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美國國防部發布了一項《關于預測太陽活動產生粒子風暴》的課題,面向全球懸賞3萬美元征集研究者,最終贏得挑戰的是一位退休人員,并非人們期望中的專業人才。實際上,這只是美國國防部實施“開放式創新”戰略推動國防科技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美國為保持軍事技術優勢,發起并實施“第三次抵消戰略”,為此持續推進新一輪國防采辦改革,希望構建一個更加靈活的采辦體系。在這種背景下,商業企業及民用技術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美國國會繼續放寬商業企業參與軍事技術研發的法律限制,國防部在商業創新聚集區設立專門辦公室,探索利用風險投資公司資本投資先進技術。從過去的“閉門造車”到如今主動“走出去”迎接外部取之不盡的創新資源,美國國防科技軍民融合程度一直在不斷加深,“開放式”創新戰略功不可沒。
當前,我軍裝備建設科技創新基礎還不牢,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能力同世界軍事強國相比仍有差距。對此,我們應破除傳統思維定勢,用更寬廣的視角審視和實施國防科技“開放式”創新戰略,不斷激發國防科技創新活力,加快科技興軍步伐,為建設強大國防和世界一流軍隊提供科技支撐。
既要堅持原則,更要靈活高效。國防科技軍民融合與企業打交道頻繁,工作敏感性強,社會關注度高。為此,國家、軍隊近年來加大了對國防科技及裝備競爭性采購管理的力度,有力規范了國防科技工作秩序,但同時也存在原則性有余、靈活性不足等問題。對此,應結合國防科技工作實際,采取機動靈活的管理方法,實現由基于程序向基于效果的管理方式轉變。在需求信息發布對象上,既要面向軍工集團及其他國有企業,也應囊括各類民營企業、科研單位甚至單個專業技術人員,通過“百家爭鳴”,達到軍民協同、集智攻關的預期目標,加快實現重大核心技術的突破。
既要加強管理,更要注重服務。目前,少數國防科研管理者仍然抱著“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心理,坐等企、事業單位登門拜訪,導致一些門檻低、投資少的軍民通用項目炙手可熱,而部分專業技術性強、投資大的軍事專用項目卻無人問津。為改變這種局面,相關業務主管部門應轉變思想觀念,增強服務意識,建立更加主動的商業技術掃描和企業創新能力評估引進制度,主動邀請社會知名企業特別是高科技商業公司加入國防科研生產行列,促進科技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提高協同創新效益。
既要重視保密,更要升級改造。軍民融合重在開放,難在保密,這已成為制約國防科技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瓶頸”問題。針對當前國防科研領域保密審查項目多、門檻高、時間長等問題,應健全完善保密相關制度規定,設立權威性高、專業性強的國防科研保密審查管理機構,科學劃定保密審查范圍,注重提高審查效率,確保銜接順暢、快捷高效。同時,應加強保密安全環境建設,采取數據加密、入侵檢測、病毒防治等措施,對現有涉密信息服務系統進行升級改造。
既要立足國內,更要放眼全球。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國防科技領域也概莫能外。當前,應結合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和軍事力量“走出去”戰略,深化國防科技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快國防科研“走出去”的步伐。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建立國防科技重大基礎前沿課題需求全球發布機制,支持引進人才深度參與國防科技項目、開展科技攻關,鼓勵國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與國外高水平科研機構建立聯合實驗室,不斷增強我國國防科技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