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全省全域旅游工作現場會在惠州博羅召開。會上,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廣東省促進全域旅游發展實施方案》(下稱《方案》),部署廣東全域旅游發展新路。《方案》從“三大一新”,即全域旅游大格局、大品牌、大產業、新體系四方面,構建廣東全域旅游發展藍圖。值得關注的是,《方案》提出七條扶持政策,真金白銀支持廣東全域旅游發展。
《方案》提出,到2020年,新增省級以上旅游度假區10家,形成若干個旅游產業集聚發展功能區,建成一批國際品牌酒店、高星級飯店、鄉村旅游接待人數達5.2億人次,鄉村旅游總收入達2200億元。旅游產業綜合競爭力明顯增強,省級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市、縣(市、區)達到20個,全省接待過夜游客5億人次以上,旅游總收入達1.6萬億元,旅游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7%,涉旅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省15%以上。到2025年,全面實現旅游發展全域化、旅游供給品質化、旅游治理規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建成全域旅游示范省,初步建成世界旅游休閑目的地。
《方案》明確,優化“一核、一帶、一區、一灣”全域旅游發展空間布局。“一核”即珠三角都市旅游核,“一帶”即濱海旅游產業帶,“一區”即北部生態旅游區,“一灣”即粵港澳世界級旅游休閑灣區,構建全域旅游大格局。華南理工大學廣東旅游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志才指出,這是廣東首次提出全域旅游的格局,也是服務廣東區域發展的大格局,為全域旅游發展明確具體的抓手。
《方案》提出,塑造全域旅游大品牌,包括“粵美鄉村”“風情嶺南”“毓秀山水”“魅力都市””食在廣東”“康養勝地”六個品牌體系。此前,廣東以“嶺南文化”“活力商都”“黃金海岸”“美食天堂”作為旅游品牌,此次提出的六個品牌體系,是在舊的四個品牌基礎上進行的升級提煉。
如何打造“粵美鄉村”旅游品牌?《方案》提出要推動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勞作變體驗,農房變客房。具體到行動上,要指導成立廣東省民宿協會,制定廣東省民宿管理辦法和相關標準,組織開展民宿從業人員專業培訓,引導民宿規范化、品牌化發展,建成一批“金宿”和“銀宿”。到2020年,全省培育建設400個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點)、200個A級旅游特色村、50個旅游風情小鎮、100個自駕車旅居車營地、100家“金宿”“銀宿”、20個鄉村旅游創客基地,文化類、體驗類、康養類鄉村旅游產品超過9萬個。
七條扶持政策是《方案》中的一大亮點,以問題為導向,立足現實瓶頸,體現市場訴求,為全域旅游發展提供政策支撐。政策包括資金支持、用地保障、支持利用林場資源、支持擴大旅游消費、深化旅游“放管服”改革、支持旅游科技創新以及鼓勵培養引進旅游人才七方面。
其中,加強資金支持的政策,予以優質旅游項目真金白銀的支持,體現了廣東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的決心和誠意。另外,在資金支持的政策中,提出統籌7方面的資金,向優質旅游項目傾斜,其中包括統籌省級相關資金,統籌農業、林業、海洋漁業、水利等資金,統籌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和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建設工程結余資金,“四好農村路”建設維護資金,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以及鼓勵政策性銀行和開發性金融對相關旅游項目的貸款優惠利率及資金支持,資金支持力度之大,史上空前。吳志才表示,這7項資金中,有5項來自于鄉村振興的資金池,這說明廣東將打開資金池的流出口,為全域旅游發展注入“活水”,屬于全國首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