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農業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休閑農業助推產業扶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把休閑農業發展成繼糧、果、畜、菜、茶之后的第六大農業支柱產業,力爭到2020年實現年接待1.5億人次以上,營業收入超過150億元。
意見指出,休閑農業是現代農業新型產業形態,也是現代旅游新型消費業態,正成為農業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休閑時間增多、交通設施改善和消費需求不斷轉型升級,休閑農業仍有旺盛市場需求,仍將處于黃金發展期。要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提升休閑農業發展水平,為城鄉居民提供望山、見水、憶鄉愁的高品質休閑旅游體驗目的地,將休閑農業培育成提升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
意見明確了加強規劃引導、優化供給質量、改善基礎設施、推動產業扶貧、培育知名品牌等加快全省休閑農業發展的五大重點任務。未來幾年,將著重開發建設以西安為核心的都市休閑農業圈,打造陜北黃土風情、關中農耕民俗、陜南山水風光三大板塊,構筑沿渭河、漢江、黃河、丹江四條“黃金水道”,南北交通干線、關中環線兩條“黃金干線”的六大休閑農業帶。有規劃地發展休閑農園、休閑農莊、鄉村酒店、特色民宿等鄉村休閑度假產品,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游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鼓勵各地探索農業主題公園、農業嘉年華、教育農園、攝影基地、特色小鎮等新業態。
意見要求,各地要將休閑農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要以農業為基礎、農民為主體,著重構建利益共享、多方共贏的利益分享機制,增強農民自主發展意識,激發農民創業創新活力。要加強與鄉村旅游、傳統村落傳統民居保護、美麗鄉村建設、精準扶貧、林下經濟開發、森林旅游、水利風景區旅游等有機融合,推動與相關產業共生共榮、互惠發展。要發揮政府在政策扶持、規范管理、公共服務、營造環境等方面的引導作用和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實現政府搭臺、主體唱戲、大眾受益。要統籌考慮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利用與保護并舉,生產與生態并重,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全面可持續發展。
意見還對加快休閑農業發展的組織領導、用地政策、財政資金使用、人員培訓、智力支撐、宣傳推介平臺建設、統計監測、行業標準制定等方面的工作作出明確要求。
據了解,近年來陜西省休閑農業發展呈速度加快、布局優化、質量提升、領域拓展的良好態勢,在一些地區已成為新熱點、新亮點、新看點,對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發揮了積極作用。省農廳2016年抽樣統計數據顯示,全省現有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經營者、經營戶)1.31萬個,其中休閑農家(農家樂)1.17萬個、休閑觀光農園(農莊)1400個;從業人數17萬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14萬人,帶動農戶10萬戶,年接待游客數量超過9000萬人次,營業收入過70億元。
陜西休閑農業營業收入超70億 將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
“據2016年抽樣統計,全省現有休閑農業經營主體1.31萬個,其中休閑農家(農家樂)1.17萬個,預計2016年營業收入過70億元。”今天(1月12日),陜西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省農業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楊效宏,省發展一村一品指導中心主任羅創國介紹了全省休閑農業發展情況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去年休閑農業營業收入預計超過70億元 戶均收入5萬元以上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將休閑農業首次定位為“新興支柱產業”,陜西省結合建設文化旅游名鎮、支持民俗體驗等休閑農業項目,推進農業、農產品與文化、科技、旅游深入融合。
楊效宏介紹說,近年來陜西省休閑農業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十二五”期間全省休閑農業年游客接待量和經營主體數量分別保持了約20%、10%的增幅。形成了以西安周邊地區為核心、關中平原為主帶、陜南陜北為兩大輻射區的“一體兩翼”發展格局,和 “近城、靠景、依產(特色農業產業)、沿路”的布局特征。
據2016年抽樣統計,全省現有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經營者、經營戶)1.31萬個,其中休閑農家(農家樂)1.17萬個、休閑觀光農園(農莊)1400個;從業人數17萬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14萬人;帶動農戶10萬戶。預計2016年接待游客數量超過9000萬人次,營業收入過70億元。
此外,陜西省休閑農業綜合效益日益突出,全省休閑農家經營戶年均收入基本在5萬元以上,從業人員年均收入2萬元以上。關中5市大部分休閑農家經營戶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西安秦嶺北麓等重點發展區域內的休閑農業經營收入已占到當地農業總產值30%以上。
陜西探索休閑農業發展3種模式 去年創建69個省級示范點
近年來,陜西省從規劃引導、示范創建和公共服務入手加快推動休閑農業產業發展。發布了陜西地方標準《農家樂(休閑農家)經營要求》,對農家經營場所、食品安全、衛生、環境保護及土地利用等提出了規范要求;制定了《陜西省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認定和運行監測管理工作方案》,對休閑農業經營管理和服務提出要求;編制了《陜西休閑農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了推動全省休閑農業加快發展的總體思路和布局。
楊效宏介紹說,2009年開始,陜西省積極探索休閑農園、休閑農莊、休閑鄉村三種業態發展模式,先后評定了29個以一村一品為特色的省級休閑農家明星村,共創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區)10個、示范點18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5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1處,中國美麗田園11處。
“2016年重新認定了69個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新增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區)4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6個。”楊效宏說,全省各地依托資源優勢,已經培育打造了一批以欣賞田園美景、品味鄉土美食、參與農事活動、感受農耕文化等為主要內容的休閑農園、休閑農莊和休閑鄉村,發展了一批民俗文化、農事節慶等不同類型的休閑農業業態。
重點開發建設西安都市休閑農業圈 鼓勵用眾籌等模式投資休閑農業
發布會上,楊效宏還介紹了陜西省今后一個時期陜西省加快休閑農業發展的總體設想及工作重點,并和省發展一村一品指導中心主任羅創國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楊效宏表示,省農業廳將緊緊圍繞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三大任務,強化規范管理,優化發展政策,加大公共服務,著力將休閑農業產業培育成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重點開發建設以西安為核心的都市休閑農業圈,著力打造陜北黃土風情休閑農業區、關中平原民俗休閑農業區、陜南山水風光休閑農業區三大發展板塊,構筑沿黃河、渭河、漢江、丹江四條“黃金水道”,南北交通干線、關中環線兩條“黃金干線”的六大休閑農業帶。爭取到2020年,全省形成布局優化、類型豐富、功能完善、特色明顯的基本格局。休閑農業年創造農業增加值占農業總增加值10%以上;從事休閑農業農民收入較快增長,休閑農業集聚區的休閑農業收入占農民總收入60%以上。
省發展一村一品指導中心主任羅創國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透露,今后陜西省將從土地、財政、金融等方面扶持休閑農業發展,鼓勵支持引導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各類主體發展休閑農業,鼓勵社會資本依法合規利用PPP、眾籌、“互聯網+”等模式投資休閑農業,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通過盤活農村閑置房屋、集體建設用地,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以及“四荒地”、可用林場和水面等資產資源發展休閑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