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汾河生態公園全景。 尹俊 攝
余莊高源脫毒馬鈴薯科技制種產業園區車間
寧武縣城一角。吳雁臻 攝
近年來,寧武縣緊緊抓住轉型綜改試點縣建設重大歷史機遇,認真貫徹落實“4484”總體發展要求,圍繞建設全省新型能源基地和特色旅游強縣的奮斗目標,統籌推進項目建設、城鎮發展、農民增收、轉型綜改、安全生產、惠民實事等工作,開拓奮進、攻堅克難,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經濟社會和各項事業繼續保持了全面、協調、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項目建設強勢推進
認真開展“項目見效年”活動,統籌推進“八位一體”,今年上半年,完成項目儲備1027億元、簽約67.63億元、落地47.58億元、開工16.92億元、建設35.74億元、投產12.19億元,分別占年度任務的107%、96.61%、139.94%、58.35%、54.98%、19.98%,項目建設繼續保持了較好發展勢頭。
工業生產穩中有升。上半年,全縣8座建成投產礦井,共生產原煤753萬噸,同比增長23.3%;銷售648萬噸,同比增長13.7%。但受煤價下跌影響,經濟效益有所下滑。
第三產業發展活力顯著增強。以旅游服務業為重點,全力打造蘆芽山5A級景區,實施了以東寨游客服務中心和萬年冰洞綠道、蘆芽山索道、馬侖峽谷水道為內容的“一心三道”工程。上半年,全縣共接待游客40.32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8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服務業絕對值占到地區生產總值的33%,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
寧武縣積極開展了創建國家衛生縣城活動,使創建工作形成多部門密切配合、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的局面,也使“創衛”工作逐步成為全縣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縣城環境衛生得到了極大改善。
積極維護城市規劃權威。目前《寧武縣老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寧武縣舊城改造房屋征收補償方案》已經出臺,縣城總體規劃修編、馬家灣至石湖河橋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等其他專項規劃正在加快編制中,科學合理的規劃建設體系逐步形成。
實施城建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其中,重點完成“4442”后續工程。四區建設:舊城開發一期工程已啟動建設;東城新區一期工程也已開工建設,西城區二期工程順利開工建設,移民四期和保障性住房三期已全面開工。西北片區投資2億元占地500畝的高級中學和職業中學“三通一平”基本完工。四大廣場:恢河廣場、火車站廣場、西城區廣場已投入使用。四館建設:體育館、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四館”主體已完工,室內裝潢已完成60%。
特色農業惠農增收
該縣認真落實支農惠農補貼政策,以“兩增三建”為抓手,發展四大優勢產業,努力實施五大富民增收工程,提高農業產業效益,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加快了14個鄉鎮的“一鄉一業”建設。同時,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實施意見》的文件。
設施農業方面,化北屯千畝循環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懷道千畝食用菌產業園區、西馬坊蘆芽山生物科技園區、余莊脫毒馬鈴薯制種產業園區正在配套完善后續工程。
養殖業方面,石家莊雨潤生豬養殖園區、化北屯紫云牧業、圪廖大象清福肉雞養殖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力度。
加工業方面,永禾、五谷園、星星食品、田園等9大龍頭加工企業努力提高產品質量,打造新的產品。以小雜糧為主的傳統種植業增量提質,農作物播種面積達到32萬畝,較上年增長7.23%;養羊業、食用菌發展迅速,新增人工種草面積1萬畝,養殖場(區)8個,羊存欄數5.7萬只;新增食用菌生產線3條,食用菌種植大戶80余戶。
轉型綜改成效顯著
抓標桿引領,扎實推進標桿園區、標桿鄉鎮等標桿建設;抓行政運行、土地管理、投資融資、城鄉統籌、政策引導等改革創新,激發轉型發展活力和動力。
投資7000多萬元新建的10000平方米政務服務中心已經投入運營,配備了新政務服務中心電子辦公服務系統和監控系統,設立了行政審批受理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公共交易平臺、行政審批平臺三大平臺,全方位提供了優質服務項目,目前已進駐30個單位,行政審批事項由168項精簡為104項,壓減64項,精簡率為38%,行政審批時限由原來的32天縮短為現在的12.1天,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認真落實“四五”行動計劃,積極致力產業轉型、生態修復和機制創新,華潤2×350MW低熱值煤發電項目已進場并開始臨建工作,小莊地下氣化項目已取得國家能源局路條,光大長房山、趙家山、龍源余莊3個風電項目已開工建設,華能2個風電項目正在加快推進,蘆芽山創“5A”提升改造項目已完成投資9000萬元;圍繞治理母親河、建設生態源,投資1.2億元新造林1.6萬畝、補植提升2.1萬畝,三項用地改革穩步實施。
安全形勢持續穩定
始終把安全生產作為維護群眾利益、推動跨越發展的頭等大事、底線工程,強化監管,標本兼治,有力推動了全縣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強化目標管理。嚴格落實“兩個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責任制、安全包保責任制等制度,進一步完善了全縣安全生產考核指標和獎懲辦法,將市政府下達的安全生產目標量化分解,與14個鄉鎮和縣直有關部門簽訂了責任狀,同時,各鄉鎮、單位與所屬企業也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狀,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縣的安全生產責任人體系。
積極組織開展各項安全宣傳和專項整治活動。散發宣傳資料2萬多份,懸掛條幅40多條。特別是對全縣道路交通、煤礦、非煤礦山、護林防火、建筑施工等八大重點行業60家企業進行了認真的隱患排查和專項整治活動。同時保證了節假日、節后復工、防洪度汛等特殊時段的安全穩定,保持了嚴厲打擊盜采國家資源的高壓態勢。
扎實推進社會管理綜治工作。加強和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流動人口管理,開展系列專項行動,破獲各類刑事案件,營造了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惠民工程穩步實施
堅持優先教育發展,積極推進“教育管理年”的各項工作。該縣全面落實了“三免”政策和“營養餐”工程。先后投入3000萬元為27所中小學配置了辦公和教學設施,87所幼兒園改擴建項目已經全部完工,開工建設6所農村寄宿制學校教師周轉房項目。
統籌推進城鄉衛生。新建縣醫院順利搬遷,已全面開展業務工作。薛家洼、圪廖、石家莊衛生院新建工程主體已完工。今年上半年,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覆蓋率達90%以上,新農合參合率達99.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8%以內。各類養老保險均已完成或超額完成。
完成暢通工程。西北外環路桃橋溝至靈河高速口15公里連接線工程的可行性報告已完成,正在準備施工設計評審,工隊已進場準備前期工作;火車站連接橋工程已全部完工;續建的縣城二級汽車站主體工程已完工,正在裝修階段;東寨汽車站已開工建設。
抓好安居工程。市下達公共租賃住房任務已完成選址,200戶農村危舊改造認定工作已完成,三期廉租房建設主體已完工。
豐富文化生活。出版了文學作品《寧武風》,挖掘整理了流傳至今的寧武民間故事100多篇,民間歌謠236首,打造了“寧武民歌之鄉”文化品牌。(http://www.hengfa666.cn/)