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獲批以來,京津冀地區首個調整行政區劃的城市終于亮相。5月13日,河北省保定市正式宣布最新的區域劃分調整方案,根據調整方案,保定市轄區將由三個變成五個,面積增加7倍,人口翻一番。業內人士認為,保定區劃調整將有助于京津冀城市群從“啞鈴型”向“金字塔型”轉變,使得京津冀城市群的結構更加合理。
保定變身“大保定”
保定市行政區劃調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后,國務院批復的首個京津冀地區行政區劃調整方案,也是批復最快的一個方案。
調整之后的保定到底有多大?根據批復,保定市行政區劃將由原來的25個縣(市、區)變更為現在的24個(含定州市、涿州市)。而保定市內的新市區、北市區和南市區在經過調整后被拆分成競秀區、蓮池區、滿城區、清苑區、徐水區五個大區,市區面積由原312平方公里增至2531平方公里,是原有面積的近8倍,市區人口也由原119.4萬人增至280.6萬人。
河北工業大學京津冀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峰表示,此次保定市區面積大幅增加,主要是立足于京津冀一體化布局和原有老城區弊病所做的調整。
李峰表示,一方面,為順應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保定將承接部分轉移功能,這需要空間作為支撐,現在借行政區劃調整來優化空間布局,有助于不同區域承載功能的完善。另一方面,保定也是借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契機,一改原有傳統城區利益分割的現狀。
區劃調整迎發展機遇
保定地理位置優越,在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具備先天優勢。然而,作為河北省惟一突破人口千萬級的設區市,保定的經濟發展卻一直跟不上步伐,2014年保定GDP僅為2757.8億元,在河北11個地級市中排名第5位。保定的發展到底遇到了哪些問題?
調整前,保定市市區面積為312平方公里,在全國285個地級市中居倒數第10位。保定市委書記聶瑞平表示,多年來,保定市行政區劃一直存在面積小、空間劃分不合理的問題,嚴重阻礙了保定的發展前景。
調整后,保定的面積、人口都將大幅度增加,業內人士分析,保定市的承載能力將進一步增強,能夠更好地承接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和京津產業轉移,吸引更多的外資,落地更多的項目,加快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在區域協同發展中實現科學發展、率先發展。
業內人士同時指出,由于保定市區內部以及市區與周邊縣市在行政區域限制和管理模式上的不同,導致了許多資源難以優化整合,戶籍、醫療、教育、社保等政策無法共享,城市建設不能統籌規劃,影響了城鄉一體化發展。而在調整之后,保定周邊區縣統一納入市區管理,各方面均按照統一標準管理,全面增強了城市建設的整體性和協調性。
促使京津冀城市群轉型
據了解,城市群是經濟發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核心地區,也是生產力布局的增長極和核心支點。目前我國在重點建設五大國家級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是其中之一。對于京津冀城市群中最先提出調整的保定,它又會為京津冀城市群帶來哪些變化?
河北金融學院教授趙清華表示,此次滿城、清苑、徐水撤縣建區,將有利于該市更好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產業轉移。同時,保定作為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節點城市,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和京津產業轉移的重要承載地,此次區劃調整將助推京津冀城市群建設。
河北工業大學京津冀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貴也表示,目前,京津冀城市群是啞鈴型的,上面是北京和天津兩個特大城市,下面的次中心城市卻只有石家莊和唐山勉強夠資格。兩個特大城市優質資源和功能集中,小城市只能承擔一些最基本的功能,這種不合理的結構也影響著北京向河北進行產業和資源轉移。
“保定的此次區劃調整,將有助于京津冀城市群的結構更加合理。”張貴說道。張貴認為,此次區劃調整對于保定而言,能夠做大城市規模,打開未來發展空間,對于京津冀城市群來說,也有利于其從啞鈴型結構向更加合理的金字塔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