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省以口岸、電商、物流為支撐的商務平臺體系加快發展,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勁支撐。為全面推進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加快構建內外貿一體、城鄉雙向流通、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現代商務平臺體系,安徽出臺了《安徽省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總體規劃(2017—2021年)》,力爭到2021年,全省高效暢通的現代商務平臺體系基本形成,基本建成產業體系較為完整的電子商務大省,逐步建成現代物流體系和現代口岸發展體系。
全省口岸年進出口貨運量力爭突破5500萬噸
目前,安徽省擁有各類口岸10個,其中一類口岸7個,分別是馬鞍山港、蕪湖港、銅陵港、池州港、安慶港5個水運口岸和合肥新橋國際機場、黃山屯溪國際機場2個航空口岸,5個水運口岸均對外國籍船舶開放,全省水、陸、空大口岸格局初步形成,成為中部地區口岸數量最多、條件最好的省份之一。
縱向比,近年來開放口岸加快建設,但橫向比較,口岸經濟發展不足的短板仍然存在,缺乏外向型大企業、大項目入駐,臨港經濟、臨空經濟發展較為薄弱。加強口岸建設,對于安徽省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提升綜合競爭優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規劃中指出,未來五年要進一步優化口岸布局。推動合肥依托航空、港口、鐵路等建設全省綜合樞紐口岸。推動將蕪湖港建設成國際集裝箱樞紐,蕪湖港、馬鞍山港、安慶港打造成江海聯運樞紐,合肥港建設成江淮航運樞紐,蚌埠港建設成淮河航運樞紐。依托合肥新橋國際機場、黃山屯溪國際機場、池州九華山機場,發展國際客貨運,提高航班密度,形成覆蓋全省、輻射全國、通達國際的航空運輸口岸群。加快合肥、蚌埠、阜陽等鐵路樞紐口岸建設,做強中歐國際班列貨運通道,支持符合條件的地方設立內陸鐵路運輸口岸。
另外,加快皖北、皖西、皖東南等有條件的地方加快建設內陸“無水港”,支持符合條件的地方設立內陸公路運輸口岸。力爭到2021年,全省口岸年進出口貨運量突破5500萬噸,國際集裝箱運量超過200萬標箱,口岸進出境人數超過140萬人次。
未來五年全省電子商務年交易額超過1.4萬億元
近年來,安徽省電商發展日趨繁榮活躍,電商交易規模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2016年,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8000億元,其中,網絡零售額達到1094億元。但電子商務發展也面臨新挑戰,農村電商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電商區域發展不平衡、總體規模相對較小、本土龍頭企業缺乏、市縣電商聚集效應差、專業人才嚴重不足等問題,制約了全省電子商務健康發展。
因此,規劃提出實施“電商安徽”建設工程,在完善電商基礎設施、加快主體培育、強化示范帶動、發展要素市場和服務支撐體系等方面作出具體部署。明確到2021年,全省電子商務年交易額超過1.4萬億元,網絡零售額超過2600億元,農產品電子商務年交易額超過1000億元,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20億美元。
在完善電子商務基礎設施方面。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全覆蓋為抓手,圍繞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和農村電商綜合服務需求,健全農村電子商務支撐服務體系。在加快電子商務主體培育方面,積極引進和承接國內外知名電商企業來皖設立總部、搭建平臺、拓展業務。在強化電子商務示范帶動方面,重點培育一批商業模式新、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電商企業、平臺和項目。在促進電子商務融合發展方面,促進電子商務經營模式融入傳統經濟領域,開創線上線下互動融合的協調發展局面,加快形成網絡化產業,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發展電子商務要素市場方面,加快電子商務人才服務、技術服務、產業載體、物流服務和金融服務等要素資源產業化。在完善電子商務服務支撐體系方面,加強電子商務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統計監測體系、信用、安全等支撐體系建設,推動電子商務健康有序發展。
未來建立20個左右省級物流示范園區
“十二五”期間,全省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8%,物流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5.4%提高到2015年的5.8%。物流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全省“兩縱五橫三聯”交通綜合網絡基本形成。全省初步形成以華源現代物流園、合肥寶灣國際物流中心、馬鞍山慈湖高新區港口物流基地等省級示范園區為代表的一批功能完善、設施先進的物流園區。
但同時,物流業也存在發展短板,基礎設施相對滯后,現代化倉儲、多式聯運轉運等設施不足,物流基礎設施之間不銜接、不配套問題較為突出,物流園區規劃建設發展亟待規范。規劃從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加快物流現代化標準化建設、推動國際物流發展三個方面實施物流發展壯大工程,到2021年,全省建成10個以上多式聯運重大工程,20個左右省級物流示范園區,物流標準化、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便捷高效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基本建成。
在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方面。著力改善交通基礎設施薄弱環節,加快構建以綜合交通通道為主骨架,快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高等級航道網為支撐,航空運輸服務覆蓋全省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推動形成“一園、四區、多點”的區域布局和“兩縱、三橫”網狀物流通道,全面融入全國物流大循環。
在加快物流現代化標準化建設方面,推進港口、碼頭、貨場、物流園區設施現代化。推進物流科技研發基地建設,加快運輸、倉儲、配送、裝卸、冷鏈等專業物流設施設備的研發應用。完善以物流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為主體、以地方標準為補充、以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為支撐的物流地方標準體系,加快制定一批有影響力的物流地方標準。
規劃還對推動國際物流發展作出明確部署,提出加快推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復制推廣上海等自由貿易試驗區海關監管制度,增強進出口貨物集散能力,打造國際物流分撥配送中心。同時,大力發展保稅物流,實現保稅物流園區倉儲運輸、信息服務、海關監管、報關退稅等一條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