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2018年佛山市加氫站聯合動工儀式在禪城舉行,全市8個加氫站啟動建設,這是佛山氫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歷程中又一里程碑事件。無獨有偶,6月底,科力遠CHS佛山基地正式投產,總規劃年產100萬臺(套),將帶動國內自主混動汽車從原材料、電池、動力系統到整車實現全產業鏈條生產。
佛山市委書記魯毅在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上的講話指出,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做大做強以制造業為根基的實體經濟。其中提出,要積極引進培育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佛山發展新能源汽車有何基礎?培育這一新興產業,佛山下一步該如何發力?本期“來論”邀請了多名專家、企業相關負責人為佛山建言獻策,敬請垂注!
新能源汽車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應用優勢,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已上升至國家戰略,進一步做好技術應用開發、市場推廣是未來發展趨勢。
我們所說的新能源汽車主要分為PHEV,即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輛;EV,即純電動車輛;FCV,即燃料電池車輛三種,其中,燃料電池又被稱為“氫能源”。就目前行業發展趨勢來看,充電式新能源汽車普及率會相對較高,這也是目前市場重點推廣的部分。
與此同時,氫能源汽車在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方面有著更大優勢,不過仍要突破加氫站建設、降低成本等問題。因此未來哪類新能源汽車會成為發展主流、消費者接受程度更高,還需由市場抉擇。
目前,全國上下都在搶先布局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佛山氫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2017年9月,全國首個商業化運營的加氫站在南海丹灶啟用;同月,長江氫動力(佛山)研發中心及整車生產總值近百億項目落戶南海丹灶。
在現有基礎上,佛山如何進一步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今年3月以來,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們行業協會成立了調研小組,并密集走訪了佛山市五區,省內深圳、東莞、云浮,省外上海、濟南、江蘇等重要城市。
在走訪過程中,佛山本地企業對于發展新能源汽車存在疑惑,比如基礎設施不足、電動車停車位被物業出租,充電樁閑置成擺設、充電設備故障多;公共充電設施、建設加氫站用地困難,設備基本上是進口、費用高,氫氣來源少、成本高;用地涉及到許多政府部門,審批流程復雜困難等問題。
結合佛山市的實際情況,在促進節能減排和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省內外城市在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相關作法值得我們學習。
比如,國內部分城市,為擴大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應用,在城市道路中可能會制定相應政策,要求傳統燃油車輛在一定年限后不能行駛進入相關道路。而上海等地,新能源汽車可通過“綠色通道”申請上牌,除可享受國家補助、地方補助外,還將免去相應的上牌費。深圳則注重新能源汽車公共交通建設和技術要求,在停車、充電提供相關優惠條件,并新建獨立占地的公共快充站等。
目前,國內一線城市已根據自身情況,加快新能源汽車地方政策制定,佛山應加快地方政策和相關補貼標準的制定,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市場接受度。
基于此前調研,我們協會建議,佛山應以產業發展為導向,堅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開展結合全市的整車與零部件協同發展,研發制造與拓展服務相結合同步發展。同時,佛山應加強新能源汽車原始創新、集成創新核心部件的發展,帶動以本地制造企業為主體的技術能力創新,引領產業健康、快速發展能力。
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建議可利用佛山市緊缺的停車資源,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公共停車場和充電樁的建設;另一方面,可結合新能源配備更新計劃,在新建的住宅小區、商務樓宇、主要商業設施、公共停車場、政府機關、學校及醫院、文體場館、公共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等公共服務機構建設充電樁基礎設施。
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后,我們建議采用分時電價制度,鼓勵分時租賃,引導消費者利用電網過剩谷電進行充電,節省充電費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時,也要做好公共充電、加氫站的路牌指示和標記。
注重市場培育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協會建議,一是利用補貼政策,加強監管與提升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以及電池回收要符合佛山市要求;二是在政策的引領下,培育行業龍頭骨干企業、特色產業園區,形成集群優勢,推進一批汽車制造業知識產權,擦亮佛山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重點城市品牌。
當然,我們作為行業協會,會根據此前的調研內容形成調研報告。同時,根據新能源汽車的實際發展需求,如有必要,我們將發動協會會員單位的力量,成立推廣小組,加大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與普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