厚。如,長沙市開福區自去年9月發布“軍民融合30條”后,省內外優勢軍民融合企業紛至沓來,其中“最快的只用半天就定下落地意向”。
從上至下強力推進,湖南省軍民融合裝上“加速器”。近5年來,湖南省軍民融合工業產值年均增長21%。
完善服務,加強對接,全力創建 長株潭城市群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
如何為軍工企業找到當地優質配套企業,讓民口企業的好技術、好產品更快“參軍”?湖南省多招并用,完善服務平臺,加強軍民對接。
每兩年編制一次并公開發布《湖南省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推薦目錄》,重點推進航空航天、民用核能、電子信息、工程機械、新材料等領域的軍民兩用技術雙向轉移。從2017年開始,兩年一次組織全省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大會,全面深化與軍工央企和國家有關單位的戰略合作。
按照“政府主導、需求導向、市場運作”的原則,通過“互聯網+服務”的模式,湖南省計劃用兩年左右時間整合省內各類資源、信息和服務,建設以省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臺為樞紐、市州窗口及軍民融合示范基地為補充、各類服務機構為支撐的軍民融合公共服務網絡體系,線上與線下結合,公益服務與專業服務結合,為“軍轉民”“民參軍”提供規范化、專業化、個性化的全方位服務。
“下一步,全力創建長株潭城市群國家級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省經信委副主任黃東紅表示,創建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將以體制機制和制度政策創新為重點,聚焦軍民協同創新和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統籌軍地創新資源,全力培育高端裝備、電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典型軍民融合產業,為全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探索新路徑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