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煙臺蓬萊國際機場客運量達1000萬人次、貨運能力為15萬噸。潮水鎮將建設成為“海陸空三位一體綜合樞紐城”以及“海港空港共建物流園區”,成為以煙臺蓬萊國際機場為航空和公交接駁中心、德龍煙鐵路大季家站為鐵路客運中心、八角港區為港口中心的三位一體的多層次、多功能復合型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形成高效的煙臺空港腹地運輸網絡。屆時,潮水鎮年生產總值將達10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5億元,城鎮化水平達到89.2%,區內聚集人口達到10萬人,農民人均年收入達到3.8萬元。
當下,煙臺蓬萊國際機場內,跑道、塔樓完工,候機樓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已接近尾聲,目前已具備起降條件,有望于年底交付使用。
60多平方公里產業規劃區列入新經濟版圖
“以機場為核心,潮西路以東,榮烏高速以北,九曲河以西,206國道以南的蓬萊區域,總面積61.1平方公里,涉及潮水、大柳行、大辛店3個鄉鎮,共41個村、3.1萬人口,2013年實現生產總值24億元。”機遇垂青蓬萊,《煙臺蓬萊國際機場周邊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應時出臺,潮水地區因此成為煙臺構建新經濟格局的重要“版圖”。
作為我省規劃建設的三大干線機場之一,眼下,全市上下一盤棋,依托機場、聯動發展。《規劃》指出,以機場為核心,加強周邊區域引導與控制,組團式布置臨空產業發展功能區片,逐步形成以路網支撐的蛛網擴散式空間結構,推動資本、技術、人才等資源要素集聚。加強機場與西港區、保稅港區、火車站聯動,促進周邊區域之間融合發展。將機場周邊產業發展納入市級層面運作,堅持統一規劃,開發建設全市一盤棋。加強機場、蓬萊市及煙臺開發區的統籌協調,科學安排道路、水電氣及物流、環保設施建設,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推動區域聯合開發,形成發展合力。
今明兩年,臨空產業開始起步發展。“按照市里要求,到2015年,編制完成區域土地利用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重點區域的土地整理和水、電、氣、信息、交通等配套設施建設逐步展開,拉開總體發展框架,初步形成項目承載能力。”展望未來,蓬萊市副市長王培歧信心滿滿。按照規劃,到2018年,基本形成體系完整、初具規模的臨空產業集群,核心區和各功能區形成穩定的產業分工協作與互補發展格局,基本建成產業特色鮮明、基礎設施完善、科教支撐有力、城市功能強健的產業新區。到2020年,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善,綜合物流環境與國際全面接軌,宜居環境質量更加優越,建成國內知名和具有重要影響的空港經濟區,成為推動全市經濟發展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新引擎。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0億元,經濟區集聚人口10萬人以上。
三個特色園區撬動臨空產業區經濟發展
對于潮水鎮黨委書記陳少華而言,新機場的落戶既是機遇,肩上的責任也千斤重。“我們目前正在圍繞煙臺蓬萊國際機場的建設,以空港經濟區規劃為總抓手,著力打造三個特色園區,使其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三駕馬車’。”
陳少華指的新三駕馬車包括航空物流工業園、航空食品工業園和電子工業園,是潮水鎮依托機場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綜合優勢,按照“重點產業帶動、配套產業協作、產業鏈條拓展、提升集群效應”的發展思路,超前謀劃機場周邊產業發展和布局,發展臨空指向型產業,延伸知識和信息密集型產業,進而在機場周邊形成以臨空經濟為特色、具有較強區域影響力的經濟增長極。
發展臨空經濟,高科技和電子信息技術產業不可或缺。作為蓬萊市重點規劃的12個特色專業園區之一,首駕馬車———潮水電子工業園依托緊鄰煙臺新機場的地理優勢和毗鄰煙臺開發區富士康、LG等知名電子類企業的區位優勢,目前已形成兩縱一橫主干路,其他輔路、附屬設施等正在進一步完善。據陳少華介紹,潮水電子工業園已經落戶田訊電子、豐蓬液晶材料、奧源機械、源洋智能家具、福特智能家具、億金鑫電子科技、龍升電子等項目。園區的主要任務是引進國內外高新技術企業和資金,重點發展計算機、通信、機電一體化等高科技產業,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規模化和國際化,使潮水電子工業園成為以航空航天技術、電子信息、電子元器件等產業為主導龍頭的現代化工業園區。(http://www.hengfa666.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