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從來毋庸置疑。從影響著大國興衰、全球版圖重構,到滲入生活,改變一個人、一座城的命運軌跡,能量無窮。
北京市提出,到2020年創新驅動發展局面初步形成,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引領支撐中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在這樣的局勢與背景下,科技園區開始在北京林立而起,并漸漸發揮效應。
區別于傳統的生產制造產業園,科技園區不僅為科技企業提供合適的辦公空間,更為其準備了優渥的服務。打通政務通道、集納優秀人才、構建流動、生態的產業鏈,為企業解決后顧之憂。
但相較于傳統的工業園區、廠房,科技園究竟帶來多少新意?
窺一斑可以知全豹。以北京聯東投資集團為例,便可以看出科技園區在城市科技發展中的能量。
北京聯東投資集團的園區品牌為“聯東U谷”,是擁有十余年經驗的老牌園區運營商。其在北京投資運營了17個園區,是北京產業園區市場化運營的中堅力量。
作為產業園區運營“老手”,聯東U谷一直嗅覺敏銳。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期,北京產業結構調整稍露苗頭之際,聯東已經從微弱的跳動中感受到這座城市脈搏的變化。
“把脈”之后是風馳電掣的轉型與改革。
在產品打造上,聯東U谷從建設生產制造為主的產業園升級為建設并運營科技園區。位于世界500強企業鎮守之地——北京亦莊的聯東U谷·金橋科技園正是其轉型的旗艦項目。
在金橋科技園對外展示的資料中,三個數據的變化值得留意:自2014至2016年,金橋科技園內三大主導產業(能源環保、電子信息、醫療器械)企業數量增至85%,稅收增加2.1億,但月均耗電量反而從7532度,下降到了5762度。
可以看出,相較于傳統的生產制造型園區,科技園在單位土地的GDP貢獻和減少能耗上極具優勢。
不僅如此,在吸納科技型企業的同時,“聯東U谷”還為眾多企業提供了附加服務。例如不定期的招聘會,為企業解決人才問題;政策法規輔導,讓企業不錯過任何一項優惠政策;企業家活動,打通企業人脈與上下游;以及專業培訓、辦公用品團購、文化活動等,讓企業的時間與精力聚焦于主營業務,大幅提高運營效率。
從光聯工業園起步到北京環科2號科技園、北京長子營科技園、U谷科技大廈、北京永樂國際企業港、北京平谷國際企業港、北京仁和科技園,直到全面介入北京的二手閑置低效工業土地盤活,聯東U谷讓一片土地所產生的效益越來越高,讓企業發展更專心、更省心,成為城市產業升級的有力支撐。可以預見的是,北京的科技園區將越來越多,科技園區也將成為城市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支點。如何進一步提升園區質量,則是眾多科技園運營者下一步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